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沒獲得任何利益,但是梁襲還是有爽到。

  第三百六十二章 遺書

  入夜,大家圍坐篝火邊,波比也緩過來,喝上一杯紅酒,靠著火堆不想說話。保鏢們在附近,沒有與他們湊熱鬧。梁襲精神不錯,邊烤肉邊喝飲料,感覺今天也沒有那麼糟糕。然後又想到了哲學,人們從來不認為經歷過的痛苦有多痛苦,人們對痛苦的恐懼遠超過痛苦的本身。有人這麼評價哲學,哲學不能改變你未來必死的結局,但哲學能讓你死的痛苦一些或者輕鬆一些。哲學改變不了世界,但能改變人的思維。至於改變是好是壞,這就很難說了,因為哲學給你帶來未必只有幸福感。

  保鏢長走過來,彎腰將手機展示給梁襲,梁襲看了手機屏幕點頭,用自己手機打開詹森傳媒公司官網,第三屆網紅節的時間和地點都定了下來。

  第三屆網紅節的名稱為:人人是明星。

  本屆網紅節策劃案,邀請網紅,體育和娛樂明星,非公眾人物一起參加網紅節,全程直播,由觀眾的支持率來決定誰是最大明星。目前已經開放報名渠道,對於網紅和明星的定義很簡單,而對非公眾人物,也就是普通人必須滿足一定條件才可以報名參加網紅節。

  第一個條件,專業人員。警察、護士,消防,醫生,律師,金融,政客,技工等都屬於專業人員。報名後會對其專業能力進行基本的考核。比如醫生必須會的急救。那政客怎麼辦?他什麼都不會,怎麼說明他是專業人員呢?什麼都不會還能活的滋潤,恰巧說明他是一名專業的政客。

  第二個條件:身體健康。

  第三個條件:年齡18歲以上。

  第四個條件:不具備公眾知名度。政客呢?政客包含不限於公眾知道的議員等,還包括為議員幕僚等之類的人物。

  入圍的人員可以立刻獲得十萬英鎊的籌碼,在網紅節內可以使用的籌碼。網紅節的贏家是支持率最高的人,對於個人來說,如果能在網紅節賺取到足夠的金錢,也算是贏家。但要將籌碼變現為現金帶走,條件是不得中途放棄比賽。

  網紅和明星根據自己的博客粉絲數量兌換英鎊籌碼,每10名粉絲兌換1英鎊。

  本次網紅節舉辦地點為倫敦東高斯克寫字樓。

  倫敦的東部早年是工業區,工業區也得辦公,於是就有了高斯克寫字樓。高斯克寫字樓高200米,一共有五十層,位於目前倫敦東部城郊位置。由於工業區遷離倫敦,高斯克寫字樓多年之後停止營運,根據城市規劃,它將在明年被拆除。

  本次網紅節,傳媒公司除了與歐洲各傳媒公司合作之外,還和多家高科技公司合作,將對高斯克寫字樓進行升級改造,各公司將會把自己的產品根據需求安裝到高斯克大樓,順便幫自己公司打打廣告。預計本次網紅節準備工作在三個月內完成,因此報名時間為兩個月,考核時間為一個月。如果報名人數太多,不排除考核期進行一次或者數次的晉級賽。

  梁襲道:「看起來這次網紅節除了投資大外,一切都中規中矩。」

  「大個屁。」波比道:「你以為要花多少錢?網紅節已經被炒作起來,其商業價值非常高,很多商家非常願意花大價錢在網紅節買廣告權。這些高科技公司肯定都是免費提供產品。一棟快拆除的寫字樓說明什麼?說明只要不破壞主體機構,就可以隨便破壞。」

  梁襲問:「從商業角度來說,為什麼加入普通人?」對商業問題梁襲不恥下問。

  波比:「代入感。這個世界除了喜歡網紅的人,還有不喜歡和討厭網紅的人。加入普通人等同給了這部分代入的平台。只要比賽足夠公正,觀眾中形成支持陣營,各陣營互相對抗,網紅節的吸引力就會上升。很容易製造出各種矛盾話題,加深陣營印象。」

  梁襲問:「比如?」

  波比想了一會:「比如有一名搏擊專業人氏說:搏擊和女性無關。他瞬間會被圍攻,看點在他在比賽中會不會被打敗。或許搏擊打敗不了他,但是其他方面可以打敗他。比如一位女選手用頭腦打敗了搏擊人氏,輕蔑說上一句:頭腦和男人無關。就會爆燃全場。男女對立話題是特別有流量,非常容易製造的一個話題,幾乎所有的事只要願意,都可以和男女對立拉上關係,流量極大。」

  波比道:「一件事在事實清楚,女人在不占理情況下,女性當事人也會慢慢接受事實。這件事本應該就此結束。但不行,沒有對立,哪來的流量?於是就會在事情即將平息時,出現一個女人的無腦支持女性的言論,能瞬間點燃男性的怒火,於是這個話題又帶來了無數的流量。同理,男性也是一樣。因為各自性別的原因,很多人不會理性客觀分析事情,而會因為性別直接站隊。你覺得你有道理,她覺得她有道理,誰都不可能說服誰,贏家只有流量。試問,如果這世界上沒有爭執,短視頻能拍的內容會少多少?以法律,財經,社會,道德等等話題為主的播主只能下崗。」

  波比道:「有專家說因為人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繳納環保稅。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這是個神經病。路邊遇見一個神經病你會理他嗎?顯然不會。但是流量需要這樣的神經病,他不當神經病,很多人就少了很多流量。」

  波比躺好:「很多人和你一樣,只知道社會矛盾是怎麼出現的?卻不知道社會矛盾為什麼會升級。將矛盾事件交給公眾討論是永遠不可能解決矛盾。並且只會有一個結果:製造更大的矛盾,乃至對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