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頁
越青菱這樣的話題流量女演員,自然也在他的攻擊範圍內。
只是,他還是有些底線,從不在公共場合說人閒話,只會在好友相會時抱怨幾句。
這次也是一樣。
在來參加華影獎之前,他就已經和同劇組的好友,包括晁嘉在內,都似有似無地抱怨過,類似「《登雀枝》不過是一個愛情劇,怎麼就能和咱們得劇一起提名了」的話。
當然了。
這番論調當時就被他的幾個好友,包括晁嘉在內,都給懟回去了。
要是簡單地將《登雀枝》歸為愛情劇,那他們的《英雄行》也就是一個演義劇,《迪斯科》就是一個家庭劇。
大家誰都別看不起誰。
陶毅心裡是很不服氣的,在自己錯失最佳男配角後達到了一階,等看到了晁嘉拿了最佳女配,而《登雀枝》中的越青菱沒有拿到時,情緒回到了二階,甚至隱隱掉到了三階。
沒想到,越青菱直接提名最佳女主角了!!
這下可好。
怒意和不服氣的心理一下飆升回到了一階。
在大屏上劇情片段開始播放時,他是抱著一種「我倒要看看,你是憑什麼打動評審,打敗了他們這些老戲骨」的挑刺心理才看了下去。
這一看,就停不下來了。
一直等到片段結束了,他恍然回神,才意識到,自己剛剛那幾分鐘時間裡,竟然一直在屏息。
全身心地沉浸在劇情里,情緒都被人物狀態牽動。
他一瞬間有些羞赧,忙左右看了眼。
卻發現周圍好些人都和自己是一樣的狀態。
甚至有好幾個一直到此時,都一臉還沒從剛才的劇情中回過神來的表情。
陶毅不是一個普通觀眾。
回過頭去想,他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剛才的專注,不是因為劇情精彩。
或者說,不全是因為劇情。
說實話,這種為民請命的劇情,是個古裝劇權謀劇里,都有。
只是,以前一般是清官帶著百姓和萬民傘之類的東西,為民請命。
在這部劇里,是臨安郡主一個女流之輩,一個本該高享富貴的統治階層來為被冤屈的將領喊冤。
加上齊導的執導手法實在是高超。
這一整段劇情,不像是某些劇一樣,要煽情就加煽情的音樂,要悲壯就加悲壯的音樂,全靠bgm來烘托氣氛。
這一段,全程都沒有背景音樂。
而是只用雨聲來烘托。
隨著劇情的深入,雨聲也越來越大。
又在最後,被萬民請命的聲音壓制住。
鏡頭的運轉更是神中之神,齊導是真正會用鏡頭說話的導演。
陶毅再看不慣這部劇,也得感嘆一句:「這齊導是真有點東西。」
但比起導演的手法來說,陶毅這樣的專業演員更關注的是片段中演員的發揮。
而令他全身心專注其中的,也就是演員的表演。
那是怎麼樣的眼神啊!
堅毅,果敢,悲憤,決然,眼底卻又帶著無限的傷痛。
不需要別人通曉她前半生的經歷,只要是正視過她這樣眼神的人,都能體會到這一切。
一個被母舅算計的棋子,一個夫族皆亡的未亡人,一個為5萬將士喊冤的義士。
以陶毅的表演水平,他在出戲後反過去想,能很快發現剛才那段劇情中的表演痕跡。
但這並不妨礙他剛才全身心沉浸在劇情中。
更遑論是普通觀眾。
陶毅都能想像到,觀眾在看這一集時,情緒得有多劇烈。
他是對的。
因為即便正在看華影獎直播的網友大多都已經看過這一集,此時再看一遍,依然還是反響強烈。
【嗚嗚嗚,我的乖女兒,臨安真的很好很好!】
【臨安真的不全是為了給自己的丈夫喊冤翻案,更是為了枉死在平城的六萬將士們喊冤。】
【雖然說,政治鬥爭都是殘酷的。但正是因為殘酷,臨安這樣的赤子之心才顯得格外珍重。】
【臨安真的做到了,「雖千萬人,吾往矣」】
【可悲的是,長公主和駙馬年輕時,也都是為民請命的人。如今卻變成了幕後劊子手,只能說,「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是永遠有人正年輕。 」】
【所以現在網上有人罵臨安,說她不聽爹娘話,不想著維護自己家族的利益,只知道維護夫家的利益,是戀愛腦,我每次看都覺得很無語。看不懂劇就別看了,亂罵人就是你不對了。】
直播上的討論還在繼續。
大屏上,評審們的評價也在繼續:「……近幾年我們很多老一輩演員都很喜歡抨擊批評流量,而現實好像也證明了,如今的很多年輕演員已經脫離生活很遠,成了偶像劇里光鮮亮麗的平面模特,已經無法飾演情緒稍微複雜,經歷稍微跌宕一些的角色,而如今,「臨安」的出現,似乎推翻了這一點。」
「越青菱似乎不是一個天賦型演員,在很多場景中都能捕捉到表演痕跡,但同樣的,我們也能看到在更多場景,尤其是劇集的後半段,隨著「臨安」遭遇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越青菱的表演好像也跟著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表情,都在將「臨安」這個角色帶到觀眾面前,到如今,我們或許可以說,換一個人來演「臨安」也能演得不錯,但越青菱演的,就是一個專屬於她的「臨安」,無可取代。」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只是,他還是有些底線,從不在公共場合說人閒話,只會在好友相會時抱怨幾句。
這次也是一樣。
在來參加華影獎之前,他就已經和同劇組的好友,包括晁嘉在內,都似有似無地抱怨過,類似「《登雀枝》不過是一個愛情劇,怎麼就能和咱們得劇一起提名了」的話。
當然了。
這番論調當時就被他的幾個好友,包括晁嘉在內,都給懟回去了。
要是簡單地將《登雀枝》歸為愛情劇,那他們的《英雄行》也就是一個演義劇,《迪斯科》就是一個家庭劇。
大家誰都別看不起誰。
陶毅心裡是很不服氣的,在自己錯失最佳男配角後達到了一階,等看到了晁嘉拿了最佳女配,而《登雀枝》中的越青菱沒有拿到時,情緒回到了二階,甚至隱隱掉到了三階。
沒想到,越青菱直接提名最佳女主角了!!
這下可好。
怒意和不服氣的心理一下飆升回到了一階。
在大屏上劇情片段開始播放時,他是抱著一種「我倒要看看,你是憑什麼打動評審,打敗了他們這些老戲骨」的挑刺心理才看了下去。
這一看,就停不下來了。
一直等到片段結束了,他恍然回神,才意識到,自己剛剛那幾分鐘時間裡,竟然一直在屏息。
全身心地沉浸在劇情里,情緒都被人物狀態牽動。
他一瞬間有些羞赧,忙左右看了眼。
卻發現周圍好些人都和自己是一樣的狀態。
甚至有好幾個一直到此時,都一臉還沒從剛才的劇情中回過神來的表情。
陶毅不是一個普通觀眾。
回過頭去想,他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剛才的專注,不是因為劇情精彩。
或者說,不全是因為劇情。
說實話,這種為民請命的劇情,是個古裝劇權謀劇里,都有。
只是,以前一般是清官帶著百姓和萬民傘之類的東西,為民請命。
在這部劇里,是臨安郡主一個女流之輩,一個本該高享富貴的統治階層來為被冤屈的將領喊冤。
加上齊導的執導手法實在是高超。
這一整段劇情,不像是某些劇一樣,要煽情就加煽情的音樂,要悲壯就加悲壯的音樂,全靠bgm來烘托氣氛。
這一段,全程都沒有背景音樂。
而是只用雨聲來烘托。
隨著劇情的深入,雨聲也越來越大。
又在最後,被萬民請命的聲音壓制住。
鏡頭的運轉更是神中之神,齊導是真正會用鏡頭說話的導演。
陶毅再看不慣這部劇,也得感嘆一句:「這齊導是真有點東西。」
但比起導演的手法來說,陶毅這樣的專業演員更關注的是片段中演員的發揮。
而令他全身心專注其中的,也就是演員的表演。
那是怎麼樣的眼神啊!
堅毅,果敢,悲憤,決然,眼底卻又帶著無限的傷痛。
不需要別人通曉她前半生的經歷,只要是正視過她這樣眼神的人,都能體會到這一切。
一個被母舅算計的棋子,一個夫族皆亡的未亡人,一個為5萬將士喊冤的義士。
以陶毅的表演水平,他在出戲後反過去想,能很快發現剛才那段劇情中的表演痕跡。
但這並不妨礙他剛才全身心沉浸在劇情中。
更遑論是普通觀眾。
陶毅都能想像到,觀眾在看這一集時,情緒得有多劇烈。
他是對的。
因為即便正在看華影獎直播的網友大多都已經看過這一集,此時再看一遍,依然還是反響強烈。
【嗚嗚嗚,我的乖女兒,臨安真的很好很好!】
【臨安真的不全是為了給自己的丈夫喊冤翻案,更是為了枉死在平城的六萬將士們喊冤。】
【雖然說,政治鬥爭都是殘酷的。但正是因為殘酷,臨安這樣的赤子之心才顯得格外珍重。】
【臨安真的做到了,「雖千萬人,吾往矣」】
【可悲的是,長公主和駙馬年輕時,也都是為民請命的人。如今卻變成了幕後劊子手,只能說,「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是永遠有人正年輕。 」】
【所以現在網上有人罵臨安,說她不聽爹娘話,不想著維護自己家族的利益,只知道維護夫家的利益,是戀愛腦,我每次看都覺得很無語。看不懂劇就別看了,亂罵人就是你不對了。】
直播上的討論還在繼續。
大屏上,評審們的評價也在繼續:「……近幾年我們很多老一輩演員都很喜歡抨擊批評流量,而現實好像也證明了,如今的很多年輕演員已經脫離生活很遠,成了偶像劇里光鮮亮麗的平面模特,已經無法飾演情緒稍微複雜,經歷稍微跌宕一些的角色,而如今,「臨安」的出現,似乎推翻了這一點。」
「越青菱似乎不是一個天賦型演員,在很多場景中都能捕捉到表演痕跡,但同樣的,我們也能看到在更多場景,尤其是劇集的後半段,隨著「臨安」遭遇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越青菱的表演好像也跟著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表情,都在將「臨安」這個角色帶到觀眾面前,到如今,我們或許可以說,換一個人來演「臨安」也能演得不錯,但越青菱演的,就是一個專屬於她的「臨安」,無可取代。」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