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永瑆和永瑞里,永瑆還沒有封爵開府,永瑞卻已經封了爵位單獨開府,並且永瑞的生母是如今的後宮之主皇貴妃,永瑞自然呼聲很高。很多喜歡下賭注的大臣們看準了時機,想要擁護永瑞。

  永瑞因為從小被林彥彥教導的,並沒有理會這些大臣拋來的橄欖枝,這樣讓林彥彥放心一些,因為她知道,皇上一定在暗中觀察永瑞的動作,一旦永瑞真的結黨營私,和這些大臣抱團,那麼,皇上一定會發現。

  林彥彥知道,其實正大光明的匾額後面已經寫好了永琰的名字,給她選擇喜塔臘氏為嫡福晉,也不是皇上真正的喜歡喜塔臘氏,永琰的嫡福晉只是一個掩人耳目的作用。讓人以為,永琰是不可能繼承大統的。

  除了嫡福晉出身沒有其他兩位皇子好,就連側福晉完顏氏也只是鑲紅旗人,父親只是一個輕車都尉而已。林彥彥佩服皇上為了不讓人看穿自己的心思真的是費了苦心。永琰現在的後院,竟然沒有出身高貴如孝賢皇后般。

  同樣的,永琰也是低調至極,她的生母令懿皇貴妃和養母慶貴妃都去世了,如今他知道這後宮是皇貴妃娘娘最大,經常來給皇貴妃請安,而且還經常口中談論起以前令懿皇貴妃、慶貴妃和富察青宴的情誼,林彥彥知道,這是永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會繼承皇位,他認為永瑞的可能性更大,所以經常來給皇貴妃請安,以為能保自己以後的平安。

  林彥彥雖然知道永琰的心思,但是也沒有戳穿他,而是對他很好。永琰在給自己找退路,林彥彥也要為自己的永瑞找退路,一來二去,永琰和皇貴妃的感情也算好,永琰和永瑞兄弟二人相處的也不錯。

  這也是皇上樂意看到的,他不希望看到兄弟為了爭奪權力而明爭暗鬥,但是永琰和永瑞關係融洽,帶動了永瑆和永璘,這幾個兄弟其樂融融,皇上看著也高興。

  過了幾年舒坦的日子,乾隆五十四年,皇上看到永瑆、永琰、永璘紛紛長大,便封永瑆為成親王,永琰為嘉親王、永璘被慶貝勒。至此皇上的皇子們都有了爵位。

  同年容妃病重,皇上命曾經容妃的養女和碩和孝公主和和珅的兒子豐紳濟倫成婚給容妃沖喜,並且為了表達對幼女的喜愛,晉封幼女為固倫和孝公主。要知道,只有皇后的女兒,嫡出的公主才能封為固倫公主,上一個破例的還是令懿皇貴妃所出的七公主。

  不僅僅是破格冊封,雖然固倫和孝公主大婚是為了給容妃沖喜,但是對於妝奩和陪嫁皇上一點也不含糊。不僅僅妝奩是當年和碩和嘉公主的十倍,還被允許乘坐逾制的金定轎。

  皇上對於這個幼女真的是分外的疼愛,林彥彥不敢想像,如果固倫和孝公主是個皇子會是什麼樣的結局,但是如今的惇妃也是風光滿面。

  惇妃所出公主出嫁,整個翊坤宮都為公主的大婚做準備。林彥彥身為後宮之主,也到翊坤宮送來自己為固倫和孝公主準備的嫁妝。

  剛進翊坤宮,就聽到江柚等人在奉承惇妃:「咱們和孝公主的嫁妝可是當年和碩和嘉公主的十倍,就連當年的固倫和靜公主都沒咱們和孝公主的嫁妝多呢。還是皇上疼娘娘,才讓我們和孝公主這麼風光的大+。」

  另一個宮女:「就連如今皇貴妃所出的公主都只是和碩和敏公主,咱們娘娘所出的公主是固倫公主,這固倫公主只有嫡出才能冊封,足以見得,在咱們皇上心裡,咱們娘娘的地位。」

  惇妃:「固倫和靜公主是令懿皇貴妃所出,原本也只是和碩公主罷了,封固倫公主也只是因為她嫁的是蒙古親王,要給蒙古面子罷了。咱們和孝嫁的是滿人,無須弄些虛的,皇上能封和孝為固倫公主,那是因為我們和孝是真的得皇上喜歡。」

  秋舫:「這惇妃也太狂妄了,竟然還說咱們的二公主。」

  林彥彥:「皇上寵愛幼女,但是並不代表惇妃在皇上心裡就重要。母憑女貴當了妃位,想更近一步封為貴妃卻屢屢碰壁,如今這固倫和孝公主風光大嫁,如果皇上想進一步太高和孝公主的地位,大可以封惇妃為貴妃,讓和孝公主的生母地位更高,皇上都沒做,這惇妃還在這沾沾自喜。而且和孝公主提前大婚是為了給養母容妃沖喜,在皇上心裡到底是容妃重要一些。」

  第97章

  但是固倫和孝公主的風光大婚,並沒有挽救容妃的生命,這位來自回部的傳奇嬪妃撒手人寰。雖然她只養了固倫和孝公主幾年,但是也是十分疼愛這個孩子的,臨終前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留給了和孝公主,無論是從回部帶來的,還是到了大清皇上賞的,全部都留給了和孝公主。

  容妃的去世皇上也悲痛很久,但是卻沒有任何追封,和豫妃一樣,可能都是因為是外族女子,止步妃位。

  皇上只是輟朝五日祭奠容妃,並且派人去給和卓氏報喪。這位在歷史上具有傳奇色彩所謂的香妃,並不是那樣傳奇,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異族得寵嬪妃罷了。

  為了容妃建的寶月樓還在,但是容妃卻不在了。也許是後宮的嬪妃越來越少,皇上又開始懷舊了。

  經常去孝賢皇后的長春宮,一個人和孝賢皇后說話。也會經常找皇貴妃和婉妃整夜的聊天,談論在潛邸時候的日子。那些年輕一波的嬪妃最近卻很少能見到皇上。也是皇上的年紀越來越大,年輕的嬪妃雖然有趣兒,但是卻不了解以前,也和皇上沒有什麼共同話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