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6章 謀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崔巍設計的圖紙並不只有這一張,現在白善看見的不過是其中的一角而已。

  他被扶回自己的住所後,只喝了一口茶水便帶著白善去他的書房,從書房裡拿出七八張圖紙,每一張都有半個桌子大小,攤開來給白善看。

  有粗糙的,也有細緻的,他挑出三幅來拼在一起給白善看。

  因為桌子不夠大,他就讓人拿了一塊布鋪在地上,然後將圖紙放在上面,門窗打開,天光照進來,嫌棄不夠量,他還點了蠟燭。

  這圖紙就好似一幅美麗的畫卷,上面碼頭、房屋、街道都鱗次櫛比,很是有序對稱,甚至連白二郎建的別院也被標明在了其中。

  只是一眼白善就喜歡上了,不錯,這正是他設想的龍池碼頭,比萊州碼頭還要井然有序。

  白善激動起來,問道:「崔大人可估算過,這座碼頭建成要多少時間?」

  崔巍就抬頭看了他一眼道:「以現在的速度算,最少需要十年吧。」

  白善熱血就一冷。

  崔巍習以為常,不在意的道:「所以我這圖紙只是畫出來,大人不一定需要照著來建,不過渡口這裡卻是不能省儉的。」

  白善摸著下巴問:「崔大人是怕我沒錢嗎?」

  崔大人「嗯」了一聲,帶了些期盼的問道:「白大人的錢夠用?」

  「不夠。」白善看了眼圖紙上的房屋街道,很果斷的搖頭。

  就算鹽場再掙錢,短時間內湊夠這麼多錢建造房屋也困難,何況還有碼頭呢。

  那裡面需要的木頭、石料,還有工匠的工藝,那可都不便宜。

  崔大人的心便冷下來,目光重新落在自己的圖紙上,沒錢說什麼?

  白善卻摸著下巴道:「錢什麼的,從來就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人!」

  錢嘛,沒有了想其他的辦法就是,他有的是辦法讓人把房屋建造起來,但是建造碼頭所需的人力和工匠……

  白善看向崔巍,「崔大人,您在工部任職多年,就不能給我走走後門?」

  崔巍沒理他。

  白善便圍在他身邊勸說,「您這圖紙設計得如此好,若不能實現多可惜?」

  他道:「若是龍池碼頭真照著您的設想建造成功,只要它得用百年,將來不僅這一方百姓,就是全天下的人都能夠記住崔大人,這可是名垂青史的功績啊。」

  崔巍就不是一般的工部官員,他可是出身崔氏。

  世家文人嘛,對名垂青史有種別樣的情愫在,沒有機會的時候崔巍願意一心做自己喜愛的事;

  既可以做自己喜愛的事,又有機會憑藉自己喜愛的事業名垂千古,那就是巨大的誘惑了。

  崔巍思考起來。

  白善眼巴巴的看著他。

  崔巍掀起眼皮來看他,一臉懷疑,「白大人沒錢,光要人有什麼用?我把人找來了,你養得起嗎?」

  白善立即道:「養人的錢還是有的。」

  崔巍垂下眼眸想了想後道:「光是建造碼頭算不得什麼豐功偉績,若是碼頭後面的房屋雜亂無序,那和其他碼頭有什麼區別?」

  白善保證道:「這個大人放心,您只管放心大膽的建碼頭,這後面的事交給我,我必定能讓碼頭後的房屋街道按照您的圖紙建起來。」

  崔巍眯起眼睛盯著他看,「果真?」

  「真真的。」

  崔巍就思索起來,其實他手裡還是有一些人的。

  他畢竟在工部多年,雖然有些孤僻,但也有些相熟的大匠,大匠們手底下都帶著一群小匠,而且他在工部里也有一點薄面。

  他主動請求的話,韓尚書應該會調派一些人手給他。

  崔巍思索了一下後道:「聽聞周大人以前為韓尚書家的小娘子接生過,開腹取子,保住了母子二人,若有她說情,白大人便是想多調一些工匠過來也不無可能。」

  崔巍是孤僻,但他出身擺在那裡,智商也擺在那裡,還是很懂變通的,全看自己願不願意而已。

  白善靜靜地看著他,「崔大人想的果然周全,還有呢?」

  崔巍便微微一笑道:「我可以叫來一些人,又有周大人說情,韓尚書要是肯高抬手,那來的人也就差不多了。再差一些的,我從家裡再調一些來就是。」

  白善就轉了轉眼珠子,「從崔氏宗族裡調?」

  崔巍:「……白大人想得很美,奈何崔某人沒那個本事。」

  說是他家,那就是他自個的家!

  從崔氏宗族裡調工匠,他暫且還沒那個本事,而且目測將來一輩子也都不會有。

  因為他沉迷於工事和算術,家族中有族老認為他敗壞了門風,他所在的那一支都被排斥了,雖不至於就沒落,但在家族裡也很難說得上話。

  好在他兄長也想得開,並不怪罪他,由著他在外面胡來。

  也因為崔巍喜歡工事,年輕時候,還未荒唐到讓家族放棄他時,他買了不少匠人養在自家的莊子裡,還和宗族內的一些人家換了一些工匠,此時他們都養在自家莊子裡呢。

  崔巍決定寫信回去,讓兄長把他們也送來。

  白善得了一個大概的人數,大喜,便也開始在自家裡翻找起來,奈何他家的工匠人數有限,就那麼零星幾個,除了有個別擅長建造房屋外,便是木匠最多了。

  白善嘆氣,人太少了,讓他們過來得不償失,還不如找現成的人培養呢。

  龍池鹽場附近只有兩個小村莊,此時也很是熱鬧。

  白善關掉鹽場後他們日子難過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又好了起來。

  一是白善要在此建造碼頭,需要不少工人,一開始他們覺得建造碼頭比煮鹽辛苦,但做習慣後發現都差不多,而且建造碼頭的工錢比煮鹽要高;

  二是來這裡的工匠越來越多,人多了就需要吃喝,雖然工地里的糧食和菜蔬肉每天都從外面官田裡運送過來,但偶爾菜蔬不夠吃的時候,工地的大廚房也會和他們買。

  而且吃喝之外也會有別的花費,比如鞋子衣服襪子之類的損耗,一群大男人不會修補,村裡的婦人就能做一些針線賺錢,總的算下來日子反倒比有鹽場的時候還要好。

  他們很高興,並不知道白善此時正站在山坡下看著他們的地盤,和白二郎殷或道:「他們的房子得推了重建啊。」

  下午七點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