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招凝微頓,「多謝張大哥好意,我們暫時並不會停留在永豐城太久。」
張九恍然,但也不在意,「沒關係,正陽觀自解決鬼胎蠱大亂之後,遍布我大岳國,你們到哪裡都能見到,不過,你們去岳秀府就不一定了,現在的國主就是個昏君竟然打壓正陽觀,打壓哪裡有用,你看連刺史大人也信奉正陽觀。」
招凝抓住其中關鍵,「剛才在府中便聽姚刺史提起,朝廷對正陽觀態度不好,即使幫朝廷解決一大難題,不知張大哥可知其中原因?」
張九雖然只是個木工,但是看他們店中準備的木材,便知他們的主要顧客都是些達官貴人,畢竟沒有什麼平頭老百姓能買得起玉梨木。
這也使得他雖然看似山野人家出生,但卻知曉不少事情。
果然,張九就說道,「這事其實大多數人都知道,因為這正陽觀的主觀不在我們大岳國,觀主亦不在大岳國境內,更是他國的國師,不知道你們可聽說過南靖國,就是一隻往南走,跨過原月詔小國屬地就到了,他們疆土還沒不到我大岳三成,居然能留住正陽觀,並說服觀主為他們國師,當真是不可思議。」
招凝在張九提起「正陽觀」這三字的時候就略有詫異,她看向秦恪淵,在她記憶中,南靖國並未有「正陽觀」這一道觀,那時候清霄宗的清風觀還是南靖國的國觀,南靖國主曾多次邀請白雲仙師做南靖國國師,但白雲仙師只想享受富麗凡俗生活,心還是在尋天資卓越弟子藉此築基上的。
但秦恪淵搖搖頭,顯然他也不清楚清霄宗在凡俗的變動。
招凝微頓,忽而想起李大夫提起正陽觀在大岳國顯名的時間似乎是三四年前,似乎恰好是清霄宗出事的時間,可能正陽觀在南靖國的行動也是與大岳國同步的,只是被南靖國搶了先機。
事情莫名聯繫上清霄宗之事,強行撕開物是人非之景,這話題瞬間就沒趣了。
招凝沉默了,秦恪淵更少說話,張九見話題卡了一半戛然而止,以為招凝二人忌諱在外說起國事,便自覺閉了嘴。
招凝知道對清霄宗之事逃避總不是辦法,但她更加知道,在秦恪淵金丹恢復之前,許多事不是他們現在能考慮的。
她傳音秦恪淵,把話題拉回姚家禍事本身,「師叔,你剛才在玉瓶上施了什麼法術,我竟為看明白。」
秦恪淵回答道,「不是法術,只是留了一道劍意,只要觸及鬼胎蠱就會將它斬殺,同你以火焚之是一樣的做法。」
說話間,正陽觀在永豐城的分觀已到,大抵還是忌諱朝廷的態度,分觀的位置很是偏僻,一路走來都沒有什麼聲音,直到到了正陽觀附近瞬而喧譁,人群密集,好些百姓穿著不倫不類的道袍就席地而坐,等待傳道的道長。
因有刺史府的名頭,他們直接被迎進了觀中,一小片小院被擺放了數十丈椅子,略顯擁擠,此刻幾乎已經坐滿了人,唯有第一排、第二排還空著。
他們被迎到第二排就坐,正巧在角落位置,並不顯眼。
張九小聲跟他們說,「那第一排都是給恰巧在附近的入觀弟子的,那可是未來的神仙。」
招凝微微點頭,她早就想知道這正陽觀到底是何方神聖。
氣息微微收斂,若非修為超過他們,便不會主動注意到他們,此刻連說話的張九都摸了摸腦袋轉頭興奮的四處看著。
秦恪淵微微閉目養神,招凝執起側邊茶几上的茶壺,斟了兩杯茶水,茶水清澈,是當季上好的新茶。
茶杯尚未執起,就見幾個身穿道袍,袍上繡太極紋的幾名年輕人從內室走出,各個都是清傲模樣,目光絲毫都沒有分給後方噤聲恭敬見禮的其他人。
他們一行四人,第一排還留有一個空位。
招凝掃過一眼這四人便知,他們毫無修為,甚至連引氣都尚未有表現。
她低頭默默抿了一杯茶,對此並沒有太多情緒波動。
前排入觀弟子中一人問身邊人,「餘澤兄怎的沒有過來?」
「關心他作何,他最近同那些下三濫江湖人走得近,怕是心中無道了。」
就在這時,講道的道人姍姍落入台上座位,台下所有人都不倫不類地內掐子午行作揖禮。
招凝放下茶杯,一觀道人便感受到其修為,不過練氣二層。
他盤腿坐於蒲團上,昂首眯目,似模似樣地吟著,「夫大道之道,在於誠心,精誠之至,自有天眷,故而……」
道人所傳之道,雖說非往常在清霄宗所聽之修行感悟,但其話卻並未有什麼坑蒙拐騙之處,只是浮於表面,未曾深入真正的修行部分。
傳道進行到大半個時辰,招凝問秦恪淵,「秦師叔,現下我們可離開?」
等到傳道會結束再走,姚府的人怕是又要將他們請回去。
秦恪淵這才睜開眼,兩人穿過聽道的眾人,他們身上好似蒙了一層障眼之法,所有人都沒有察覺到他們的離開,仍然聚精會神地聽著台上道長講道。
兩人慢慢往城門走去。
招凝同秦恪淵隨口聊著,「秦師叔,這正陽觀似乎確有幾分手段,可看的出是否有修真界宗門插手?」
「應該並非修真界宗門設立。」秦恪淵說道,「修真界九大界於凡俗的傳道大法萬變不離其宗,這傳道之說過於淺顯了,說於凡俗人聽便罷了,但真正要去傳達修行之道卻遠遠不夠。」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張九恍然,但也不在意,「沒關係,正陽觀自解決鬼胎蠱大亂之後,遍布我大岳國,你們到哪裡都能見到,不過,你們去岳秀府就不一定了,現在的國主就是個昏君竟然打壓正陽觀,打壓哪裡有用,你看連刺史大人也信奉正陽觀。」
招凝抓住其中關鍵,「剛才在府中便聽姚刺史提起,朝廷對正陽觀態度不好,即使幫朝廷解決一大難題,不知張大哥可知其中原因?」
張九雖然只是個木工,但是看他們店中準備的木材,便知他們的主要顧客都是些達官貴人,畢竟沒有什麼平頭老百姓能買得起玉梨木。
這也使得他雖然看似山野人家出生,但卻知曉不少事情。
果然,張九就說道,「這事其實大多數人都知道,因為這正陽觀的主觀不在我們大岳國,觀主亦不在大岳國境內,更是他國的國師,不知道你們可聽說過南靖國,就是一隻往南走,跨過原月詔小國屬地就到了,他們疆土還沒不到我大岳三成,居然能留住正陽觀,並說服觀主為他們國師,當真是不可思議。」
招凝在張九提起「正陽觀」這三字的時候就略有詫異,她看向秦恪淵,在她記憶中,南靖國並未有「正陽觀」這一道觀,那時候清霄宗的清風觀還是南靖國的國觀,南靖國主曾多次邀請白雲仙師做南靖國國師,但白雲仙師只想享受富麗凡俗生活,心還是在尋天資卓越弟子藉此築基上的。
但秦恪淵搖搖頭,顯然他也不清楚清霄宗在凡俗的變動。
招凝微頓,忽而想起李大夫提起正陽觀在大岳國顯名的時間似乎是三四年前,似乎恰好是清霄宗出事的時間,可能正陽觀在南靖國的行動也是與大岳國同步的,只是被南靖國搶了先機。
事情莫名聯繫上清霄宗之事,強行撕開物是人非之景,這話題瞬間就沒趣了。
招凝沉默了,秦恪淵更少說話,張九見話題卡了一半戛然而止,以為招凝二人忌諱在外說起國事,便自覺閉了嘴。
招凝知道對清霄宗之事逃避總不是辦法,但她更加知道,在秦恪淵金丹恢復之前,許多事不是他們現在能考慮的。
她傳音秦恪淵,把話題拉回姚家禍事本身,「師叔,你剛才在玉瓶上施了什麼法術,我竟為看明白。」
秦恪淵回答道,「不是法術,只是留了一道劍意,只要觸及鬼胎蠱就會將它斬殺,同你以火焚之是一樣的做法。」
說話間,正陽觀在永豐城的分觀已到,大抵還是忌諱朝廷的態度,分觀的位置很是偏僻,一路走來都沒有什麼聲音,直到到了正陽觀附近瞬而喧譁,人群密集,好些百姓穿著不倫不類的道袍就席地而坐,等待傳道的道長。
因有刺史府的名頭,他們直接被迎進了觀中,一小片小院被擺放了數十丈椅子,略顯擁擠,此刻幾乎已經坐滿了人,唯有第一排、第二排還空著。
他們被迎到第二排就坐,正巧在角落位置,並不顯眼。
張九小聲跟他們說,「那第一排都是給恰巧在附近的入觀弟子的,那可是未來的神仙。」
招凝微微點頭,她早就想知道這正陽觀到底是何方神聖。
氣息微微收斂,若非修為超過他們,便不會主動注意到他們,此刻連說話的張九都摸了摸腦袋轉頭興奮的四處看著。
秦恪淵微微閉目養神,招凝執起側邊茶几上的茶壺,斟了兩杯茶水,茶水清澈,是當季上好的新茶。
茶杯尚未執起,就見幾個身穿道袍,袍上繡太極紋的幾名年輕人從內室走出,各個都是清傲模樣,目光絲毫都沒有分給後方噤聲恭敬見禮的其他人。
他們一行四人,第一排還留有一個空位。
招凝掃過一眼這四人便知,他們毫無修為,甚至連引氣都尚未有表現。
她低頭默默抿了一杯茶,對此並沒有太多情緒波動。
前排入觀弟子中一人問身邊人,「餘澤兄怎的沒有過來?」
「關心他作何,他最近同那些下三濫江湖人走得近,怕是心中無道了。」
就在這時,講道的道人姍姍落入台上座位,台下所有人都不倫不類地內掐子午行作揖禮。
招凝放下茶杯,一觀道人便感受到其修為,不過練氣二層。
他盤腿坐於蒲團上,昂首眯目,似模似樣地吟著,「夫大道之道,在於誠心,精誠之至,自有天眷,故而……」
道人所傳之道,雖說非往常在清霄宗所聽之修行感悟,但其話卻並未有什麼坑蒙拐騙之處,只是浮於表面,未曾深入真正的修行部分。
傳道進行到大半個時辰,招凝問秦恪淵,「秦師叔,現下我們可離開?」
等到傳道會結束再走,姚府的人怕是又要將他們請回去。
秦恪淵這才睜開眼,兩人穿過聽道的眾人,他們身上好似蒙了一層障眼之法,所有人都沒有察覺到他們的離開,仍然聚精會神地聽著台上道長講道。
兩人慢慢往城門走去。
招凝同秦恪淵隨口聊著,「秦師叔,這正陽觀似乎確有幾分手段,可看的出是否有修真界宗門插手?」
「應該並非修真界宗門設立。」秦恪淵說道,「修真界九大界於凡俗的傳道大法萬變不離其宗,這傳道之說過於淺顯了,說於凡俗人聽便罷了,但真正要去傳達修行之道卻遠遠不夠。」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