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此朝臣們皆是驚恐。

  漠北如今可是大家最擔憂的地方。

  現在這倆一個會打仗,一個能出招的夫妻往漠北跑了,而且還是拖家帶口,大家可不得驚恐,紛紛上奏讓皇上把夫妻倆叫回來。

  但皇上卻不為所動,還令清風給秦望笙送去正式的封王聖旨。

  後宮裡。

  楚綰綰吐過一場,方覺得好受些,便問道楊修辰:「你怎麼想的?」

  楊修辰撫著她的背道:「漠北世代都是秦家做主,民生安定,比昭寧各處都要富裕許多,即使是沒有秦望笙在,漠北也不會屈從朝廷的。」

  漠北的百姓生活得高高興興,也沒有世仆制在,發展比其他地方快許多,他們自然不會認皇帝,只會認給他們安定的秦家。

  這是世代都存在的問題。

  楊修辰道:「秦望笙說,若是有朝一日,昭寧國力能比漠北更強盛,屆時漠北自會真正屬於昭寧,我私以為他說得對,如今戰亂初熄,當務之急是恢復民生。」

  楚綰綰笑問道:「那你就不怕秦望笙起事?他可是背靠兵強馬壯的漠北,如今又得了秦玄君的王位。」

  楊修辰摟著她的腰身,道:「他若對皇位有意,曾有無數的機會可以攻入皇城,況且漠北不過三省,而我朝地域遼闊,有諸多文人武將,又有何懼。」

  他嘆道:「且秦望笙主動與我立了五十年約。」

  楚綰綰詫異:「五十年約?」

  楊修辰點頭:「以漠北為測試點,豎改革發展之風,以點擴面,輻射天下……他說,他會通告天下,五十年內漠北不起戰事,至於五十年後,端看昭寧各處發展及不及得上漠北。」

  楚綰綰後頭聽懂了,前頭沒聽懂。

  楊修辰道:「秦望笙在用漠北試行各項政措,待到昭寧各處民生恢復,或可借鑑施行。」

  比起做皇帝,秦望笙更熱衷於試著推動發展。

  昭寧如今奄奄一息,沒有辦法大刀闊斧做什麼,所以他只動漠北。

  在漠北進行試驗,再將改革之風吹到全國各地去。

  之所以定五十年,一方面百姓再經不起戰亂的折騰,何況都說漠北強悍,但昭寧國內也不缺強將,真打起來,就算漠北王軍能打到京城,但沒有名頭,將士們也會不服,只說戍守安慶的將領們,西北的寧程陽和蘇重陽,以及各方能人隱士,皆是一心向著昭寧的,所以漠北不可能打過來。

  另一方面,按照現下發展,五十年後,漠北的發展只怕是到了另一階段,要是昭寧五十年內都起不來,那屆時跟漠北就差遠了,百姓自己都得主動讓漠北的人坐皇位,帶動國力起來。

  楊修辰道:「他心懷大志,不止在皇位,朝臣們疑他,實在是折辱。」

  楚綰綰聽楊修辰這話,先是錯愕,隨即側轉過身看著他,突然笑了起來。

  楊修辰不解。

  楚綰綰道:「我覺得有你在,五十年後,漠北還是會臣服我朝。」

  楊修辰微怔,抿唇不語,他其實心裡沒底。

  楚綰綰貼近他的懷裡道:「會的。」

  ******

  秦望笙說發盟約,就發盟約,五十年約一出,朝野震動,大家都發了脾氣。

  「漠北本就隸屬昭寧,由得他秦望笙囂張!」

  「還以為走個秦玄君,秦望笙會本分些,沒想也是狼子野心!」

  「皇上,易王和國公去漠北,定是要行奸計啊,皇上!」

  ……

  底下人眾說紛紜。

  然而楊修辰卻是平靜。

  他召來兵谷的人,讓兵谷展示了不少諸如紡織機之類的用品,最後又示範了一簡易的蒸汽裝置模型。

  工部的人都著了魔。

  楊修辰又喚來漠北使臣,讓其述說漠北百姓的生活情況,包括各項政治舉措產生的影響,最直觀的便是漠北的糧產以及稅收。

  眾人聽完皆是默然。

  漠北的生產力比昭寧各處,甚至是最繁華的京城都要強上許多。

  許久後,楊修辰才緩緩道:「朕希望,諸位不是在這吵嚷,在這不滿,而是牢記這五十年約,各盡其責,各司其職,各顯其能,各盡其力,力爭五十年後,漠北能主動臣服於我朝。」

  朝臣們皆是跪下,高呼「遵旨。」

  隨著楊修辰離開,臣子們也皆是離去。

  此後多年,昭寧國境內湧現越來越多的能人,國力愈加強盛。

  第484章 大婚(1)

  【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白頭之約,書向鴻箋,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

  ******

  漠北有三大省,中央是王城。

  今日王城一派熱鬧,孩子們在街上追逐打鬧著往漠北王府跑去。

  「看新娘子了!搶喜糖了!」

  自宋宅到王府這一路,路上皆高掛紅綢布,彩旗飄帶,路邊的牌子書著二人名姓。

  路人們皆是含笑議論著今日這樁大喜事。

  「聽說王妃嫁於易王時,易王還是貧家子,莫說三書六禮,王妃一個包裹便上了門,如今自是該補上這三書六禮,以證姻緣。」

  「易王夫妻伉儷情深,實叫人艷羨。」

  ……

  將自己歸類到娘家人的胡賴子等人正揮灑喜糖喜果。

  外頭的孩子們笑鬧著搶喜氣。<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