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古井無波的心終於開始泛起漣漪。

  李紈想了想,笑道:「黛玉姑姑的身子骨不太好,我們送她醫書,你有空也多陪姑姑玩,好不好?」

  賈蘭猛點頭:「好啊好啊,明天就找黛玉姑姑玩!」

  李紈失笑,輕輕拍了下小孩子的屁屁:「平常的讀書也別忘了。」

  賈蘭嬉笑著往她的懷裡鑽,一頭應著:「嗯嗯。」

  當晚李紈輾轉反側,想了半晌,該送給黛玉的回禮。

  李家縱然從她父親開始,立下「女子無才便有德」的訓女法,但李家旁的親戚大都不以為然,讓她終究能在胸中有幾條溝壑。

  林黛玉幼時父母雙亡,於是由林如海首肯,賈母做主,寄住在外祖家,……

  想著想著,李紈忽然一個激靈,坐起身來,就命侍女伺候筆墨。

  她屏氣凝神,在尋常的宣紙上寫下一行字:

  賈家非福地,黛玉不可久居。

  ……

  隔日,李紈帶賈蘭去見了老祖宗後,又見了黛玉,才上轎往李府去。

  轎子往京城的東南方向去,而賈府在京城的西邊,頗走了一段距離才到。賈蘭少有出府,屁股就沒坐在位子上過,撩開轎簾左看右看,十足過了眼癮。

  到了李府,周夫人得了消息,親在側門候著她,笑道:「你來了也好,剛好看看我準備的怎麼樣,心裡有個底。」

  並沒有故作親昵,也沒有明告憐憫,讓李紈鬆了口氣,也笑道:「很少能出府,順帶也松泛一下。」

  周夫人點頭道:「可不是。」

  她帶李紈往李府旁的小側院去,介紹道:「有個清客來投奔你哥哥,他看這清客情況慘然,有心照拂,只是沒事給他干,先讓他帶帶我們的孩子。」周夫人也有和賈蘭同齡的兒子。

  李紈細細問道:「姓甚名誰,功名如何,學識如何?」

  「姓洪名進,中了舉人,但父親入獄問罪了,之後的功名求不來,就來投靠老爺了。學識不壞,老爺說,如果沒這災殃,進士是很有希望的。」

  李紈聽著是舉人,就覺得好,聽到後面,更是慶幸自己多了一世的見識,聯繫了母家。

  她們接著就去拜見洪先生。李紈瞧洪進雖拘束卻不猥瑣,言語有度,心下滿意到感激,叮囑了賈蘭一番,再道了謝,放心回府去了。

  周夫人心嘆李紈爽快,當下命侍女用心伺候不提。

  ……

  卻說李紈回了府後,回自己院裡拆了信封,拿出紙來揣袖袋裡,就去賈母的房後找黛玉。

  黛玉此時正和寶玉頑做一塊,李紈沒讓通報,暗暗請王嬤嬤出來。

  李紈本想躲到僻靜處,細細和王嬤嬤分辨。王嬤嬤見機行事,卻把她請到了榮禧堂待女客的茶房,光明正大的坐著。

  「蹭點茶喝,你們先歇著吧。」王嬤嬤道。

  侍女和王嬤嬤關係淡淡,卻也沒仇怨,聽了心下喜悅,帶著小姐妹去暗處躲懶了。

  王嬤嬤問:「怎麼了?」

  李紈也不多話,拿出了紙張來,遞給她看。

  王嬤嬤看完,不動聲色的把紙張扔火盆里燒了,說道:「黛玉姑娘送些小孩子用的,這些沒什麼大不了,實在不必特地來道謝。」

  這是問原因了。

  李紈道:「蘭哥兒之前沒得過這些,原想那些筆墨用我自己的月例貼補,幸得黛玉姑娘所贈,不然我們孤兒寡母,日子還是艱難,」她話鋒一轉,「縱然寶玉頗得老祖宗厚愛,也到了上學的年齡,黛玉可送了他沒有?」

  這話鋒有兩頭,一頭是說明賈府對幼年喪父的賈蘭涼薄,說不定未來對黛玉也涼薄;一頭是說賈府在養孩子上並不好,已經把寶玉帶歪了,說不定未來也會把黛玉帶歪了。

  王嬤嬤喝了口茶,點頭微笑道:「您話說的很是,老奴回頭就問問,揚州筆墨好,少不得也得請老爺的示下。」

  ……

  賈蘭去李府就學的前幾天,李紈都是陪著一起去的。確認過車夫靠譜,並且路記熟了之後,她才不奔波兩端,只送他到賈府門口。

  賈蘭從此進入學習的正軌。

  從三字經千字文,到四書五經的誦讀理解。洪進才通天地,不拘儒學,把百家言論,盡付兩蒙生。

  賈蘭學的很快,直惹的洪進嘖嘖稱奇,沒少誇讚。

  畢竟是客居李府,他的誇讚措辭也很含蓄:「賈蘭學的快,也認真,就是太沉鬱了些,小孩子的活潑有點缺了。李瑾(周夫人的兒子)嘛,很活潑,能舉一反三,就是有時靜不下心來,和賈蘭倒是能互補。」

  周夫人聽著,心情頗好,一頭讓自家的兒子繼續努力,並且不要嫉妒賈蘭,一頭省去「沉鬱」的評價,和李紈轉述了一遍。

  李紈歡喜,貼了月例,讓廚房做賈蘭愛吃的糕點。

  賈蘭看著她遞出去的一錢碎銀,眨巴眨巴眼兒:「這錢是哪裡出的?」

  李紈回答道:「月例。」

  「是每個月都有嗎?」

  「每個月都有。」

  「我也有嗎?」

  「有的。」

  賈蘭登時滿臉笑意,揪著她的袖子問:「我每個月有多少錢?」

  李紈心下疑惑,蘭兒最近在哪想花錢了嗎?

  卻也不瞞他,把數字告訴他了。又訓誡道:「普通農戶,一年有二十兩銀子就能滋潤的過一年,可不能不把錢當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