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天過後,林玉蘭帶著肖東明回娘家。

  住了一晚上,馬上帶著行李出遠門。

  半個月後。

  林玉珠收到大隊撥下來的糧食,召集了紅星橋幾個做粉乾的老手藝人試製第一批粉干。

  秋收過後,生廠隊的產量又提高了一些。

  熏制稻花魚是婦女們最樂意做的事,每一條魚按照嚴格的程序熏制好。

  在各生產隊的工作組作坊里包裝成商品,再由肖東明帶領的團隊分銷各地。

  寒露過後,油茶採收。

  林玉珠又開始培育嫁接油茶果。

  開春,選好的山頭開荒種新品種大葉桑。

  生產隊帳上有了結餘,各種農用機器慢慢多了起來。

  第二年廣交會,林玉珠生產隊如願獲得了名額。

  由宋貴髮帶領的省代表團去往廣州參加廣交會。

  紅星橋大隊開始嶄露頭角。

  第411章 終章

  春耕、夏收、秋播、冬漚肥,時間翻過一頁頁日曆。

  忙碌的日子如涓涓細流,跨過七六年、七七年、七八年。

  這幾年,紅星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年年被評為農業生產示範大隊,社員們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三年來,無數技術骨幹前赴後繼,和社員們萬眾一心,建起了大壩和水電站。

  蜿蜒狹窄的山路拓寬成供大型運輸車通行的大路。

  沒有機械,他們用一把鋤頭,一桿鐵鍬,一擔畚箕,頂著寒冬酷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挖通造福子孫後代的美好未來。

  參加廣交會的第二年,第三生產隊的工廠生產規模擴大了幾倍,訂單如雪片般飛向這個華南地區的山溝溝。

  婦女們努力學習技術,在輕工業和手工業上毅然頂起半邊天。

  漢子們用強壯堅實的臂膀,架起一條條新型農業灌溉管道。

  踩水車灌溉農作物的原始勞動方式默默退出歷史舞台。

  又到了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

  農曆六月的天氣有晴有雨,老農們沒看過天氣預報,自有一套看天氣的本事。

  稻田裡的積水曬得半干,各個生產隊幾乎在同一天開鐮。

  連成片的稻田,苗葉半青半黃,稻穗墜彎了莖杆。

  天剛擦亮,生產隊的鐘敲得格外的響,節奏急促,一聲接一聲。

  家家戶戶在前一天磨利禾刀,黎明的鐘聲一響,集體出動。

  林玉珠挽著一個蓋了花布的竹籃,裡面放著水罐和碗,還有一些提前蒸好的包子饅頭。

  搶收稻子,時間非常緊迫,其他生產任務推後,所有社員都要參加。

  宋毅挑著一擔空籮筐,一隻手搭在扁擔上,另一隻手抓著紅薯邊走邊啃,步伐極快。

  方淑慧手裡抓著四把禾刀,儘量跟上步伐,步子邁得快,高低肩比平時明顯。

  原本只能走一個人的田間小路拓寬了數倍,幾個壯實的漢子扛著一台倒扣的打穀機往任務田方向趕。

  每隔幾塊田就能看見漢子們扛著打穀機,腳步匆匆的身影。

  來得早的社員見著林玉珠一家路過,紛紛放下農具,滿臉喜色打招呼。

  「隊長!今年咱們的畝產要爭個全國第一出來嘞!」

  「隊長,今年上面要是再嘉獎,咱們多置辦幾兩拖拉機啊!」

  「就是就是,拖拉機不夠用喲~買!我申請讓我家三小子學習駕駛技術!」

  「哎,玉珠妹子,等雙搶忙完,讓我家梅英跟你二嫂去外頭見見世面行不?孩子可勤奮嘞,你看看,幹活都不忘把那什麼洋文小冊子揣褲兜里!」

  「哎喲,誰家學生娃不刻苦了?我家的天不亮就在那背什麼單詞的,有時候說著話呢,張嘴就吐兩句洋文出來,哈哈~」

  你一句我一句,田野里充滿了熱情又歡快的氣息。

  林玉珠被問得招架不住,只能揮揮手笑嘻嘻地回應都有機會之類的。

  到了任務田,宋毅交代了幾句,掀開籃子隨手抓了幾個饅頭。

  「我去安排一下工作,你們先把早飯吃了再幹活。一會等日頭毒的時候,別蠻幹,該歇就歇一會。」

  說完看著林玉珠,無奈又心疼地嘆了一口氣,「昨天寫總結寫到半夜,說了給你批一天假,非要來。」

  林玉珠笑眯眯地抓了一個香菇肉包,「哎呀,你都念叨半個早上了。這不是人工培育食用菌效果還可以嘛~等把技術推廣下去,也算是一個長遠的好項目呢。」

  說著沖他討好地眨眨眼,啃了一大口包子。

  自家培育的香菇香氣濃郁,配上五花肉剁碎調的餡,一口下去肉汁鮮香味美得很。

  「唔?」林玉珠鼓著嘴皺了皺眉頭,突然胃裡一陣翻騰,丟開包子捂著嘴跑到水溝吐了起來。

  宋毅面色一緊,趕緊把饅頭放回籃子,跟過去慢慢拍她的背。

  「怎麼了,哪裡不舒服?是不是昨天睡得晚,起太早了?難受不?要不我還是帶你去大隊醫療站看看吧。」

  林玉珠哇哇一頓吐,根本沒空回話。

  方淑慧上前仔細看了一會林玉珠的面色,白裡透紅,只是因為睡得晚,眼下透著一小片淡淡的青黑。

  她掰著手指頭算了算日子,發現這幾天好像沒見閨女曬月事帶。

  想到一種可能,她眼神一亮,又激動又歡喜。<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