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頁
第480章 一等功勳
自前年冬日離京,到今年初春再聚,只一年時間,卻叫人感覺像是經歷了一番輪迴。
崔晚棠進到屋內,空氣里沒有沙土、血腥,有的是窗台邊新折的杏花清香。
青桃開了衣櫥笑道:「裡頭有老夫人和阿妗小姐備的衣裳,也有皇后娘娘送來的時興款式,京城裡的那些布莊、鋪子,也時不時就送新布新衣來,老夫人都代主子婉拒了,就只留了皇后娘娘送來的。」
她又走到梳妝檯,打開妝奩,「知道主子有收集妝品的喜好,所以阿妗小姐將這一年來出的新品,都買了,多的放置不下,便挑了些常用的,放在這裡頭,旁的都在隔壁屋子放著。」
崔晚棠走上前看,心生暖意,這些東西,恰是家中人的一份份牽掛。
外頭方婆子喚道:「夫人,水都備好了,老奴給您抬進來。」
崔晚棠應了聲好。
待人都出去後,她褪下身上有些重的鎧甲,又鬆了頭頂的發冠,才朝著內室的浴間走去。
崔晚棠舒爽得沐浴完,已經是大半個時辰後了,中途方婆子還又來加了回熱水。
換上裙裳,崔晚棠坐到梳妝檯前,望著鏡子裡的自己,整個人都放鬆了下來。
能活著回來,真好。
******
三日後,俘虜皆到了京城。
朝廷舉行了獻俘儀式,鑑於崔晚棠的態度,楊氏一族參與謀反的人皆被處死,年紀小的,則被幽禁在城郊園林進行「教育」。
金鑾大殿之上,崔晚棠便當著諸位大臣的面,上交了代表數十萬兵力的七塊兵符。
七日後便是封賞大典。
封賞開始前,宮外百姓已是議論紛紛。
「我覺得,皇上會把這功勞加到易王身上。」
「憑什麼?戰是我們元帥打的,加到軍師身上算怎麼回事!」
「那總不能兩口子拿一樣的功吧?肯定要防止功高震主的啊。」
……
對於這夫妻二人,一文一武的封賞,朝野也是議論紛紛。
歷來授勳,都是隨軍書記員記錄戰時情況,報給吏部,吏部根據功勞,審查過後,擬定官階,交給皇帝。
各官都忍不住偷偷問吏部尚書兩句,尚書郎諱莫如深,惹得大家更是好奇。
終於熬到了這日。
封賞大典上,禮官宣讀聖旨,一個個進行授勳嘉獎。
宋彧按照軍功,授封「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並賞「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予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
《木蘭辭》中有「策勛十二轉」,寓意便是按照軍功授勳,十二轉是最高等階榮譽。
而在這裡,十階功勳里,左柱國便已是最高。
聖旨里還說,皇帝請宋彧擔任將來儲君的老師,並請宋彧幫著一道纂寫新的法典,惹得朝臣們皆是艷羨。
輪到崔晚棠的時候,眾人就有些不抱期待了。
前頭的宋彧拿了那麼大的封賞,後頭崔晚棠怎麼都不能再獲高封賞了。
只有吏部尚書搖了搖頭。
就在這時,禮官宣旨高唱道:「授此番征西天下兵馬大元帥兼霽月軍統領崔晚棠,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昭國公……」
嘩——
眾臣都倒吸寒氣。
前頭一個左柱國,這又來一個。
且宋彧本就有王位在身,如今崔晚棠又得了一個最高等的世襲爵位,感情王爵都給他們家了。
「歲祿五千石,予雙世券——」
禮官合上聖旨,仰著脖子拉長了聲調。
眾臣更是譁然。
世券也是鐵券的意思,後代可用其論功抵罪。
前頭宋彧有一塊,崔晚棠有兩塊,加上宋彧的免二死,即可以兩次不死,子免一死,後代可以一次不死,合起來兩夫妻相當於多了六塊免死金牌。
眾臣雖然敬佩崔晚棠夫妻二人,但實在被這麼大的賞賜驚傻了,紛紛就要跪下來求皇帝三思。
楊修辰卻是先一步開口道:「朕只知昭寧能有今日的安定,是諸位同心協力而來,雖授功勳,卻抵不上諸位功勞。」
他高聲對朝臣們說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昭寧能得良將、得忠臣,是昭寧之幸事,是百姓之幸事,朕只盼能有更多良將能臣,能得功勳,如此我朝才會愈加強盛。」
皇帝這麼開了口,眾臣感動,皆是跪下高呼:「皇上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崔晚棠跟著跪了。
她起身後看向旁邊的宋彧,不免笑了起來。
她是武臣,宋彧是文臣,是一樣的功勳。
宋彧轉過頭,亦是面帶笑意。
後頭便是其他人受賞。
蘇符離因為先前擔任摘星閣少閣主的事,所以有些功過相抵的意思,此番賞封並不重。
朝臣們不清楚少閣主的事,都以為是受了蘇大將軍的影響,不免同情幾分。
但蘇符離自己卻是高興。
宋靳因帶了鴻恩寺的消息,加上自通峽關後,也一直參戰,因此雖然身有殘缺,但功勳也不低。
彌河更不必說,一直跟在崔晚棠身邊,原就升任了副將,這功勞也是數一數二的。
眾臣矚目的還有葉三瑛,這位兵部尚書府嫁不出去的三姑娘。<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自前年冬日離京,到今年初春再聚,只一年時間,卻叫人感覺像是經歷了一番輪迴。
崔晚棠進到屋內,空氣里沒有沙土、血腥,有的是窗台邊新折的杏花清香。
青桃開了衣櫥笑道:「裡頭有老夫人和阿妗小姐備的衣裳,也有皇后娘娘送來的時興款式,京城裡的那些布莊、鋪子,也時不時就送新布新衣來,老夫人都代主子婉拒了,就只留了皇后娘娘送來的。」
她又走到梳妝檯,打開妝奩,「知道主子有收集妝品的喜好,所以阿妗小姐將這一年來出的新品,都買了,多的放置不下,便挑了些常用的,放在這裡頭,旁的都在隔壁屋子放著。」
崔晚棠走上前看,心生暖意,這些東西,恰是家中人的一份份牽掛。
外頭方婆子喚道:「夫人,水都備好了,老奴給您抬進來。」
崔晚棠應了聲好。
待人都出去後,她褪下身上有些重的鎧甲,又鬆了頭頂的發冠,才朝著內室的浴間走去。
崔晚棠舒爽得沐浴完,已經是大半個時辰後了,中途方婆子還又來加了回熱水。
換上裙裳,崔晚棠坐到梳妝檯前,望著鏡子裡的自己,整個人都放鬆了下來。
能活著回來,真好。
******
三日後,俘虜皆到了京城。
朝廷舉行了獻俘儀式,鑑於崔晚棠的態度,楊氏一族參與謀反的人皆被處死,年紀小的,則被幽禁在城郊園林進行「教育」。
金鑾大殿之上,崔晚棠便當著諸位大臣的面,上交了代表數十萬兵力的七塊兵符。
七日後便是封賞大典。
封賞開始前,宮外百姓已是議論紛紛。
「我覺得,皇上會把這功勞加到易王身上。」
「憑什麼?戰是我們元帥打的,加到軍師身上算怎麼回事!」
「那總不能兩口子拿一樣的功吧?肯定要防止功高震主的啊。」
……
對於這夫妻二人,一文一武的封賞,朝野也是議論紛紛。
歷來授勳,都是隨軍書記員記錄戰時情況,報給吏部,吏部根據功勞,審查過後,擬定官階,交給皇帝。
各官都忍不住偷偷問吏部尚書兩句,尚書郎諱莫如深,惹得大家更是好奇。
終於熬到了這日。
封賞大典上,禮官宣讀聖旨,一個個進行授勳嘉獎。
宋彧按照軍功,授封「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並賞「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予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
《木蘭辭》中有「策勛十二轉」,寓意便是按照軍功授勳,十二轉是最高等階榮譽。
而在這裡,十階功勳里,左柱國便已是最高。
聖旨里還說,皇帝請宋彧擔任將來儲君的老師,並請宋彧幫著一道纂寫新的法典,惹得朝臣們皆是艷羨。
輪到崔晚棠的時候,眾人就有些不抱期待了。
前頭的宋彧拿了那麼大的封賞,後頭崔晚棠怎麼都不能再獲高封賞了。
只有吏部尚書搖了搖頭。
就在這時,禮官宣旨高唱道:「授此番征西天下兵馬大元帥兼霽月軍統領崔晚棠,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昭國公……」
嘩——
眾臣都倒吸寒氣。
前頭一個左柱國,這又來一個。
且宋彧本就有王位在身,如今崔晚棠又得了一個最高等的世襲爵位,感情王爵都給他們家了。
「歲祿五千石,予雙世券——」
禮官合上聖旨,仰著脖子拉長了聲調。
眾臣更是譁然。
世券也是鐵券的意思,後代可用其論功抵罪。
前頭宋彧有一塊,崔晚棠有兩塊,加上宋彧的免二死,即可以兩次不死,子免一死,後代可以一次不死,合起來兩夫妻相當於多了六塊免死金牌。
眾臣雖然敬佩崔晚棠夫妻二人,但實在被這麼大的賞賜驚傻了,紛紛就要跪下來求皇帝三思。
楊修辰卻是先一步開口道:「朕只知昭寧能有今日的安定,是諸位同心協力而來,雖授功勳,卻抵不上諸位功勞。」
他高聲對朝臣們說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昭寧能得良將、得忠臣,是昭寧之幸事,是百姓之幸事,朕只盼能有更多良將能臣,能得功勳,如此我朝才會愈加強盛。」
皇帝這麼開了口,眾臣感動,皆是跪下高呼:「皇上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崔晚棠跟著跪了。
她起身後看向旁邊的宋彧,不免笑了起來。
她是武臣,宋彧是文臣,是一樣的功勳。
宋彧轉過頭,亦是面帶笑意。
後頭便是其他人受賞。
蘇符離因為先前擔任摘星閣少閣主的事,所以有些功過相抵的意思,此番賞封並不重。
朝臣們不清楚少閣主的事,都以為是受了蘇大將軍的影響,不免同情幾分。
但蘇符離自己卻是高興。
宋靳因帶了鴻恩寺的消息,加上自通峽關後,也一直參戰,因此雖然身有殘缺,但功勳也不低。
彌河更不必說,一直跟在崔晚棠身邊,原就升任了副將,這功勞也是數一數二的。
眾臣矚目的還有葉三瑛,這位兵部尚書府嫁不出去的三姑娘。<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