第2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道,對皇帝來說是一個很重的罪名,且這個罪名不是旁人說來,而是帝師譚詡,陛下不情不願接受諫言,饒過那中郎將。

  赦人的旨意從棲蘭殿傳出去這日,正碰著太僕韓少丞侍駕,李郁蕭望著出去傳旨的小黃門背影,跟殿中下首坐著的韓琰道:「你這親信如今在朕這處擔著責罰,總是要意志消沉,鬱郁不得志,還望穆涵早下手啊。」

  原來這個建章營騎的中郎將乃是韓琰人手,姓高,與韓琰私交很好,君臣聯合演一手,既給鴻都觀拾柴,也是給穆涵賣一個破綻,屬於是借題發揮。

  李郁蕭還是念著此前在東稍殿議事時說的,使他們自己的人博得穆涵的信任,這法子在韓琰身上遲了,可是在旁人身上或許不遲,如今鉤子放出去,這少卿在御前失了臉面,就有藉口改投丞相府,只希望穆涵能夠乖乖咬鉤。

  話說回來,李郁蕭看一眼韓琰。

  他如今正生預備著騎射功夫技藝,只等著蔡然和沈馳岳那頭消息傳回來,這邊兒擂台點將一開他就好上去奪擂,功夫講求一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卻怎麼有閒暇往棲蘭殿來?一臉似乎是有話要說的樣子,卻陪著李郁蕭看一會子的書,又傳幾道政令,一直沒開口。

  這時許是察覺李郁蕭探究的目光,韓琰輕咳一聲:「敢問陛下,前次在東稍殿,席間陛下與穆常侍頗為親近,嗯……」

  李郁蕭瞅他,嗯啥?須知,韓琰不是個擅談風月的人,沒事兒不愛瞎打聽這些有的沒的。

  但見他一臉夷猶,道:「常侍大人從前克己復禮,從沒有如此性情外露的時候,如今倒不同以往。」

  瞧一瞧他那副神色,李郁蕭並指朝他一點,避而不談笑道:「你最不愛往朕跟前湊,又學得有話不直說的扭捏做派,到底怎了?」

  「陛下英明,」韓琰拱手,「確有一事。辟雍宮有一位杜博士年末致仕,原是要南下到升雲學宮遊學,臨出發之際卻出現變故,說是在他隨身裝竹簡絲帛的書篋里竟然起出來黃金萬兩。」

  啊,李郁蕭想一想,辟雍宮博士,國有疑問,掌成問對,即便是天天往御前召見得臉的博士,也不可能在任上攢下萬兩黃金,何況姓杜,李郁蕭是一點印象也沒有,或許是聽過經,但實在也不親近,辟雍宮最是個清水衙門,不靠賞賜哪有這等財路?

  他問韓琰:「杜博士這黃金萬兩是何處而來?」

  「啟稟陛下,」韓琰道,「杜大人才學淵博,在士子間頗有威信,蓋因他曾多次擔任司隸幾郡大中正的緣故。」

  大中正,如此一說,李郁蕭就明白幾分。

  這年頭入仕都要走九品中正,司隸的大中正,掌管國都及周遭郡縣的官員定品選拔,幾乎可說朝廷生源都要過他的手,誰要想進大晏的權力中樞誰就要和司隸中正敘交情,這裡頭可就有的油水可撈。

  「那麼,難道是這位杜博士任中正期間私收賄賂麼?」李郁蕭問。

  不知怎麼,韓琰又猶豫起來,李郁蕭不明所以,就跟著猶豫,他在猶豫韓琰為什麼專門來說這個杜博士?中正不看學識看門閥看財帛,這事兒,為什麼要磕磕絆絆說到自己跟前?李郁蕭一臉好奇:「怎麼,這杜博士是你家親眷?要為他說情?」

  韓琰連連擺手,說徇私故事臣萬萬不敢,李郁蕭道:「那到底怎麼回事,你不要顧慮,一五一十說來。」

  「諾,」韓琰好似終於下定決心,「因他身上有來路不明的財帛,恐怕他手底下定品的士子朝臣都要存疑,這裡頭就包含……」

  李郁蕭心裡一頓,包含誰?

  「包含,」韓琰乾巴巴地說,「包含穆常侍、裴僕射等。」

  啊,吃瓜吃到自己家,若是當界的大中正品行有失,那這批官員會有何後果?定品恐怕存疑,那要怎麼辦?

  忽然李郁蕭福至心靈,脫口而出:「存疑,倘若這份存疑連著罷官,為何才傳到朕耳中?」若是無甚後果,韓琰又為何拿出來說一嘴?「你到底為何磕磕巴巴?」

  韓琰無法,起身單膝跪到階前:「陛下恕罪,常侍大人有言在先,不許臣等在陛下跟前胡說,只是臣覺得陛下或許應該聽一聽。」

  什麼?穆庭霜說的?李郁蕭一瞬間,一股火氣直竄天靈蓋,想起來從前一起子糟心事,他心想穆庭霜,自己說話瞞三唬四就算了,現在更是要夥同著一幫人糊弄朕?豈有此理。

  不過,李郁蕭又問:「他為何要瞞著朕?」

  左右打量是怕他擔心怕他操心,可是,旁人的定品存疑就罷了,穆涵還能讓自家兒子吃這個牽連麼?

  韓琰老老實實倒豆子:「若是定品有疑,恐怕要重新定品,入仕這些年的升遷錄狀恐都要不作數。按說以常侍大人和裴僕射的家世,總牽扯不到他們,可是杜博士的案子偏偏是丞相司直使人揭發首告。」

  ?!這就是說整件事情穆涵主導的?

  李郁蕭心下一驚,他手指無意識曲起叩在案上:「你先起來,」又思索著問,「韓卿,你覺著穆涵只是單純看不慣有學之士投奔揚州,還是故意設計陷害杜博士,牽出蘿蔔帶出泥,要藉機尋穆庭霜的不是。」

  韓琰剛起來又跪下去,深深一拜:「依臣拙見,怕是後者。近日朝中……」

  他又說幾句,李郁蕭聽了,說的俱是穆涵近來常常有意無意打壓常侍,與常侍交好的朝臣,今年年底丞相西曹掾給核定品第都無故低得很,聽聞連侯府中與常侍親近的書童也沒能倖免,叫發落出府貶為奴籍,云云。李郁蕭聽著聽著回過味兒,穆涵這是,這是在發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