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不是,我也沒說什麼,你怎麼罵人啊!」陳曦很快自以為找到了夜宵店員工翻臉的原因,「不喜歡說夜宵店鬧鬼,對不起啊,我不說了。你是不是也該給我道歉?」
陳金寶直勾勾盯著她,沒道歉,也沒解釋,「請慢用。」
直接走了。
陳曦一肚子火,「嘿,夜宵店這服務也太拽了。不行,要是味道不行,我真要好好說道說道扣幾分的。」
陳曦不爽地深呼吸一下,暫時壓下生氣,以最好的狀態迎接美食。
一低頭,她就眼前一亮。
漆木托盤上,一大碗冷淘旁邊,翠綠的苦瓜刺身冒著寒氣,汽水和甜點小吃色澤鮮亮剔透,誘人極了。
冰化了就不好拍了,陳曦和小助理先咔咔換著角度狂按快門拍了照,才抓住美味期限,夾起一筷子融入了青槐葉汁水的冷麵。
槐葉冷淘泛著淡碧綠色,粉白的蝦肉、青翠的黃瓜絲、橙紅的胡蘿蔔絲整整齊齊碼好,澆了一勺香噴噴的醬。再撒上幾粒鮮紅的小米椒,跳脫的顏色就勾起了人的胃口,將色香味之色詮釋的淋漓盡致。
冷淘常見,夏天熱了都喜歡吃這個,槐葉又有清肝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但做的清爽勁道且不黏膩,微苦但不敗胃口,適合更多人的口感,卻很考驗功夫。
雖然不完全是古法配置,但滿噹噹一碗,菜碼彼此搭配並且毫不違和,更需要花費心思,與醬料一起,才能有獨到的香味。
夜宵店平平無奇的一碗主食,一碗冷淘繽紛多彩,更紮實的香味來自冷淘面本身,撐起了整碗面、乃至整餐飯的完美的骨架。
論起綠色,旁邊的苦瓜刺身更勝一籌。
海鮮刺身、松茸刺身,大家多少都吃過,但夜宵店新上的苦瓜刺身,倒是很少有人聽說。
苦瓜在廣省又叫涼瓜,降火消暑。苦瓜刺身起源沿海的廣省,夏天到了就要消熱氣,苦瓜自然是必吃的菜餚之一。
廣省以外少見的苦瓜刺身,做得都不求正不正宗,好不好吃都要打個問號。
碧綠的苦瓜鋪在薄冰上,乍看平平無奇,光是看著嘴裡就泛起了苦瓜熟悉的苦味,但碼在苦瓜上的炸芋絲和花生蕎頭壘成小山,和一旁的蘸料,說明了它的並不尋常。
剛吃一口,陳曦就嘗了出來,居然選用的是廣省本地的大頂苦瓜!
大頂苦瓜甘甜厚實,但太脆易碎,很難運輸。加上只有一小片地方出產產量有限,價格就更高了。即使在廣省本地,很多店都圖方便便宜,只用普通苦瓜,更好些的用同樣苦味淡肉多的杜阮涼瓜,真正的大頂苦瓜卻少見。
陳曦沒想到,會在這間夜宵小店吃到。
苦瓜仔仔細細去了白瓤,苦味幾乎沒有,反而甘冽爽脆,冰鎮後甜味更明顯,吃完還帶著回甘。再蘸上調的秘制醬油或白糖,更適合大眾口味。連討厭苦瓜苦味的人,都能吃得很開心。
陳曦給夜宵店的打分在心裡一路走高,更是有些認同粉絲們說夜宵店的話。
主菜主食的從用材到火候刀工,無一不精,讓她甚至懷疑自己是在□□心準備、只供應幾個客人的私廚。
——這個價格,簡直太低太低。低到讓人懷疑老闆會不會賠本。
已經把不高興忘到九霄雲外了,夜宵店有這個手藝,她先逼逼賴賴了,員工沒好臉色也正常。
陳曦看向最後一碗冰粉。
更漂亮的是紅糖冰粉,剔透的金邊玻璃碗冰鎮過,還冒著白汽,裡面能清晰看到冰粉的氣泡,一看就是更軟滑的手搓冰粉而非機器出產。
表面細細灑了一層果仁,瓜子花生芝麻碎炒的噴香,混著山楂酥塊,還沒吃就已經讓人咽起了口水。醪糟和葡萄乾、新上市的西瓜小方塊沉在最底下,紅白青相間,像是海底寶藏。透明的冰粉浸著紅糖,微微焦香的紅糖毫不違和地融入其中,牽引著各個配料,形成層次分明又彼此和諧的一碗。
雖然只是最便宜的小吃涼點,但做得好、做到出奇亮眼,相當困難。
剛舀了一勺,陳曦突然愣住了。自己還沒反應過來,眼淚先下來了。
這個味道……山楂酥配冰粉的手藝,好熟悉……
努力回想,有什麼划過,陳曦呆了半天,連美食探店的記錄都忘了寫,就咬著勺子呆呆坐著。
陳金寶從後廚看看她,哼了一聲,「這丫頭還有點良心,沒忘了老夫。」
陳曦好久才回過神,從記憶深處翻出了一件事。
從她很小的時候,真正帶著御珍宴酒樓走到如今的大廚、她的太爺爺就不太下廚了。
那年她四歲多,和堂妹一起去看太爺爺的時候,太爺爺突然有了興致,起來做了一碗紅糖冰粉。
費時費力的手搓冰粉是爺爺做的,太爺爺親手挑了紅糖汁和其他配料,其中的山楂酥更是現做的。
只有太爺爺做的冰粉,愛用這個味道的山楂酥,還會叨叨一定要用冰碗裝。
陳曦其實不是家族裡最有天賦的廚子,和太爺爺相處也很少。老爺子在的時候,兒女不少孫輩更不少,輪到重孫輩……優先喜歡有天賦的,自家爹都得低頭挨罵,陳曦壓根排不上號。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陳金寶直勾勾盯著她,沒道歉,也沒解釋,「請慢用。」
直接走了。
陳曦一肚子火,「嘿,夜宵店這服務也太拽了。不行,要是味道不行,我真要好好說道說道扣幾分的。」
陳曦不爽地深呼吸一下,暫時壓下生氣,以最好的狀態迎接美食。
一低頭,她就眼前一亮。
漆木托盤上,一大碗冷淘旁邊,翠綠的苦瓜刺身冒著寒氣,汽水和甜點小吃色澤鮮亮剔透,誘人極了。
冰化了就不好拍了,陳曦和小助理先咔咔換著角度狂按快門拍了照,才抓住美味期限,夾起一筷子融入了青槐葉汁水的冷麵。
槐葉冷淘泛著淡碧綠色,粉白的蝦肉、青翠的黃瓜絲、橙紅的胡蘿蔔絲整整齊齊碼好,澆了一勺香噴噴的醬。再撒上幾粒鮮紅的小米椒,跳脫的顏色就勾起了人的胃口,將色香味之色詮釋的淋漓盡致。
冷淘常見,夏天熱了都喜歡吃這個,槐葉又有清肝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但做的清爽勁道且不黏膩,微苦但不敗胃口,適合更多人的口感,卻很考驗功夫。
雖然不完全是古法配置,但滿噹噹一碗,菜碼彼此搭配並且毫不違和,更需要花費心思,與醬料一起,才能有獨到的香味。
夜宵店平平無奇的一碗主食,一碗冷淘繽紛多彩,更紮實的香味來自冷淘面本身,撐起了整碗面、乃至整餐飯的完美的骨架。
論起綠色,旁邊的苦瓜刺身更勝一籌。
海鮮刺身、松茸刺身,大家多少都吃過,但夜宵店新上的苦瓜刺身,倒是很少有人聽說。
苦瓜在廣省又叫涼瓜,降火消暑。苦瓜刺身起源沿海的廣省,夏天到了就要消熱氣,苦瓜自然是必吃的菜餚之一。
廣省以外少見的苦瓜刺身,做得都不求正不正宗,好不好吃都要打個問號。
碧綠的苦瓜鋪在薄冰上,乍看平平無奇,光是看著嘴裡就泛起了苦瓜熟悉的苦味,但碼在苦瓜上的炸芋絲和花生蕎頭壘成小山,和一旁的蘸料,說明了它的並不尋常。
剛吃一口,陳曦就嘗了出來,居然選用的是廣省本地的大頂苦瓜!
大頂苦瓜甘甜厚實,但太脆易碎,很難運輸。加上只有一小片地方出產產量有限,價格就更高了。即使在廣省本地,很多店都圖方便便宜,只用普通苦瓜,更好些的用同樣苦味淡肉多的杜阮涼瓜,真正的大頂苦瓜卻少見。
陳曦沒想到,會在這間夜宵小店吃到。
苦瓜仔仔細細去了白瓤,苦味幾乎沒有,反而甘冽爽脆,冰鎮後甜味更明顯,吃完還帶著回甘。再蘸上調的秘制醬油或白糖,更適合大眾口味。連討厭苦瓜苦味的人,都能吃得很開心。
陳曦給夜宵店的打分在心裡一路走高,更是有些認同粉絲們說夜宵店的話。
主菜主食的從用材到火候刀工,無一不精,讓她甚至懷疑自己是在□□心準備、只供應幾個客人的私廚。
——這個價格,簡直太低太低。低到讓人懷疑老闆會不會賠本。
已經把不高興忘到九霄雲外了,夜宵店有這個手藝,她先逼逼賴賴了,員工沒好臉色也正常。
陳曦看向最後一碗冰粉。
更漂亮的是紅糖冰粉,剔透的金邊玻璃碗冰鎮過,還冒著白汽,裡面能清晰看到冰粉的氣泡,一看就是更軟滑的手搓冰粉而非機器出產。
表面細細灑了一層果仁,瓜子花生芝麻碎炒的噴香,混著山楂酥塊,還沒吃就已經讓人咽起了口水。醪糟和葡萄乾、新上市的西瓜小方塊沉在最底下,紅白青相間,像是海底寶藏。透明的冰粉浸著紅糖,微微焦香的紅糖毫不違和地融入其中,牽引著各個配料,形成層次分明又彼此和諧的一碗。
雖然只是最便宜的小吃涼點,但做得好、做到出奇亮眼,相當困難。
剛舀了一勺,陳曦突然愣住了。自己還沒反應過來,眼淚先下來了。
這個味道……山楂酥配冰粉的手藝,好熟悉……
努力回想,有什麼划過,陳曦呆了半天,連美食探店的記錄都忘了寫,就咬著勺子呆呆坐著。
陳金寶從後廚看看她,哼了一聲,「這丫頭還有點良心,沒忘了老夫。」
陳曦好久才回過神,從記憶深處翻出了一件事。
從她很小的時候,真正帶著御珍宴酒樓走到如今的大廚、她的太爺爺就不太下廚了。
那年她四歲多,和堂妹一起去看太爺爺的時候,太爺爺突然有了興致,起來做了一碗紅糖冰粉。
費時費力的手搓冰粉是爺爺做的,太爺爺親手挑了紅糖汁和其他配料,其中的山楂酥更是現做的。
只有太爺爺做的冰粉,愛用這個味道的山楂酥,還會叨叨一定要用冰碗裝。
陳曦其實不是家族裡最有天賦的廚子,和太爺爺相處也很少。老爺子在的時候,兒女不少孫輩更不少,輪到重孫輩……優先喜歡有天賦的,自家爹都得低頭挨罵,陳曦壓根排不上號。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