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東籬,我想起個漢名,你幫我想想!」

  「抱歉,你本名叫什麼?」

  「馬可波羅!」

  「馬博儒?」

  「哈哈哈,我就叫馬博儒,我要求學、遊歷,我要考大唐的官!」

  「你吃辣嗎?」馬致遠道:「可願與我去吃慶功宴?吃蜀中新菜,香辣兔頭宴。」

  「我吃了嗎?我吃了啊,但我願去慶功宴……」

  ……

  建統三十三年。

  太倉港。

  隨著巨大的轟隆聲,一艘大商船緩緩靠在岸邊。

  有人從船上下來。

  馬可波羅立刻就迎上了上去,熱情洋溢地道:「敢問可是朱總工當面?在下馬博儒,久仰朱總工大名。」

  「馬閣下何事?」

  「我到江南遊歷,聽說朱總工是當今最了得的格物學者之一,特意來拜會,增長見識。」

  有人上前,向朱世傑引見起來。道:「馬先生是當世有名的探險家。」

  「探險家?」

  「是陛下御口對他的稱呼……」

  朱世傑聽罷,向馬可波羅一拱手,問道:「馬先生是威尼斯人?」

  「朱總工也知我的家鄉。」

  「我們商行的人去過那裡,還有前往地中海的固定航線,一年往返一次……」

  馬可波羅大吃一驚。

  須知,在二十年前,他初來大唐時,在荷姆茲等了兩個月也沒遇上來東方的船隻。

  而當年那一段旅途,他足足走了四年。

  「馬先生?馬先生?」

  「朱總工說什麼?」

  「我方才說,若是乘坐我們新造的匯航號,順利的話大半年就可以到威尼斯,馬先生若有需要,可與我說。」

  「不。」

  馬可波羅莫名感到了恐懼,退後了兩步,道:「我不走。」

  他有些失態,最後瞥了一眼那停泊在港邊的匯航號,向朱世傑一拱手,匆匆跑掉了。

  ……

  泰和元年,京城。

  「宣右散騎常侍馬博儒覲見!」

  隨著一聲聲高喊,馬可波羅進入殿中,參拜了新的天子。

  「馬卿平身。」

  「謝陛下。」

  「算來,朕與馬卿相識已有三十年矣,歲月匆匆,不饒人啊。」

  「臣有幸,親眼目睹大唐三十年之繁盛,兩代天子之英明,唯願陛下與太上皇萬壽無疆,大唐萬世強盛。」

  「借馬卿吉言,朕欲遣馬卿為地中海宣訪使,將朕的詔書傳諭西方各國、播中原之文教。卿可願為朕分憂。」

  馬可波羅愣了一會,幾次張嘴。

  最後,他鄭重地行了一禮。

  「臣,遵旨!」

  ……

  海船破浪而行。

  一個滿臉鬍子的大唐官員坐在船艙中,手中持筆,鄭重寫著什麼。

  「我畢生都難以陳述皇帝陛下的豐功偉跡,但決定竭盡所能將他的一部分事跡傳於西方。」

  「陛下的御名是姓李,諱名瑕,他的尊號是皇帝,這個詞在我們的語言中,是眾王的王,他當之無愧於這個稱號。」

  「因為就所統治的人民、疆域的遼闊、巨大的稅賦,他已超過了世界上過去和現在一切君主。並且,從來沒有一個君主能像他一樣權威,獲得他治下人們的絕對崇拜。」

  「但我首先要提的,首先要為之驚嘆的,是他治理大唐這三十年來,為國家甚至為世界所做的偉大貢獻……」

  番外篇·交接

  建統十一年,春。

  雲南路,大理府。

  崇聖寺的鐘聲迴蕩,高長壽把一個骨灰盒交在住持僧人釋覺性手中,長嘆了一聲,緩緩放開了手。

  香堂中擺著靈牌,上書「故大唐少師滇國公雲南宣慰使高公諱瓊之靈位」。

  跪在院中的年輕人們還在哭著,高長壽過去,道:「回去吧。」

  「叔父,父親就這樣走了。」

  「別哭了,大哥這些年常說他飽受病痛之苦,如今心愿皆了,能走也是解脫。」

  高長壽安慰了侄兒,抬頭看去,只見三座高塔與蒼山相映,感到了自身的幸運。

  過去那亂世,不提活得像螻蟻一樣的百姓們。便是身邊的親友,多少人戰死、病死,而他自從廬州遇陛下以來,除了少數幾回驚險的逃生,此後按部就班,竟一步步成為當朝國舅、雲南王。

  但他心裡其實有些不安。

  因大唐異姓封王且就藩邊陲者,只他一人而已。

  以往,可以說是因為雲南地偏路遠而高氏世鎮於此,但隨著昭通經營得當、官道鑿通、文教漸興,高長壽常常在想,陛下是否後悔當年許諾分藩自己雲南王?

  ……

  這日,才回到大理城,馬上有官員上前,稟道:「王上,有蒲甘使節求見。」

  「蒲甘使節?」高長壽問道:「是答應朝貢了?既有使節前來,為何此前不先行知會?」

  「使節是突然前來。」

  「召見他。」

  次日,緬甸蒲甘王朝的使節抵達大理。

  使節名叫忙直卜算,面對高長壽時卻有些隱隱的傲慢。

  大概是因為在他眼裡,從大理滅國、投降蒙古再到如今成為什麼新唐,不過在短短二三十年。相比起來,蒲甘王朝已立國四百餘年,統一緬甸兩百餘年。

  於是,當高長壽問到蒲甘王朝對朝貢的態度,忙直卜算搖了搖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