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一家團聚,是為幸事。
可是團而不聚,卻為嘆事。
可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他黃藥師卻非完人,無法逆轉現下的局面。
妻子如此,女兒如此,其實說到底,不過是他的錯。
小女兒內斂,慧極必傷,前半生記憶全失。
大女兒外向,聰慧卻也任性,半生糾結情愛。
妻子柔弱堅強,而他,到如今才知生活百味。
不過幸好,還有轉機。
大概是活得時間長了,便懂了一些年輕時不懂的道理。
時間是治癒一切的良藥,妻子終於開始關心女兒,而黛兒雖並未恢復記起,卻也找到了託付一生的兩人。
花滿樓在他看來,迂腐,並且身患眼疾。
不過有一點好的是,他到底全心全意愛著自己的女兒。只此一點,縱他飽讀詩書,萬貫家財,琴棋書畫皆同,都無法比擬。
所以雖然不舍,到底他卻並未阻止。
小女兒讓人心疼,那麼大女兒便讓人頭疼了。
蓉兒其實與他一般,認定了便是什麼,比如那個姓馬的小子。
他也看得出兩人確實情投意合,馬小子雖說能文能武卻還比不上花家小子,實在是讓他有些看不上眼,加上馬家乃是世家,東晉這個時代,世家通婚,這是鐵律。
他雖說不想承認,可是他一個外來戶,其實要不是花家小子幫忙,還是黑戶,按這個時代的規律,哪裡是那般容易的事情。
而且,他也不捨得他的女兒在世家的後宅大院中消磨這一輩子。
可是到底,還是沒有阻住。
罷了,年輕人的生活,還是年輕人自己過才會知曉。他還是與阿蘅隱居尼山,教書其實也是一項不錯的職業。
黃蓉視角
她今年二十六歲,在許多人看來,有兒有女,丈夫能耐,家庭和睦。
她已經到了東晉十年,十年已經改變了許多。
當初她與文才哥哥情投意合,不顧爹爹的反對,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
馬太守當初當初堅決地反對,本來她都要殺上門了,到底老天還是眷顧她的。
東晉和南宋都一樣,風雨飄搖,一點小火花也能蹦出極大的火花。
也是因為如此,她雖文才哥哥東征西戰,從小兵做到將軍,僅僅用了兩年。
兩年間,她雖過得辛苦,卻很快樂。偶有艱險,爹爹也會來幫助。
兩年後,馬太守終於同意他們倆成婚。
執子之手,與子成說。
詩經中美好的生活,她終於等來了。
其實,這樣的生活她是看到過的,十六歲的時候,她知道她還有個妹妹。
其實她先開始是歡喜的,可是到底太年輕,到最後,兩敗俱傷。
她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是很想吸引她的視線,想來你是我的妹妹,怎麼就眼中沒有她呢?
不過當初她大部分的視線還是在文才哥哥身上,姐妹的關係,想要修復的時候,早就淡了。
還是爹爹說她,做人姐姐,卻像是妹妹似的。
恍然,然後看著黃黛鳳冠霞帔嫁給了花滿樓,而後夫妻和諧,共游江湖。
但是世家的日子,還是太多堅信。
雖說相公信任疼愛,可是她從未如此束縛過天性,她努力端著面容週遊在各位虛假的貴婦人中間,心中卻沒有半點笑意。
文才哥哥並未納妾,可以馬太守妻妾成群,作為當家夫人,那能夠不管。
黃蓉聰明,但瑣碎的東西太多,娘親雖說教了她許多,可是生活永遠都是變化,哪裡是短時間學會的。
等到她能夠如魚得水的時候,再回首,那個能夠任性對著任何人耍賴的黃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雖說夫妻甜蜜,可是相比黃黛,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後來偶爾看到黃黛對著花滿樓在街頭撒嬌,猛然間了解,少的,不過是那種直接。
她已經不是昨日黃蓉,周旋太久,即使面對丈夫兒女,總是帶著美好的面具。
馮蘅視角
兒女都是債,老話如此,可是對於黛兒而言,總有種父母都是債的感覺。
小的時候如此,長大了,還是如此。
相認了,而後漸漸熟悉,時間長了,而後漸漸放開。
前半生她活得糊塗,出嫁前讓父母兄長照顧,出嫁後讓藥師照顧,穿越後有女兒照顧,女兒嫁人後,又有了藥師照顧。
所有人都羨慕她美好的生活。
確實美好,她心中卻有些愧疚。
大女兒任性聰慧嫁給了馬家兒子,小女兒內斂懂事嫁給了花家七子,她似乎都沒有任何操心的事情。
花家是商人之家,加之並不與公婆住在一起,什麼持家之道根本不用擔心,再如何,花家小子早已為她處理好一切。
於是,黛兒雖失憶,卻依舊不讓她操半點心。
對於蓉兒,她是愧疚的。其實兩女兒,她都是愧疚的。
所以在聽說蓉兒要嫁入世家的時候,她給蓉兒講了許多,她便出身世家,世家看似美好,卻並沒有想像中那般容易。
其實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她是想要勸蓉兒拒絕的。
可是話到了嘴邊,卻發現她並沒有任何的立場來說這個,她從未教養過她,到頭來卻要否定女兒的情緣。
可是團而不聚,卻為嘆事。
可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他黃藥師卻非完人,無法逆轉現下的局面。
妻子如此,女兒如此,其實說到底,不過是他的錯。
小女兒內斂,慧極必傷,前半生記憶全失。
大女兒外向,聰慧卻也任性,半生糾結情愛。
妻子柔弱堅強,而他,到如今才知生活百味。
不過幸好,還有轉機。
大概是活得時間長了,便懂了一些年輕時不懂的道理。
時間是治癒一切的良藥,妻子終於開始關心女兒,而黛兒雖並未恢復記起,卻也找到了託付一生的兩人。
花滿樓在他看來,迂腐,並且身患眼疾。
不過有一點好的是,他到底全心全意愛著自己的女兒。只此一點,縱他飽讀詩書,萬貫家財,琴棋書畫皆同,都無法比擬。
所以雖然不舍,到底他卻並未阻止。
小女兒讓人心疼,那麼大女兒便讓人頭疼了。
蓉兒其實與他一般,認定了便是什麼,比如那個姓馬的小子。
他也看得出兩人確實情投意合,馬小子雖說能文能武卻還比不上花家小子,實在是讓他有些看不上眼,加上馬家乃是世家,東晉這個時代,世家通婚,這是鐵律。
他雖說不想承認,可是他一個外來戶,其實要不是花家小子幫忙,還是黑戶,按這個時代的規律,哪裡是那般容易的事情。
而且,他也不捨得他的女兒在世家的後宅大院中消磨這一輩子。
可是到底,還是沒有阻住。
罷了,年輕人的生活,還是年輕人自己過才會知曉。他還是與阿蘅隱居尼山,教書其實也是一項不錯的職業。
黃蓉視角
她今年二十六歲,在許多人看來,有兒有女,丈夫能耐,家庭和睦。
她已經到了東晉十年,十年已經改變了許多。
當初她與文才哥哥情投意合,不顧爹爹的反對,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
馬太守當初當初堅決地反對,本來她都要殺上門了,到底老天還是眷顧她的。
東晉和南宋都一樣,風雨飄搖,一點小火花也能蹦出極大的火花。
也是因為如此,她雖文才哥哥東征西戰,從小兵做到將軍,僅僅用了兩年。
兩年間,她雖過得辛苦,卻很快樂。偶有艱險,爹爹也會來幫助。
兩年後,馬太守終於同意他們倆成婚。
執子之手,與子成說。
詩經中美好的生活,她終於等來了。
其實,這樣的生活她是看到過的,十六歲的時候,她知道她還有個妹妹。
其實她先開始是歡喜的,可是到底太年輕,到最後,兩敗俱傷。
她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是很想吸引她的視線,想來你是我的妹妹,怎麼就眼中沒有她呢?
不過當初她大部分的視線還是在文才哥哥身上,姐妹的關係,想要修復的時候,早就淡了。
還是爹爹說她,做人姐姐,卻像是妹妹似的。
恍然,然後看著黃黛鳳冠霞帔嫁給了花滿樓,而後夫妻和諧,共游江湖。
但是世家的日子,還是太多堅信。
雖說相公信任疼愛,可是她從未如此束縛過天性,她努力端著面容週遊在各位虛假的貴婦人中間,心中卻沒有半點笑意。
文才哥哥並未納妾,可以馬太守妻妾成群,作為當家夫人,那能夠不管。
黃蓉聰明,但瑣碎的東西太多,娘親雖說教了她許多,可是生活永遠都是變化,哪裡是短時間學會的。
等到她能夠如魚得水的時候,再回首,那個能夠任性對著任何人耍賴的黃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雖說夫妻甜蜜,可是相比黃黛,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後來偶爾看到黃黛對著花滿樓在街頭撒嬌,猛然間了解,少的,不過是那種直接。
她已經不是昨日黃蓉,周旋太久,即使面對丈夫兒女,總是帶著美好的面具。
馮蘅視角
兒女都是債,老話如此,可是對於黛兒而言,總有種父母都是債的感覺。
小的時候如此,長大了,還是如此。
相認了,而後漸漸熟悉,時間長了,而後漸漸放開。
前半生她活得糊塗,出嫁前讓父母兄長照顧,出嫁後讓藥師照顧,穿越後有女兒照顧,女兒嫁人後,又有了藥師照顧。
所有人都羨慕她美好的生活。
確實美好,她心中卻有些愧疚。
大女兒任性聰慧嫁給了馬家兒子,小女兒內斂懂事嫁給了花家七子,她似乎都沒有任何操心的事情。
花家是商人之家,加之並不與公婆住在一起,什麼持家之道根本不用擔心,再如何,花家小子早已為她處理好一切。
於是,黛兒雖失憶,卻依舊不讓她操半點心。
對於蓉兒,她是愧疚的。其實兩女兒,她都是愧疚的。
所以在聽說蓉兒要嫁入世家的時候,她給蓉兒講了許多,她便出身世家,世家看似美好,卻並沒有想像中那般容易。
其實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她是想要勸蓉兒拒絕的。
可是話到了嘴邊,卻發現她並沒有任何的立場來說這個,她從未教養過她,到頭來卻要否定女兒的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