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如今,政治之上最大的障礙已除,劉琳於整個朝堂整個華夏威嚴日盛無人敢逆,在此幾乎是一言堂的情況下,華夏迎來了歷史上最為輝煌和重要的政治改革之時。
六部重組,為十二個部門,每個部門設總理大臣,官銜依次降階而下,總理大臣與特設的內閣大臣組成議事閣,處理九州政務。軍隊從政府之中獨立而出,自成一系,效忠於整個華夏而非帝王。監察職能部門也被單列,下設知聞,衛泰,寰宇等司,具備稽查官員風聞各地護衛國家探查海外之職。
緊隨其後的是法度之變,一旬之間接連立下十五部法規,其中大部分涉及商業,有好事之人將涉及商務之法集成法典,被歷史上成為壬戌商法。此後,華夏的一系列商法都以此為基準,商業規則也多遵循此法。
重商重工,弘揚西學,開民智尚古風,劉琳力求在利慾席捲之下將華夏最美好的傳統與思想保存下來。
西暖閣
「參見太后,接下來半年的預算已清算完畢,請您過目。」曾國藩捧著摺子與一眾大臣進了來,跪下請安後說道。
摺子立刻被碧螺接了去,轉到了劉琳的手中。劉琳翻開摺子掃了眼,眉頭皺了起來道:「怎麼教育之上投入的銀錢如此之少?不過五百萬兩銀子能幹什麼?!爾等不會忘了哀家的要求吧,下半年內可是要統統在州級以上縣市設立公立私塾的!整個華夏如此大的地方,只這麼點兒銀子怎麼夠?!」教育可是一個民族的根本,若是教育都從根子上爛了,那麼這個民族還有什麼希望!
「啟稟太后,非是吾等吝嗇,而是自從您提出全民議政此項提議,並將商議之政策公布於天下之後,關於教化之策是最受關注的。」李鴻章連忙拱手行禮上前發言,「特別是設置免費的公立學院,教導五歲到十三歲的孩童此點受到天下人的讚嘆,不少民眾感於您的仁政,紛紛解囊集資獻於當地官府,以求儘快建立學院。各地府衙將此情況上報,微臣等人連夜核算並比對過後,才給出此預算銀兩。」
劉琳聞言點點頭道:「這一點我倒是知道,只是民眾熱心資助之財不應歸到國家預算之中!」她說著拿著硃筆將摺子上有關翻修皇家園林和宗室供銀的部分圈了起來,「這兩個部分的銀兩給哀家省了,全部投進教育之中!然後讓知聞司全程監察,給哀家將教書的先生學院的條件等給好好的過一遍,若是有偷工減料道德敗壞者嚴懲不貸!至於捐贈的錢財便劃為給學生們的食補便可。如此一來,一千多萬兩的銀子應可支撐半年!」
「太后聖明!」當下,殿中的大臣們紛紛叩首道。不少人感動的眼圈都有些泛紅,畢竟,都是讀著聖人之言長大的,雖隨後接受了西洋教育,但是骨子裡還是崇尚孔孟之言。且位列議事閣之人基本上腦子都是清明的,對世界有一個或直觀或間接的大致了解,如今大勢之下,遇上明主在前,很多人都在想這輩子不奮鬥都對不起朝廷砸在自己身上的銀子!
「教育乃是百年大計,乃是立國之根本!萬不可輕忽於一時,惹得後世禮教敗亂!」劉琳慢慢的說,她又翻起了教育部呈上的附錄,裡邊是建立公共學院的具體步驟,其中教科書和課程設置的部分特別引得劉
琳的關注。「這課程設的不錯,書楿囡小整理君子六藝是該好好學學,那些個心學程朱理學就不必了,沒得壞了思想,成了個酸腐書生。西洋之學也設置的不錯,只是這教課的先生可是要好好的找找,畢竟,現在不少人還是拿西洋學說作為奇巧淫技嫌棄至極。」劉琳慢慢的翻著,然後合上,對著底下待命的大臣瞧了瞧,發現曾國藩正盯著腳尖使勁的看。
劉琳知道這位清末大臣可是位著名的程朱理學的推崇者,自己如今這樣說,確有偏頗,可是如今情況,這閹割人思想的理學的確是要不得的。
「科舉一事可有了章程?畢竟是國家的掄才大典,千百年來行程的規矩,可不能在哀家這裡壞了。」這個選材的考試對於穩定整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想當年英國人還不是見了大清的科舉考試驚為天人,在一番考察過後,立刻照搬回國成為了其下級官員選拔的重要途徑。然後隨著時間的變化,歐洲各國也紛紛照搬,逐漸成為世界範圍內選拔官員的必備程序。
「回太后的話,教科書已經按著您的意思下發到華夏的各個書局之中,考試的時間也按您的意思定為一年一次。府州縣鄉之間的選拔一年會有兩次,所選之人依次遴選,到朝廷之時畢為英才!」
作者有話要說:已改,跪地,真心對不起大家了!
☆、第四十三章
天高氣爽,風輕雲淡。
劉琳隨意穿了個淡色的褂子搖著扇子帶著人在御花園中散心。這幾日鋪天蓋地的政務過去後,劉琳終於能喘一口氣了,便帶了人出來走走。
御花園中的景致錯落有致,繁花葳蕤碧草茵茵。清風過,綴著大團粉嫩花朵的枝葉搖曳,花瓣簌簌而下,落於碧水茵草之上,端的是美景無雙。
劉琳任由碧螺扶著手慢悠悠的往前走,眼中卻是在不斷地打量著此地,與心中那一夜的景致對比,最終唯餘一聲嘆息。
疾風暴雨式的政變如同曇花一現,在天明來臨前塵埃落定。那一夜的大雨與地上的鮮血永遠的定格成為劉琳心目中的灰白。如今一旬已經過去了,算著日子,奕忻不過是剛到歐羅巴,奕寰也應該在此刻踏上北美洲的土地,而淳兒此時應該過了印度洋吧……
六部重組,為十二個部門,每個部門設總理大臣,官銜依次降階而下,總理大臣與特設的內閣大臣組成議事閣,處理九州政務。軍隊從政府之中獨立而出,自成一系,效忠於整個華夏而非帝王。監察職能部門也被單列,下設知聞,衛泰,寰宇等司,具備稽查官員風聞各地護衛國家探查海外之職。
緊隨其後的是法度之變,一旬之間接連立下十五部法規,其中大部分涉及商業,有好事之人將涉及商務之法集成法典,被歷史上成為壬戌商法。此後,華夏的一系列商法都以此為基準,商業規則也多遵循此法。
重商重工,弘揚西學,開民智尚古風,劉琳力求在利慾席捲之下將華夏最美好的傳統與思想保存下來。
西暖閣
「參見太后,接下來半年的預算已清算完畢,請您過目。」曾國藩捧著摺子與一眾大臣進了來,跪下請安後說道。
摺子立刻被碧螺接了去,轉到了劉琳的手中。劉琳翻開摺子掃了眼,眉頭皺了起來道:「怎麼教育之上投入的銀錢如此之少?不過五百萬兩銀子能幹什麼?!爾等不會忘了哀家的要求吧,下半年內可是要統統在州級以上縣市設立公立私塾的!整個華夏如此大的地方,只這麼點兒銀子怎麼夠?!」教育可是一個民族的根本,若是教育都從根子上爛了,那麼這個民族還有什麼希望!
「啟稟太后,非是吾等吝嗇,而是自從您提出全民議政此項提議,並將商議之政策公布於天下之後,關於教化之策是最受關注的。」李鴻章連忙拱手行禮上前發言,「特別是設置免費的公立學院,教導五歲到十三歲的孩童此點受到天下人的讚嘆,不少民眾感於您的仁政,紛紛解囊集資獻於當地官府,以求儘快建立學院。各地府衙將此情況上報,微臣等人連夜核算並比對過後,才給出此預算銀兩。」
劉琳聞言點點頭道:「這一點我倒是知道,只是民眾熱心資助之財不應歸到國家預算之中!」她說著拿著硃筆將摺子上有關翻修皇家園林和宗室供銀的部分圈了起來,「這兩個部分的銀兩給哀家省了,全部投進教育之中!然後讓知聞司全程監察,給哀家將教書的先生學院的條件等給好好的過一遍,若是有偷工減料道德敗壞者嚴懲不貸!至於捐贈的錢財便劃為給學生們的食補便可。如此一來,一千多萬兩的銀子應可支撐半年!」
「太后聖明!」當下,殿中的大臣們紛紛叩首道。不少人感動的眼圈都有些泛紅,畢竟,都是讀著聖人之言長大的,雖隨後接受了西洋教育,但是骨子裡還是崇尚孔孟之言。且位列議事閣之人基本上腦子都是清明的,對世界有一個或直觀或間接的大致了解,如今大勢之下,遇上明主在前,很多人都在想這輩子不奮鬥都對不起朝廷砸在自己身上的銀子!
「教育乃是百年大計,乃是立國之根本!萬不可輕忽於一時,惹得後世禮教敗亂!」劉琳慢慢的說,她又翻起了教育部呈上的附錄,裡邊是建立公共學院的具體步驟,其中教科書和課程設置的部分特別引得劉
琳的關注。「這課程設的不錯,書楿囡小整理君子六藝是該好好學學,那些個心學程朱理學就不必了,沒得壞了思想,成了個酸腐書生。西洋之學也設置的不錯,只是這教課的先生可是要好好的找找,畢竟,現在不少人還是拿西洋學說作為奇巧淫技嫌棄至極。」劉琳慢慢的翻著,然後合上,對著底下待命的大臣瞧了瞧,發現曾國藩正盯著腳尖使勁的看。
劉琳知道這位清末大臣可是位著名的程朱理學的推崇者,自己如今這樣說,確有偏頗,可是如今情況,這閹割人思想的理學的確是要不得的。
「科舉一事可有了章程?畢竟是國家的掄才大典,千百年來行程的規矩,可不能在哀家這裡壞了。」這個選材的考試對於穩定整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想當年英國人還不是見了大清的科舉考試驚為天人,在一番考察過後,立刻照搬回國成為了其下級官員選拔的重要途徑。然後隨著時間的變化,歐洲各國也紛紛照搬,逐漸成為世界範圍內選拔官員的必備程序。
「回太后的話,教科書已經按著您的意思下發到華夏的各個書局之中,考試的時間也按您的意思定為一年一次。府州縣鄉之間的選拔一年會有兩次,所選之人依次遴選,到朝廷之時畢為英才!」
作者有話要說:已改,跪地,真心對不起大家了!
☆、第四十三章
天高氣爽,風輕雲淡。
劉琳隨意穿了個淡色的褂子搖著扇子帶著人在御花園中散心。這幾日鋪天蓋地的政務過去後,劉琳終於能喘一口氣了,便帶了人出來走走。
御花園中的景致錯落有致,繁花葳蕤碧草茵茵。清風過,綴著大團粉嫩花朵的枝葉搖曳,花瓣簌簌而下,落於碧水茵草之上,端的是美景無雙。
劉琳任由碧螺扶著手慢悠悠的往前走,眼中卻是在不斷地打量著此地,與心中那一夜的景致對比,最終唯餘一聲嘆息。
疾風暴雨式的政變如同曇花一現,在天明來臨前塵埃落定。那一夜的大雨與地上的鮮血永遠的定格成為劉琳心目中的灰白。如今一旬已經過去了,算著日子,奕忻不過是剛到歐羅巴,奕寰也應該在此刻踏上北美洲的土地,而淳兒此時應該過了印度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