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霍東又主動問他,「你這個帳號是你女兒的嗎?」

  宋歸宜懵了,「我看起來有這麼老嗎?」

  「你說話用詞很有時代風格,而且不喜歡用標點。我以前的導師就這樣。如果不是,那勿怪啊。你估計和我差不多吧。」

  宋歸宜苦笑,懶得多做解釋,「差不多,大概比你大兩歲吧。」

  到下午宋歸宜接到了王帆的電話,通知他們去一趟警局。黎素親自來接的,她也要一併過去。

  王帆看著幾天沒睡。7.21 連環殺人案又有殺人埋屍,又是跨區的大案,網絡上也鬧得沸沸揚揚,上面要求迅速偵破。幾個地區的刑偵部門連夜開會成立專案組。他也在專案組裡,跟著一群人連軸轉,多地跑,四處走訪,勢要把每個細節都要捋清。

  他打了個哈欠,倒還不忘拿宋歸宜尋開心,「噢,小宋同志你看著胖了一點了,不錯,照這個趨勢,過年估計能宰來吃了。」

  宋歸宜不搭腔,問道:「這次是什麼事?」

  「這次叫你們來呢,主要有兩件事。一個是通知你們一下,到時候可能要出庭作證,不過也沒什麼可緊張的。我們肯定會保護你們安全,在法庭上實話實說就好。要是有一些細節忘記了,就說忘記了。別的沒什麼了。具體時間和注意事項,到時候會另行通知。第二件事呢,是這個案子還有一些細節問題,需要再和你們核對一下。」

  至此,宋歸宜才了解這樁案子的全貌。趙玉珍,女,58 歲,08 年進城打工,在外省還有一子,她會每年定期寄錢回家。兒子今年結婚,得到了她 25 萬的買房錢,自稱對她的罪行一無所知,只以為她是個保姆。她本人交代,犯下的第一起殺人案是在 13 年,當時她負責照顧一位 94 歲的阿茲海默症老人。她稱這名老人性格極其暴躁,時常辱罵她,並把痰吐到她臉上。老人的家人也不堪其擾,時常趙玉珍面前訴苦,暗示老人死掉的話,大家都會輕鬆不少。趙玉珍就在該年的 11 月底,用枕頭悶死了老人。家屬認為這是自然死亡,沒有驗屍。在趙玉珍離職時,她拿到了一個家屬給的紅包。她認為這是家屬給她的酬金。於是她堅定了想法,既然許多老人拖累了他們的家庭,那她有責任幫他們減負。

  警方根據她的口供找到了她當初的僱主趙先生。趙先生一家對此全盤否認,他們表示那個紅包只是給她的辛苦錢。

  趙玉珍第一次正式有預謀的犯案是在 14 年 3 月,她當時在醫院做看護,同時挑選下手的目標。她稱,醫院裡有許多喪偶的老頭,性慾還很旺盛,經常對她們這些女看護說葷段子。這讓她找到了可乘之機。她選擇了喪偶 5 年,當時 71 歲的王先生。王先生因為心臟搭橋入院,趙玉珍做了他的看護。他對她很有好感,而王先生的子女很少看望他,甚至是請看護的錢也是他自己出的。在一個月的相處後,兩人感情逐漸升溫。王先生出院後,他們也秘密幽會過一次,王先生經常抱怨子女不關心他。

  趙玉珍就提出,「你不妨離家出走試試看,不要和他們說,出去旅遊幾天,讓他們急一下。你有時候就是太順著他們了。」

  王先生被說服了,帶著銀行卡,存摺和五萬現金離家出走。趙玉珍和他約定在外省市的一家賓館見面。這一次趙玉珍開房用的是親戚的身份證。碰面後,她唆使王先生取出存摺里一部分錢,然後就餵他喝下放了苯二氮平的水。這藥是她以前在醫院工作時積攢下的。王先生昏迷後,趙玉珍就把拖到浴室,在浴缸里割喉,放干血。她原本準備了一個行李箱運屍體,但是屍體太大,塞不進去,所以她就在浴缸里分屍,又出去買了兩個行李袋,用塑料布裹好,分三次把屍體運到計程車上,一路開到郊區,她以前的舊宅。她把屍體埋在後面的菜地里。

  第25章 他們活著也沒有多大的意思

  因為運屍太吃力,趙玉珍就想到了找幫手。她從熟人裡面找了一個信得過的。

  余小年,男,32 歲,之前襲擊宋歸宜的賓館老闆。他和趙玉珍是親戚關係,同住一個村。三年前余小年離開村子,說是和趙玉珍一起進城打工。實際上是共同開始犯罪。余小年之前因為偷電瓶車坐過牢,之後就靠打零工為生,在村子是個二流子,被人看不起。他決定要賺個大錢,讓人刮目相看,所以很爽快就同意了趙玉珍。

  余小年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但並無多少負罪感。他說道:「本來就是已經是六七十歲的人,活著也沒有多大的意思,家裡的小孩也都嫌棄。我這樣幫他們一弄,其實大家都開心。」

  余小年之前有犯罪經驗,在計劃上更為縝密。他盤下了鄉下的一處旅館,位置極為偏僻,將那裡定為殺人分屍的地點。第二名受害者起初不願去太遠的地方,余小年就裝作導遊,租了一輛麵包車將他接去。因為盤下旅館的花銷不小,他們迫切需要更多的錢,就採取了另一種手段。將受害者引到旅館後,就把他們關在房間裡,斷水斷食餓上一天,然後囚禁一兩個月,等風頭過去了,再強迫他們去就近的銀行取錢,表示只要願意取出錢,不報案,就放他們離開。取錢時,余小年會裝作客人在旁監視。避免被人懷疑,每次他們都會選擇人數較少,較偏僻的支行。在拿到錢後,他們就把老人殺害,再埋入後院。

  犯下前兩起案子時,他們還有許多惶恐感,擔心事情敗露,但是趙玉珍很快發現,失蹤者家屬並不急於找回老人,反倒忙著分家產,賣老房,這給了他們繼續犯案的底氣。為了減少風險,他們花了更長的時間挑選被害人,專門選擇那些與子女關係惡劣的獨居老人。趙玉珍會先花幾個月的時間和老人混熟,並且定期在老人的飲食中放入藥物,讓他覺得疲倦不堪,增加他對自己的依賴和戒備。這段時間裡,她則會摸清老人的資產和帳號密碼,並且配一把防盜門鑰匙,以防不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