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微微一顫,上回兩人見面,還是三年前的壽宴,他倒是沒什麼變化,自己卻老了,柔聲道:「起來吧。」

  —

  翌日天還沒亮,一封急報從中州發來:鳳城謝副使叛變,圍堵王府,將靖王關在了城門之外,意圖謀逆。

  早朝頓時炸開了鍋。

  多數人都難以置信,懷疑道:「哪個謝副使?」

  「前謝僕射的兄長,謝道遠。」

  還真是那個謝家。

  朝中文武百官臉色各異,以楊將軍為首的幾人,立在那閉嘴不談,右相元明安瞟了他一眼,腳步挨了過來,主動搭話:「謝家好歹也出過一個僕射,怎麼突然就謀逆了呢,楊將軍是何看法?」

  楊將軍一笑,「同一個雞窩裡,還能生出一個壞蛋呢,這有何可奇怪的。何況還是圖謀不軌之人,故意敲出一條縫,難不成要殃及整個雞窩?」

  元明安笑而不語地看著他,「聽楊將軍這話,此事還另有玄機?」

  楊敬之沒理他,掃了一眼他左右,讚嘆道,「元相如今這人脈,是越來越廣了,千里眼順風耳也不為過,有什麼想知道的事兒,一句話的功夫,又何必來我這等耳目閉塞的人跟前打探呢。」

  他楊敬之這張嘴真是日益見長,哪裡還像當初剛回來時,半句憋不住一個字來,臉如猴屁股。

  已經到了早朝的時辰,臣子都到齊了,元明安只好先閉了嘴。

  很快皇上到了,百官朝拜。

  平身後,便有臣子出列,討伐謝家:「區區副使,手中不過兩千兵馬,還敢舉兵犯上,何等猖狂,懇請陛下立刻下旨,捉拿逆賊謝道遠。」

  「臣附議,此等賊人,目中無法,更無君主,按我大酆律法當處以斬刑,家族十六歲以上的男兒都應連坐,處以絞刑,母女妻妾等籍沒……」

  「臣附議。」

  「臣附議……」

  瞬間的功夫,跪了六七人。

  「犯主謀逆,確實不可恕。」皇上一聲冷哼,「朕倒要好好問問,這位謝副使,是誰給他的膽子。」

  掃了一眼殿下,喚道:「陳浩。」

  一人出列跪下:「微臣在。」

  「奉朕旨意,立刻前往中州鳳城,捉拿叛賊謝道遠,朕要活口,若有意外,提頭來見。」

  「臣遵旨。」

  右相臉色微微一變,頭往右側輕偏,身側一人匆匆出列,跪在地上,聲口激昂:「陛下,逆賊謝道遠公然舉兵謀逆,城中百姓皆可作證,人證物證具在,為絕後患,陛下應立刻派人捉拿斬殺。」

  「陛下,逆賊不除,難安人心,臣懇請陛下下旨。」

  「懇請陛下下旨……」

  越來越多的人跪下,又有一人道:「臣以為,此次事變,逆賊謝道遠固然罪不可恕,但身為節度使,靖王卻因管制不力,將我大酆陷入危難之中,臣斗膽,懇請陛下一道處罰,以示我大酆律法綱目不疏,嚴謹無私。」

  「行。」皇上抬頭看向門外,一揚手,「把人宣進來。」

  眾人一愣,還沒回過神,太監已領命到了門前,提起嗓子:「宣靖王。」

  第62章

  聽到宣見靖王的一瞬,右相的臉色陡然生變,太子在南城設下了天羅地網,連只鳥雀都飛不出去,他是如何入的東都。

  可如今想這些沒用,靖王人已經走了進來,一身金黃親王朝服,身姿筆挺,健步入內。

  自從靖王去往中州封地後,朝堂上許多人都未見過這位皇子,一別十年,當年馳騁在戰場的青年,如今已至中年,容顏雖不再年輕,但精氣神卻不減半分,反而多了一股穩沉,讓人不可小覷。

  行至殿前,靖王跪安:「臣叩見陛下,陛下萬歲安康。」

  從他進殿,皇帝的目光便在他身上,面色慢慢地露出了欣慰,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年的辛苦教導終於得到了該有的回報。

  皇帝收住心神,直接問道:「有人說你管制不力,以至手下副將生了謀逆之心,到底什麼情況,你細細說來。」

  這一突變,朝中的局勢瞬間亂了方向。

  適才還揚言要連他一同治罪的臣子,彎腰垂目不敢抬頭,原本見大勢已去,想藉機在背後參一本,日後好向新主討一個人情。

  沒料到會被正主撞見,且看如今皇帝的態度實在令人難以捉摸,心中不由一陣惶恐。

  靖王跪在大殿上,叩首道:「父皇明查,兒臣效忠大酆,忠於朝廷,絕無二心。」

  皇帝一笑,「朕拿你試問了嗎,朕問的是你那位謝副使,他為何要反了你。」

  靖王卻道:「稟父皇,無人謀逆。」

  此話一出,朝上臣子面面相覷,「怎麼回事……」

  不等皇帝再問,靖王便道:「謝副使並未謀逆,乃奉旨行事。」

  「奉旨?」皇上故作不知,問道:「奉什麼旨。」

  靖王答:「削藩。」

  朝廷眾人齊齊抽了一口涼氣。

  靖王繼續道:「兒臣本該束手就擒,以死證清白,只因此事疑慮重重,不得不斗膽前來同父皇求證,若旨意為真,兒臣甘願受死,絕無怨言。」

  話音一落,頭上的皇帝突然一聲呵斥,「荒唐!」這回是真動了怒氣,「朕何時下過旨要捉拿他靖王了?」回頭問身後的劉昆,「你見過嗎?」

  <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