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就聽得一陣絞牙的聲響,脫古思帖木兒身前的士兵們全都拉滿了弓箭,這便要射死場中全部人等!
大元皇帝雙目通紅,恨聲嘶喊:“太子!你這是要殺了我,好謀朝篡位嗎?!”
愛猷識理答臘沉著臉不答,揮手便要下令放箭;卻正在這時,他身後忽然響起一陣嘈雜混亂,竟是皇三子脫古思帖木兒領著大隊人馬趕來了!
兩個皇子的兵馬一見面,脫古思帖木兒便遠遠朝著自己哥哥喊道:“太子你大膽!箭下傷了父皇如何是好?!”
大元皇帝見到自己的小兒子大喜過望,連聲道:“脫古思帖木兒,快將這些叛賊拿下,為父立你做太子!”
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和三皇子脫古思帖木兒不是一個母親生的,從小也未有多麼親近,是以脫古思帖木兒一直不服頭上這個太子哥哥。聽到父親親口說只要拿下汝陽王等人就立他為太子,雖說有些動心,但更多的是心冷。
大元皇帝也曾經勵精圖治過,可是近些年做出這麼多荒yin之事,他們兄弟還以為他已經老了、糊塗了,沒料到這人那顆屬於帝王的冷酷之心倒是還與從前一般。他人還陷於敵手未曾脫困,這種時候竟還要挑撥兩兄弟之間的關係。
兩個皇子心裡明白皇帝這番話的意思,可還是壓不住心底的不服氣。
愛猷識理答臘低下頭對那老太監比了個眼色,就見青影一閃,那老太監竟是極快的沖向了汝陽王等人,而愛猷識理答臘則指揮著眾兵士們向著弟弟脫古思帖木兒的人馬攻了過去。
宮門口幾隊人馬互相廝殺,一時之間刀光劍影喧囂嘈雜,一片混亂。
汝陽王等人人數少,可愛猷識理答臘和脫古思帖木兒兩個兄弟之間的鬥爭卻延伸不到他們身上,大隊兵馬根本未來擒拿他們。
只是那老太監來得好快!
眾人只見一道青影急沖而來,保護汝陽王的鶴筆翁大叫一聲揮出玄冥神掌來要攔住那人,可是那青影轉瞬間一扭一閃便滑過了汝陽王身前,直取鶴筆翁後心而去!
一邊的阿二心道不好,大喝一聲:“這人用的是葵花寶典!小心他用暗器!”邊說著,一根手指便刺向鶴筆翁背後三分處。
阿大阿二師兄弟幾十年功夫都在手指之上,這一指過去平平淡淡卻又沒誰敢硬接,他這麼一攔,果然將那道青影逼開三尺遠去。
就聽得那老太監桀桀怪笑道:“沒想到倒還有人知道奴婢的功夫……是了,奴婢聽說那明教里也有個小子學了我們這些苦命人的功法,想必是這位小哥見多識廣,見過那個小子?”
阿二哪有閒心同他閒扯?見那道青影沒再步步緊逼,反而朝著四胡而去,連忙打個呼哨,帶著鶴筆翁便斜斜朝皇宮側面退去。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篇文:山海經帶我去致富
☆、第一百一十八章
汝陽王和王保保被阿二鶴筆翁帶著,往皇宮側面逃去,身後神箭八雄一邊戒備一邊拼了命的跟上去,在後面的四胡卻被那邪性的老太監攔住了去路。
看來老太監的第一任務,便是殺了皇帝……
這老太監也不知道到底多少歲了,身法極為快速詭異不說,內勁也非同一般。四胡追隨汝陽王多年,對身體有益的補藥灌的多了,也催生成勉強算得上江湖一流高手的身手,可這個太監比他們強出太多去,四胡想要抵擋卻有心使不上力。
見到青影直撲他們而來,四胡互相配合著想要抵抗,可就見那青影轉瞬間繞著四個胡人飄過一圈,四人幾乎同一時間慘叫一聲,定睛再看,那四個胡人便已經委頓在地啦。
前面的汝陽王等人聞聲回頭看了一眼,心驚肉跳的發現四胡歪歪扭扭的躺在地上,顯然是被那老太監的陰柔內勁擊成了重傷,眼見不活了!
阿二心下一緊,趕緊招呼鶴筆翁一聲道:“快走!”說著便一馬當先,架著王保保悶頭往不遠處的宮牆而去,順著牆磚縫隙三兩步越過牆頭,消失在宮牆之外。
鶴筆翁帶著汝陽王,與阿二前後腳離開了皇宮,身後神箭八雄看到那老太監一掌拍在皇帝頭頂上,最後便化作一道青影似乎要向著他們的方向撲過來,情急之下便紛紛拉弓上箭,朝著愛猷識理答臘急射而去。
那老太監雖說有心將汝陽王斃於掌下,不過此刻太子愛猷識理答臘性命攸關,他勾結太子這許多時候,若是在這關鍵時刻愛猷識理答臘死了,他一個太監就算是武功蓋世逃了出去,沒了預想中的權利和財富又有什麼意思?
愛猷識理答臘身邊雖說跟著幾個年輕太監守衛安全,到底那些小崽子們沒有老太監這般功力;那神箭八雄乃是汝陽王培養了多年的神射手,弓馬上的能耐絕非常人所能及。這八人雖沒有阿二鶴筆翁那樣的內功在身,情急之下這八人八箭射出那也是輕忽不得的。
那幾個跟著老太監學武的年輕太監,與這個不怎麼情願教導他們的師父相比,那是差遠了。老太監有意不讓人替了自己的位置,可是這麼做卻也有好有壞,就想此時,他是騰不出手殺了汝陽王啦,只盼著太子將來念在他救駕有功的情形下,不追究他放過未來大敵這一篇吧。
老太監當機立斷,折身向著愛猷識理答臘而去,到底趕在八隻箭前面擋下了神箭八雄的殺手。
他擋下了那些來勢洶洶的箭,再回頭還哪有神箭八雄的身影?此時再想追擊汝陽王,已經是不可能了……老太監只得心中暗恨,轉而一門心思對付脫古思帖木兒去。
大都皇宮門前這一場父子反目、禍起蕭牆的鬥爭,兩個皇子之間廝殺了小一個時辰方罷。到底愛猷識理答臘這方有老太監這樣一個高手坐鎮,擊敗了脫古思帖木兒的人馬,可也算是慘勝。
脫古思帖木兒帶著殘兵敗將逃出大都,與自己部下另一隊人馬匯合離開,不知所蹤;愛猷識理答臘戰勝了弟弟,可也消耗了自己不少人手,那老太監雖說厲害至極,大兵臨陣卻也難以保全自身,到底受了極重的內傷。
打掃戰場時,那大元皇帝的身體早已經冰涼。愛猷識理答臘一番唱作俱佳的哭訴弟弟弒父,將鍋甩給逃走的脫古思帖木兒,轉身便理直氣壯的繼承了皇位。
不過先皇到底怎麼死的,在場見到的人也不在少數。愛猷識理答臘如願當了大元皇帝,不過到底算是名不正言不順,朝中很有些貴族大臣對其很有微言。
愛猷識理答臘登基,可是汝陽王和脫古思帖木兒的人馬卻被兩人帶走,大元的實力進一步下降,明教的起義軍很快攻陷了大都,他這個末代皇帝只得倉皇出逃,那老太監卻也與東方不敗一戰,被東方不敗斃於掌下了。
此乃後話,不再多言。
卻說阿二等人護著汝陽王和王保保逃離了皇宮,一刻不敢停,徑直出城與王府帳下的兵馬集合,那邊阿二的師弟阿三已經護著趙敏匯合了。幾方人到了一起,也不多言,當即決定即刻出發向著關外而去。
汝陽王到了自己的大軍中,總算是放下了心,派出傳令兵去召集所有部下,決定不能再陪著已經看不到前路的大元陪葬,還是點齊兵馬,回到草原上打下一片領地方好。
大元皇帝雙目通紅,恨聲嘶喊:“太子!你這是要殺了我,好謀朝篡位嗎?!”
愛猷識理答臘沉著臉不答,揮手便要下令放箭;卻正在這時,他身後忽然響起一陣嘈雜混亂,竟是皇三子脫古思帖木兒領著大隊人馬趕來了!
兩個皇子的兵馬一見面,脫古思帖木兒便遠遠朝著自己哥哥喊道:“太子你大膽!箭下傷了父皇如何是好?!”
大元皇帝見到自己的小兒子大喜過望,連聲道:“脫古思帖木兒,快將這些叛賊拿下,為父立你做太子!”
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和三皇子脫古思帖木兒不是一個母親生的,從小也未有多麼親近,是以脫古思帖木兒一直不服頭上這個太子哥哥。聽到父親親口說只要拿下汝陽王等人就立他為太子,雖說有些動心,但更多的是心冷。
大元皇帝也曾經勵精圖治過,可是近些年做出這麼多荒yin之事,他們兄弟還以為他已經老了、糊塗了,沒料到這人那顆屬於帝王的冷酷之心倒是還與從前一般。他人還陷於敵手未曾脫困,這種時候竟還要挑撥兩兄弟之間的關係。
兩個皇子心裡明白皇帝這番話的意思,可還是壓不住心底的不服氣。
愛猷識理答臘低下頭對那老太監比了個眼色,就見青影一閃,那老太監竟是極快的沖向了汝陽王等人,而愛猷識理答臘則指揮著眾兵士們向著弟弟脫古思帖木兒的人馬攻了過去。
宮門口幾隊人馬互相廝殺,一時之間刀光劍影喧囂嘈雜,一片混亂。
汝陽王等人人數少,可愛猷識理答臘和脫古思帖木兒兩個兄弟之間的鬥爭卻延伸不到他們身上,大隊兵馬根本未來擒拿他們。
只是那老太監來得好快!
眾人只見一道青影急沖而來,保護汝陽王的鶴筆翁大叫一聲揮出玄冥神掌來要攔住那人,可是那青影轉瞬間一扭一閃便滑過了汝陽王身前,直取鶴筆翁後心而去!
一邊的阿二心道不好,大喝一聲:“這人用的是葵花寶典!小心他用暗器!”邊說著,一根手指便刺向鶴筆翁背後三分處。
阿大阿二師兄弟幾十年功夫都在手指之上,這一指過去平平淡淡卻又沒誰敢硬接,他這麼一攔,果然將那道青影逼開三尺遠去。
就聽得那老太監桀桀怪笑道:“沒想到倒還有人知道奴婢的功夫……是了,奴婢聽說那明教里也有個小子學了我們這些苦命人的功法,想必是這位小哥見多識廣,見過那個小子?”
阿二哪有閒心同他閒扯?見那道青影沒再步步緊逼,反而朝著四胡而去,連忙打個呼哨,帶著鶴筆翁便斜斜朝皇宮側面退去。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篇文:山海經帶我去致富
☆、第一百一十八章
汝陽王和王保保被阿二鶴筆翁帶著,往皇宮側面逃去,身後神箭八雄一邊戒備一邊拼了命的跟上去,在後面的四胡卻被那邪性的老太監攔住了去路。
看來老太監的第一任務,便是殺了皇帝……
這老太監也不知道到底多少歲了,身法極為快速詭異不說,內勁也非同一般。四胡追隨汝陽王多年,對身體有益的補藥灌的多了,也催生成勉強算得上江湖一流高手的身手,可這個太監比他們強出太多去,四胡想要抵擋卻有心使不上力。
見到青影直撲他們而來,四胡互相配合著想要抵抗,可就見那青影轉瞬間繞著四個胡人飄過一圈,四人幾乎同一時間慘叫一聲,定睛再看,那四個胡人便已經委頓在地啦。
前面的汝陽王等人聞聲回頭看了一眼,心驚肉跳的發現四胡歪歪扭扭的躺在地上,顯然是被那老太監的陰柔內勁擊成了重傷,眼見不活了!
阿二心下一緊,趕緊招呼鶴筆翁一聲道:“快走!”說著便一馬當先,架著王保保悶頭往不遠處的宮牆而去,順著牆磚縫隙三兩步越過牆頭,消失在宮牆之外。
鶴筆翁帶著汝陽王,與阿二前後腳離開了皇宮,身後神箭八雄看到那老太監一掌拍在皇帝頭頂上,最後便化作一道青影似乎要向著他們的方向撲過來,情急之下便紛紛拉弓上箭,朝著愛猷識理答臘急射而去。
那老太監雖說有心將汝陽王斃於掌下,不過此刻太子愛猷識理答臘性命攸關,他勾結太子這許多時候,若是在這關鍵時刻愛猷識理答臘死了,他一個太監就算是武功蓋世逃了出去,沒了預想中的權利和財富又有什麼意思?
愛猷識理答臘身邊雖說跟著幾個年輕太監守衛安全,到底那些小崽子們沒有老太監這般功力;那神箭八雄乃是汝陽王培養了多年的神射手,弓馬上的能耐絕非常人所能及。這八人雖沒有阿二鶴筆翁那樣的內功在身,情急之下這八人八箭射出那也是輕忽不得的。
那幾個跟著老太監學武的年輕太監,與這個不怎麼情願教導他們的師父相比,那是差遠了。老太監有意不讓人替了自己的位置,可是這麼做卻也有好有壞,就想此時,他是騰不出手殺了汝陽王啦,只盼著太子將來念在他救駕有功的情形下,不追究他放過未來大敵這一篇吧。
老太監當機立斷,折身向著愛猷識理答臘而去,到底趕在八隻箭前面擋下了神箭八雄的殺手。
他擋下了那些來勢洶洶的箭,再回頭還哪有神箭八雄的身影?此時再想追擊汝陽王,已經是不可能了……老太監只得心中暗恨,轉而一門心思對付脫古思帖木兒去。
大都皇宮門前這一場父子反目、禍起蕭牆的鬥爭,兩個皇子之間廝殺了小一個時辰方罷。到底愛猷識理答臘這方有老太監這樣一個高手坐鎮,擊敗了脫古思帖木兒的人馬,可也算是慘勝。
脫古思帖木兒帶著殘兵敗將逃出大都,與自己部下另一隊人馬匯合離開,不知所蹤;愛猷識理答臘戰勝了弟弟,可也消耗了自己不少人手,那老太監雖說厲害至極,大兵臨陣卻也難以保全自身,到底受了極重的內傷。
打掃戰場時,那大元皇帝的身體早已經冰涼。愛猷識理答臘一番唱作俱佳的哭訴弟弟弒父,將鍋甩給逃走的脫古思帖木兒,轉身便理直氣壯的繼承了皇位。
不過先皇到底怎麼死的,在場見到的人也不在少數。愛猷識理答臘如願當了大元皇帝,不過到底算是名不正言不順,朝中很有些貴族大臣對其很有微言。
愛猷識理答臘登基,可是汝陽王和脫古思帖木兒的人馬卻被兩人帶走,大元的實力進一步下降,明教的起義軍很快攻陷了大都,他這個末代皇帝只得倉皇出逃,那老太監卻也與東方不敗一戰,被東方不敗斃於掌下了。
此乃後話,不再多言。
卻說阿二等人護著汝陽王和王保保逃離了皇宮,一刻不敢停,徑直出城與王府帳下的兵馬集合,那邊阿二的師弟阿三已經護著趙敏匯合了。幾方人到了一起,也不多言,當即決定即刻出發向著關外而去。
汝陽王到了自己的大軍中,總算是放下了心,派出傳令兵去召集所有部下,決定不能再陪著已經看不到前路的大元陪葬,還是點齊兵馬,回到草原上打下一片領地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