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個熊孩子,個個志向比天高,會御馬就覺得自己能縱橫沙場,聽說上到建章營騎下到太僕,都在選人去并州,幾個小子再也坐不住,李荼太顯眼,自然遺憾留守,荊勒途略長兩歲,一馬當先,跟著韓琰混進隨侍的隊伍。

  跟著韓琰,這是李荼交代的,但是以穆庭霜留的手信來看,他至少是個默許。

  好啊好啊,擱這等著呢,荊小郎在軍中,荊將軍怎麼可能袖手旁觀?任誰不說穆公子一句善謀。

  這也是為何今日李荼聽說使團出事,立刻暴走。他無精打采地道:「荊將軍,勒途是叫我攛掇的,你別怪他。」

  荊睢原本還將信將疑,李荼這一句叫他原地大驚失色:「如此說來勒途真的跟去了并州??」

  看那副樣子,這位將軍爹恨不得把自家小兒子屁股打開花。李郁蕭假惺惺勸道:「是啊,不過荊將軍也說,或許只是迷路誤了時辰,並沒有戰事,令郎想必安然無恙。」

  !荊睢左手握拳啪地扣在右手掌心:「并州饑民遍地,或有流寇成匪患,欽差大人押運賑災錢糧,不容有失,末將願親自領兵前往并州支援!」

  好的呀。李郁蕭嘴角一直帶笑:「朕准了,」他吩咐內侍,「傳司農和校尉。」

  這位說通,其餘工作好做不少,蔡陵和揚頎即便是穆涵還在國都,他們都不敢輕易在荊睢面前造次,三言兩語就商議好悲傷的章程。

  倒是順遂,可是李郁蕭嘴上雖然帶笑,實則內里從後槽牙咬到犬齒再呲到門牙。

  錦囊妙計,留此錦囊者非得料事如神否則不能成事,怎樣說服蔡陵,怎樣收服荊睢,穆庭霜寫得明明白白,那麼他是如何料到使團會出事呢?

  這一項他也寫得清楚,非是饑民成寇,也非是迷途,也和穆涵無關。什麼失蹤,根本就是穆庭霜自己帶著人躲開官道藏起來的,屬於自導自演。

  而且呢,李郁蕭咬著牙,一點一點攥著手中一枚絲帛,從穆庭霜挾帶荊勒途就能知道,他一定是人還在洛邑時就開始謀劃。行,真行。使團被劫失蹤,甫聽說這消息,李郁蕭五內如焚,恨不能親自跑去并州,後悔,悔極了,後悔派他去并州,也後悔臨行前狠下心沒見他一面。

  如今再瞧這些憂焚和後悔,真他大爺的是餵狗也多餘。

  --------------------

  作者有話要說:

  九卿當中,少府√太常√,剩下太僕小韓等著接班,衛尉卿也已經嘎掉,眼看就能換新的,那麼……那也還有5個啊!!!唉 慢慢來吧,小李,任重道遠。

  第50章 離恨別前書·三

  說服蔡陵非常順利。李郁蕭發現只要態度拿住, 聲音要大氣焰要囂張,一般朝臣基本都能訓服帖。

  皇帝就是好啊。天地君親師,仁義禮智信, 實錄舍人就在殿中一側坐著, 手裡的筆直寫上史書,等閒士人臣子干不出來當殿頂撞君王的事。

  當然李郁蕭以前的皇帝大約也沒人像他一樣沒皮沒臉, 譬如強買強賣公然販賣道符, 他們也是干不出來的。

  蔡陵莫名其妙,不知怎的話趕話, 忽然他就面臨到一個兩難的境地:要不出錢安置流入司隸特別是洛邑的饑民,要不出糧供應荊睢率兵北上。軍糧的數目皇帝瞧來是沒譜, 也沒打算多置喙, 但是安置饑民這項上卻很有話說,說一個數兒,簡直獅子大開口,蔡陵又不傻,加之荊睢在一旁虎視眈眈,他不得不硬著頭皮答應籌措糧草。

  待幾人送出去,李郁蕭看一眼李荼,嘆口氣沒言語, 李荼憋著氣:「先前皇兄已訓斥半晌,要是沒說痛快, 接著說便是,幹什麼唉聲嘆氣?」

  言下之意是說小爺這個挨訓的還沒嘆氣呢。李郁蕭靜靜注視他, 直把他從頭到腳看得頭皮發麻, 忍不住道:「皇兄!臣弟已經知錯,下回再不瞞著皇兄, 皇兄有話直說便了!」

  李郁蕭幽幽地瞅他,終於開口:「你只知皇考三征呼揭,朕卻問你,彼時天下初統,生民之力尚未復甦,各地鄉野流寇橫行,南邊還有江陽王為禍,皇考是哪來的錢籌備軍糧討伐呼揭?」

  李荼不期忽然說這個,訥訥道:「師傅們講過,皇考統行鹽鐵之政,山之見榮收歸朝廷,民間施行均田法……」

  「那你且細說說均田法。」李郁蕭打斷他。

  李荼很奇怪:「無非是稅法革新,」已經施行經年的政令,為何還要細究,「皇兄,難道均田法有何不妥麼?」

  「有沒有不妥,不是朕說的算,」李郁蕭慢慢道,「要問天下百姓,要問後世青史。知其然,你也要知其所以然,明日叫師傅好好給你講講均田法。」

  李荼並不是很服氣:「稅錢這項皇兄學得透徹不就行了?若是哪個州郡不按時按數交稅錢,臣弟再替皇兄效勞,到時皇兄只須予我五百人馬——」

  「不要總想著舞刀弄劍!」李郁蕭聽到一半氣得想拍桌子,「去,去給朕好好聽師傅講均田法,聽完你利弊各陳三條出來,寫一篇策論,明日日落之前必須寫完!」

  「寫就寫!」李荼氣呼呼站起來行禮,蹬蹬蹬地跑出去。

  李郁蕭坐在御座上鬱卒無比,真難帶。

  黃藥子上前小心勸慰:「汝南王殿下性子跳脫,又善騎射,將來必定是個將才,陛下也無須過多苛責於他。」

  李郁蕭只緩緩搖頭。從前或許無所謂,想當將軍就去當,可是現在必須催著孩子做個文武全才。他撫一撫胸口墜著的玉璧,心想弟兒啊可得爭氣啊弟兒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