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裴玄聽了,臉上顯出一些罕見的赧然:「說來慚愧,鄧咸信有一妹,素來想說與臣作親,不妨向他表露一些意動,他一定來見。」

  善,陛下說就這麼著,裴玄稱諾退出去。

  李郁蕭閉目省一省,好,種種預備妥當,該收尾,遂下令說少頃要在梧桐朝苑見穆常侍。叫一應宮人內侍不得靠近梧桐朝苑周遭,又著黃藥子親自去丞相府,說近日聽政很有寫感想,做得一篇策論想請仲父過目。

  這話傳到南台丞相府,穆涵一聽,倒是也無可厚非。

  只是他打丞相府出來,遠遠碰著一件事。

  只見遠處煙塵瀰漫馬蹄飛揚,是一隊人馬往宮裡飛奔而去,穆涵凝目仔細瞧瞧,瞧出是荊睢的部從。

  荊睢,他進宮做什麼?穆涵瞧一眼也沒放在心上,直逕到棲蘭殿。

  原以為陛下又要鬧什麼么蛾子,穆涵是做足一番準備的,沒成想遞到手裡只是尋常一篇策論,規規矩矩都是一些中庸之言,無甚花樣。穆涵腦中微轉,想是陛下知道自己近來太過上進,因此來示弱賣乖。

  倒也乖覺。

  因誇讚一番,說陛下頗有長進,只瞧著一筆字也是比從前遒俊許多。陛下不勝欣喜,言道得仲父一贊朕心甚慰,如飲瓊漿如品佳肴,怕是要歡喜得連夜間也不得入眠。

  這麼一聽,穆涵更篤信自己的猜測。陛下如此討好趨奉,行罷,他因在策論裡頭挑出幾句,略略講一講,也是泛泛之談,殿中一副和樂景象,陛下連嘆拜服,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又談幾句,叫人好生送仲父出去。

  穆涵稱辭推謝,出得殿來,一面往乾明門走一面思忖,覺著自己眼光不錯。陛下眼見是個蔫慫的,心思全寫在面上,有幾分抱負卻沒有堅定不移的心性和毅力,貪圖享樂,唉,實在是個好皇帝。

  何足為慮。

  所慮者,穆涵想一想手底下人報來的二公子行跡,面上不覺露出陰沉之色。

  這檔口,遠處廊廡下頭冬玄的帷幔一閃,隱約是內侍引著一個朝臣打扮的身影往內廷方向去,穆涵隨意一瞅,瞅見那身影是一位老熟人。

  這熟人說是熟卻也不熟,每每在他跟前裝得孫子,其實背地裡是什麼面孔誰知道。這人便是鄧咸信。

  鄧咸信?穆涵腳步一頓,他進內廷做什麼?聽聞尚書台幾位就他不很能跟陛下說得上話,此時進宮卻一派欣喜昂揚,好像是奔著什麼喜事。

  原來穆涵一直在設法摸他底細,前次往宮裡起巫蠱佛經一項上他從中作梗,到底是他一人的主意還是鄧氏一族的主意?若是鄧氏整族,很麻煩,盤根錯節不好對付。

  穆涵今日這一見心裡難免犯起嘀咕,難道是陛下宣他?

  倘若只是如此還罷了,說到底不過是有二心的朝臣,穆氏獨占鰲頭,嫉賢妒能,朝中這般心思的人還少?可穆涵轉頭又想起先頭半個時辰前荊睢也進宮的事,如此一來,這腳步橫豎就邁不出去的。兩人都進宮,旁的不怕,就怕是約著會面。或者這也無甚可慮,宮中相見能說什麼?可若是,一起面聖?

  有心派人打探,奈何出來得匆忙,長史等隨從皆不在身旁,穆涵想一想,腳步一拐,對一旁內侍道:「陛下今日還有旁的宣召麼。」

  內侍稱不知,他只是門外通傳黃門,並不在御前近身伺候。

  穆涵瞧一瞧鄧咸信的背影,真乃健步如飛,甚麼好事急成這樣?因道:「本相想起還有一句話要叮囑陛下,只是這話要趁著一張奏表說,勞煩公公往丞相府走一趟,與本相取來。」內侍稱諾,轉頭要招呼旁的小黃門引路,穆涵臉上笑容落下來,「如何?公公還擔心本相在宮中迷路不成麼?盡領去罷。」

  自然是不敢。

  因此,綴著鄧咸信往內廷去的,只有穆涵一人。

  前年陛下遣放一批宮人出去,一直未選新人,宮中宮人本就寥寥,如今天氣又冷,四下愈發地清淨,宮路上竟一人也無。

  拐過一道口,穆涵心下安定大半,因為要去棲蘭殿此地該往西拐才是,可鄧咸信是往東,想是另有去處。

  按說聽壁腳,一朝丞相、宣義侯穆涵,本是不屑,便想著不如打道回府。此地在南北兩台中間,宮室既不像南台橫平豎直、東西對稱,也不像北台各宮各殿門庭分明,這處倒仿似地皮廣闊些的園子,亭台樓閣錯落有致,到不拘泥於甚么正門偏門,只拿廊廡充作圍牆。

  如此返程,穆涵經過一間蓼亭,這種亭子四面設軒窗,原是夏日消暑觀景所用,今日大冷的天卻聽見裡頭仿佛有動靜,穆涵仰面看一看題匾,叫做煙霞曙洲,是梧桐朝苑的屬殿。

  恰此時亭中幾句似有若無的對話傳出來,生勒住穆相的腳步。

  先是軟軟糯糯一聲央求:「穆卿,近日是朕不好,叫砂織的甚麼舞迷了眼,冷落你了,你別往心裡去。」

  竟然,穆涵即刻聽出語出陛下與自家好兒子絮語。一朝天子,光天化日,竟然嬌聲顫顫,不知亭中是何光景。

  第112章 回首望煙霞,誰知慕儔侶·三

  是陛下的聲音, 穆涵心思一頓。

  他的心思一半是放下,瞧來不僅鄧咸信進宮不是面聖,荊睢進宮也不是, 聖上這是另有「要事」呢。

  另一半心思, 穆涵不僅沒放下反而打起精神,他費盡心思試探, 卻終究哪有親耳聽來令人安心?且聽一聽,陛下與他的好兒子到底如何相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