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0章 鹽政改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個孩子吃完奶就睡著了,果然,吃飽了想睡覺就是人的天性。

  他們雖然睡著了,但依舊被抱出來剃掉頭髮。

  請的是外頭專門給孩子剃頭髮的匠人,手藝極好,輕柔的就把頭髮給剃了,周滿旁觀,總覺得孩子睡得更香了一點兒。

  原來剃頭還有這個好處?

  小錢氏擰了溫熱的毛巾給他們擦了擦腦袋,兩個孩子動了動,眼睛似乎睜開了一條縫兒,但很快又閉起來繼續睡。

  鄭氏拿出兩頂小帽子,笑眯眯的給他們戴上,小聲道:「這是我給他們做的,透氣,便是現在戴著也不熱,還不會受寒。」

  除了帽子,鄭氏還送給他們一個玉雕的小兔子,可惜他們現在還小,還不會把玩這些玩具。

  於是周滿白善和白二郎大大方方的替他們先收著了。

  孩子睡著,他們這些做父母的瞬間沒有了用武之地。

  周滿帶了一個玉雕小兔子回到書房,玩了一下便放到一旁,「我想好怎麼寫了。」

  白善笑了笑,將自己才磨好的墨水遞給她,「給你了。」

  周滿接過硯台,放到一旁,把自己的空硯台遞給他,掃了一眼他案上的公文,「你還有這麼多公文啊?」

  白善點頭,「夏收在即,各個莊子都要安排,還有下一季度的官鹽也在準備,這一次準備時間比之前可是少了半年的時間,所以有許多事情要安排。」

  周滿就覺得他也不是很輕鬆嘛,頓時高興起來,興沖沖的開始寫自己的摺子,連語句都比之前的要活潑點兒。

  寫完以後潤色一番便謄抄在空白摺子上寄出去。

  她覺得自己寫得挺好的,吏部很大可能會同意,朝中諸臣應該也不會反對,這畢竟是雙贏的事嗎。

  周滿喜滋滋的一邊在北海縣裡繼續種痘和看病大業,一邊等著京城的回覆。

  結果她等了一旬沒消息,又等了近一旬,麥子都收了,第二次買鹽的官吏都摸到北海縣這裡來了,她這裡還是沒消息。

  周滿不滿了,「京城的辦事效率什麼時候這麼低了?」

  白善則是拿出一封信遞給她,「你最近都忙著種痘,我都沒空與你說話,你看看吧。」

  「這是什麼?」

  「這是唐學兄的信,對了,我這兒還有先生的信呢。」白善一併找出來給她。

  周滿沒看內容,而是先掃了一下信封,「都是寫給你的呀。」

  白善道:「沒有涉及醫署,他們自然不會寫信給你。」

  趁著周滿看信的功夫,他概括總結了一下京城發生的事,「我推算了一下時間,很不巧,你的信到京城的時候應該正碰上魏大人上書改革鹽政之事。」

  鹽政改革魏知喊了兩年,但準備了近十年。

  朝中上下也知道魏知和皇帝想要改革鹽政,尤其是江南的鹽稅問題尤為嚴重。

  但具體怎麼改革,因為魏知一直沒有具體的上折,除了皇帝和幾個相關大臣外,沒人知道。

  而這一次,魏知便上折,將鹽政改革細細的列了出來,其中自然也包括鹽稅的改革。

  摺子一上,不說江南一派的官員,全朝堂都震驚了,然後便是巨大的聲響,有大聲反對的,也有大聲提出意見的,而同意者寥寥。

  這麼大的事兒,周滿這時候上的摺子在百官看來都不值得拿到朝堂上來議論。

  中書省只看了一眼便給出「待議」的意見,現在朝中亂糟糟的,這種不是特別緊急的事兒還是先放著吧。

  門下省對這個批覆意見竟然也沒意見,審核通過後發給吏部,只是留言道:「可思慮。」

  也就是說,你們現在就可以想一想了。

  但也只是想一想,不說吏部樂不樂意,他就是樂意,很積極的去促成這件事,人門下省和中書省轉身也能忘了這事。

  現在大家的心神都在鹽政上,還有江南的官場上,誰有心思放在其他的小事上?

  像其他的事,有例可循的循舊例,受災的、免稅的,這種事都照著舊規矩來,快速的決定後大家繼續就鹽政的事「探討」一下,偶爾不小心問候一下對方的身體、品德,甚至是祖宗……

  而像周滿這樣沒有舊例的摺子,不是非常緊急的就先丟在一旁,非常緊急的就拿出來快速討論拿定主意後發下去。

  所以除了周滿這樣的官員外,很多官員其實是覺得最近京城的辦事效率很高呀,比以前高多了。

  周滿看完信,愣愣的,「所以我這是因為選了一個不好的時間上書,然後被坑了?」

  白善點頭,「我覺得鹽政改革的事沒定前,大家應該沒心思討論你的摺子了。」

  周滿就拿出莊先生的信再次從頭認真的看一遍。

  莊先生把魏知的鹽政改革要點全都寫了下來寄給白善。

  周滿問他,「你覺得魏大人此法如何?」

  白善頷首道:「我不知將來會如何,但就當下來說,此改革之法的確於國於民有大利。」

  魏知應該想要改革鹽政很久了,所以準備很充分,便是白善以挑剔的目光去看這份改革,也找不出幾個問題來。

  周滿指著信上的紅批問,「這是你寫的?」

  白善看了一眼後點頭,「我的字你不認得?」

  周滿沒理他,而是看著那幾行紅批道:「你一下把鹽價定這麼低,只怕改革更加不易。」

  「我知道,」白善道:「但機會如此難得,這次要是不通過,下次想要再改革就更難了。」

  他道:「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我們有了曬鹽法,製鹽的成本大大降低,我壓下的這個價格,各地縣衙還是有賺頭的,雖然少,但薄利多銷啊。」

  「私鹽屢禁不止,這是為何?」白善道:「就是因為官鹽加上鹽稅和各地縣衙的收益之後價格就變得很高了。可縣衙本就是管理百姓的地方,並不是商號,也不當是為了盈利。官鹽要是比私鹽還便宜,那百姓還會去買私鹽嗎?」

  而當鹽的利潤降低到一定程度,又還有多少人會去走私鹽呢?

  周滿沉吟,半晌後卻依舊搖頭,「我知道你說的都是對的,但你肯定不能這樣和朝中的百官說,更不能將此心思昭告各地縣衙,不然鹽政改革更難實行……」

  今晚太晚了,還有一章明天早上再更,先睡了,晚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