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我們也不會讓他們贏得那麼輕鬆。」愛德華接著說,「英國士兵的鮮血不會白流,大英帝國的利益不是那麼好被分割的。我希望此次遠東艦隊能夠創造出一個奇蹟來,給我們一個驚喜。」

  「我也希望如此。」維多利亞女皇點頭說道。

  此時,內侍敲門而進,通知兩位上議院的議員已經到齊了,會議即將開始。兩人相視,然後一前一後朝著上議院走去。

  隨後,英國對華宣戰,法國對華宣戰,葡萄牙對華宣戰。

  晚了四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以這種形式發生了。華夏對此(鯁哆羙攵綪鐙扖ΗττΡ:〃ωψω。txtn0vel。com)

  準備的十分充分,按照軍部最終整合而出的計劃,整個國家的戰爭機器精密而有效的運作起來,帶著無聲的硝煙開始遠赴國土之外,讓戰火遠離自己的國度。

  並且,隨著劉琳的運作,華夏民族情節開始在民眾心中爆發。飽含著過往幾十年的屈辱,整個華夏對此次的戰爭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一時之間,徵兵處的門檻被踏破,販賣外國貨物的店面不得不關門,洋人的貨物被扔到了大街上,毀壞焚燒。劉琳不得不在其他國家的大使館外派兵駐守,省的那些突然間憤青起來的理智全無的民眾們衝擊大使館。

  就在劉琳全神貫注的準備著與英法葡的戰爭之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客人找上了門。

  「你說什麼?明治天皇派人求見?」劉琳看著前來匯報的李蓮英腦子有些轉不過來彎。「這個時候,倭人過來湊什麼熱鬧?」

  「回主子的話,似乎是明治天皇想在京郊建立大使館,並且和我國商議新型軍艦的購買事宜。」李蓮英垂目道,對於這個孤懸於海上貧瘠的島國,華夏人向來都是不以為意的。

  「他們想的美!」劉琳一聽怒火蹭蹭往上冒,對於日本,她向來都是沒什麼好感覺。「哀家不見!讓他們從哪兒來回哪兒去!」

  作者有話要說:我以後會儘量保持更新。書 楿尐腐購買

  只是初到貴地,每天的事兒很多,如果無法更新,我會請假說明的。

  ☆、第四十五章

  站在靖遠號輕型巡洋艦寬敞的艦橋上,來自印度洋溫暖濕潤的海風輕柔的吹拂過面孔,一望無際的海面上金色的陽光跳躍,讓梁志忠大校胸中無限豪氣頓生。

  由三艘輕型巡洋艦和五艘驅逐艦組成的特別艦隊在一個時辰前路過了南沙群島,那散落在海面上如同星辰一樣的島嶼向路過的艦隊昭示著他們已經行駛出華夏,現在朝著馬六甲海峽奔馳而去。

  指揮艦艙內,一副巨大的海圖前,身穿著深藍色海軍軍服,肩上的肩章綴著將星的人們正對著海圖研究著,經過一番討論後,命令開始下達下去。

  「傳令下去!艦隊變成一字型!」

  「是!」傳令兵迅速的出門。

  「發信號!全艦隊改換一字型!」

  命令立刻被一層層的下達了下去。

  「全體轉向,航向270,命令『南海號』『海南號』前出偵查!」這一帶的海域地處東南亞群島和半島之間,航線繁多,加上前方便是馬六甲海峽,扼守於印度洋與遠東海域之間,不僅是重要的商道,還是實打實的兵家必爭之地!周圍過往船隻極多,而且葡萄牙英國等洋人國家的軍艦也不時巡遊,航行至此,必須要小心謹慎了。

  此次艦隊的任務是控制馬六甲海峽,並堅守到戰爭之後,徹底將馬六甲海峽劃入華夏的版圖之中。

  南海艦隊在這時候嶄露出了他們平時接受的那些嚴格訓練的成果,艦隊以非常流暢的動作改變了陣型,隨後艦隊在距離南沙群島二十萬碼的地方調整了航向,就像是由一根無形的鋼絲牽引著一樣,各艦保持著一千碼的間距完成了一個漂亮的轉向,朝著馬六甲海峽進軍而去。

  「非常好!」胡玉林讚賞的點點頭,面對此次航行之中各艦隊表現出來的高超的操作技巧,最為整支艦隊的隊長,這位將軍十分的欣慰。

  此時華夏與英法葡之間的戰爭剛剛開始,四個國家紛紛派出海軍,但到現在卻是連面都沒見。英國此時的海軍主力還在印度洋徘徊。自從香港事件發生後,英國的海軍和少數駐紮在香港的陸軍就連夜撤回了印度。

  隨著宣戰開始,英國遠東艦隊隨即自印度出兵,只是他們沒料到華夏竟是先一步出兵東南亞,自陸上攻擊印度,無奈之下,英國殖民者只好重新布置海軍與陸軍之間的出戰比例,加重緬甸的守軍。並且在馬來西亞等地派海軍連續巡邏,只不過因為駐紮於東南亞群島之上的海軍多以炮船為主,在配置上根本不是華夏海軍的對手,所以英國人也十分有自知之明的直接派船封鎖馬六甲海峽,並未多在海上襲擾。

  此次開戰,戰的便是在未來時間內,遠東利益的劃分。

  英國人在遠東經過百年的經營,利益極重。自1805年開始,從印度的恆河流域進而擴張至印度的全部,1814年到1816年之間征服了尼伯爾,隨後又自1824年其兩年的時間,控制了緬甸。同時,又於1826年越過了馬六甲海峽而進入南洋群島,占據了馬來西亞及新加坡,而北婆羅洲等地亦皆入其勢力範圍。

  對中國的侵蝕及倒是一波三折,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除獲占香港之外,並迫中國開放五口通商,而使英國通商的範圍從南洋的新加坡、經過香港到達上海,連結成為英國人在遠東所締造的一個「鬆散商業帝國」。只不過,自劉琳上位後,英國人在華夏的利益步步縮水,雖有過幾次談判,可是面對華夏隨後十年間層出不窮的創造發明和飛速的發展,工業起步的速度讓在華的洋人感到咋舌,五個通商口岸完全被華夏的出口商品占據,白銀的流動只能勉強在鴉片等物的支撐下維持一個平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