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梁襲裝好列印紙,按下印表機上再次複印的按鈕,機器奇蹟般的啟動,伴隨著一陣輕微的響動,一張紙從印表機中卷了出來。然而並沒有用,這張紙只有三句話,是一份普通的水質鑑定報告的最後一頁。

  梁襲遊走辦公室,看牆壁上掛的照片。一共有十八張,全是馬修與各國高層合影的照片,地點和時間各有不同,有年輕時候的馬修在羅馬與一位紅衣主教的合照,有中年馬修與上一任德國總理的合照,梁襲目光落在老年馬修的一張照片上。

  這是一張馬修與一位男子在盧森堡歐洲法院外的合影,雖然印象不深,但梁襲依稀記得男子是盧森堡的市長,如今還在任期之內。歐洲法院一半區域為開放式,遊客可以在外部和指定區域參觀與拍照。為了拍攝到全景,這張照片收錄了不少閒雜人等。

  從這張照片上樑襲感覺自己有重大發現。背景中有一位戴墨鏡,絲巾扎頭髮的姑娘,她坐在台階上,外套放在大腿上,內穿緊身衣,露雙肩。她在喝水,頭朝向另外一邊,並沒有看向鏡頭。吸引梁襲注意首先是雙肩,美麗姑娘的魅力讓梁襲多停留了半秒。

  梁襲不敢肯定,他覺得這張照片中出現的姑娘,很像是菲爾身邊的那位女性工作人員。無法肯定,無法確定,以照片的像素來看,估計很難用現代科技來確認是否為同一個人。

  這是疑人偷斧嗎?還是自己又先入為主了呢?

  梁襲懷疑對象就是菲爾。他現在不是在調查約翰的死因,不是在調查馬修幕後的老闆,他是在尋找證據,尋找可以關聯到菲爾犯罪的證據。

  這一切有個前提,蕾父是不是大公主?他是不是對梁襲撒謊了呢?梁襲認為蕾父說的是實話,且不說他打的家庭感情牌,且不說他一天下來表現出的善意。梁襲認為貝當能咬住蕾父,蕾父不會保持正常工作和生活狀態,最起碼蕾父的上司會給蕾父放一個假。

  蕾父不是大公主,戴思樂是大公主,大部分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第六百二十二章 梁想

  第一點:起因。

  知道大公主身份的貝當活的逍遙自在,甚至沒有人保護他,否則孤老會無法那麼輕易將她從監獄中偷出來。她不怕被滅口,因為戴思樂已經死了,而蕾父一些行為確實為聖旗提供了幫助,但蕾父可以解釋為自己不知情。他只是向法國前將軍和自己的朋友提供無傷大雅的幫助。事實上蕾父確實做的很乾淨,貝當咬不死蕾父,反過來蕾父沒有必要滅貝當的口。

  聖旗是一個美麗女孩的愛情故事。

  她和哈爾初戀,為了愛情,她完全接受了對方了信仰。為了對方的信仰,她可以拋棄自己的一切,振奮純粹的愛情真摯無比。一直一來她也是這麼認為的,她守身如玉,無數個日月想念著自己的初戀愛人。

  但時間不僅是一把殺豬刀,也是一把割斷紅繩的利刃。和菲爾認識後,她愛上了菲爾,她對愛是如此執著,不僅忘記了哈爾,也忘記了聖旗。如同為了哈爾她可以做任何事一樣,為了菲爾她也可以做任何的事。作為聖旗的二公主貝當會將聖旗的事告訴菲爾嗎?菲爾和貝當真的只是身體關係嗎?

  這些問題中有一個事實是無法否認的。菲爾單身二十年,一直嚴格的要求自己,他能接受貝當,已經說明了貝當在他心中的地位。

  第二點:計劃。

  聖旗毀滅,無法聯繫上大公主戴思樂,於是貝當向菲爾坦白。當時馬爾團隊屢屢出事。貝斯塔和丹尼偽裝成歹徒在搶奪兩張A4紙時遭遇波比保鏢隊的強勢介入。波比以一架防彈汽車為代價殺死丹尼,並且直接牽連到貝斯塔。丹尼是英國皇家憲兵隊小隊長,在國參工作。貝斯塔是國防警察主管。所有的一切當時都指向了總參。

  隨後貝斯塔扛了下所有罪名,自殺後栽贓給了已經死亡多日的戴思樂。這一招絕對是臨時起意的妙招。等同把馬爾團隊貼上了法國標籤。殺死戴思樂是一個月前的行動,梁襲相信是菲爾為了保護貝當所做的事。貝當可以指證戴思樂,戴思樂也可以反過來指證貝當。如果不是知道戴思樂已經死亡,貝斯塔是不會栽贓給戴思樂。這招厲害就厲害在這裡,讓法國人死無對證。

  因為20年計劃菲爾面對必須離職的局面,於是有了保險柜,保險柜中出現了菲爾和貝當的視頻與照片。由於已經毀掉了絕大部分證據,貝當無所謂上法庭,因為她知道自己不會因為涉恐被捕。最後這對野鴛鴦就可以雙雙退休,歸隱享受生活去了。

  第三點:破綻。

  最直接兩個破綻。第一個破綻在沉默者計劃,雖然副局長背鍋,但是從聯合調查組和英方態度來看,顯然幕後還有人。菲爾或許借自己離職的機會,說服英方不要再追查其他人,讓副局長扛下所有的一切。但德法囂張無比,並不打算就此結束,於是保險柜出現,貝當出現。如果沒有昆塔逼供貝當,獨眼遲早也會做同樣的事情。獨眼之所以沒做,是因為法國人盯的太緊,他必須顧慮自己身份帶來的影響。

  在英國等國家,首相雖然是老大,但是說下台就下台,首相本人也不留念,他知道英國沒了他一樣運轉。核心力量是菲爾這些人,他們受到監管同時又掌握大權,顯然只監管了菲爾的菌事權,沒有監管他的行動權。也只有菲爾這個級別的人才能打出沉默者B計劃這張大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