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我們已經消滅了階級!

  魯菜,八大菜系,特別是有真正的大廚的情況下,真的很不錯。

  酒足飯飽,安頓下來,第二天才到了正式的考察階段。

  「雖然我們這裡不是特區,但,該有的優惠政策我們同樣能提供。」不算是正式會談,就是個茶話會的形式,二把手盡力給地方做推銷,「三通一平,三減兩免,這些應有的我們絕對有,這一點還請肖恩先生和各位放心。」

  「除了這些之外,相比於南方的那些特區,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

  「第一,原材料,比如鋼鐵,周圍有鞍鋼、首鋼,運費低廉。」

  「第二,配套設施,無論是輕重工業基礎,魯省都有完善的產業鏈,在這裡不用為上下游原材料發愁。」

  「第三,熟練工人,南方經濟特區確實有一些好政策,但,他們缺乏熟練工人。」

  這一點就是肖恩第一個來這裡考察的主要原因,現在不是20年後,這個年代,工業基本都在北方地區,無論是輕重工業。

  社會上可以招募到大量的熟練工,特別是下崗潮馬上就要開始的當下,肖恩可不想上崗的時候還需要培養工人,那需要的時間成本太多了。

  另外就是基礎建設了,北方的基建基本全部完成,相比於現在的南邊,基本上可以做到設備到位,立刻開工生產。

  當然,考慮是這麼考慮,肖恩也沒有一口就答應下來,考察這東西還是要繼續的。

  在魯省呆了10天之後,肖恩只留下一句話,「再看看。」

  雖然三令五申,考察項目的事兒一定保密,可消息還是漏了。

  一時間各省脫關係,找門路,各顯神通,關係都直接上達天聽了。

  30萬僱工規模的工廠是什麼概念?

  呃,好像也就是一個大型國有企業……

  這年頭很多國企有自己的學校,自己的醫院,自己的農場,很多連發電站都有自己的,工人包括家屬十幾二三十萬還真不少。

  當然,帳不是這麼算的。

  國企和外資企業能一樣嗎?

  外資企業的產品大多數是為了出口,當前沒有什麼比出口創匯更能創造政績的了。

  再說,特別是在北方地區,上層都知道要搞企改,到時候下崗會是大勢所趨。

  這就像是養老政策。

  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

  只生一個好,政府幫養老。

  養老不能全靠政府;推遲退休好,自己來養老。

  以房養老,福享未來。

  贍養老人是義務,推給政府很可恥。

  養兒為防老,子女要盡孝,甩給政府管,真是臉不要。

  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

  咳咳……跑題了,任何政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要提前釋放信號,一點點推廣鋪設嘛。

  各種關係也不知道都是怎麼找的,有人托請到肖恩這裡,有人托請到郭先生等人哪裡,人情世故的,還都是各省一把手,面子不好不給,便只能各地都考察一下。

  先是北上,從東三省開始,這個就真的是走過場了,肖恩是不可能在這邊投資的。

  雖然基礎建設很完善,雖然工人數量很多,但這邊就不適合發展,哪怕是有港口的遼也不行!

  自然環境就不適合,這個是不可能更改的,是必然會一步步發展滯後。

  就比如建造廠房,在南邊可以直接建造鋼架房,速度快,成本地,便於改造。

  但是北方就不行,一個冬天的防寒問題就將建設成本提高兩倍還多,廠房必須足夠厚,還要有防寒層。

  冬天要支出大筆的取暖費,氣候寒冷還讓設備更容易損壞,工人也需要單獨支出一筆取暖金。

  成本與溫暖的南方相比要高30%以上,資本家瘋了把場子建設在北方!

  魯省已經是肖恩能接受的最北了。

  肖恩也不著急,一路南下,畢竟美國政府那邊還在扯皮呢。

  老布腦瓜子嗡嗡的,資本主義政治就是這樣,你提倡的我就反對,正確與否並不重要,一群人跳出來唱反調不說,驢黨還暗地裡煽動工會組織罷工。

  落後生產力淘汰,說白了就是關閉工廠嘛,那現在的工人怎麼辦?

  遊行,罷工什麼的,雖然沒有像法國人一樣玩成文化特色,但在美國也算是日常之一了。

  肖恩敢說最起碼需要30萬僱工,這說的是東邊的吃苦耐勞,工廠當成家的全世界最好的工人,996福報的這種。

  換成美國本土,這起碼相當於百萬工作崗位,再加上連帶的上下游企業,往少了說都會減少200萬的工作崗位。

  美國一共才多少人口……失業率又要上漲!

  這導致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意向參與的公司越來越多,涉及的行業越來越廣,遊行示威的規模越來越大了。

  驢黨很樂於看到這一切,這是自由民主的體現,美國精神的體現。

  老布就恨得每天都在罵娘。

  肖恩提的這個建議經過他背後的團隊進行推論後覺得還是很可行的,象黨是保守黨,其支持者中大部分都是經營傳統行業和製造業的,確實受到了落後產能的困擾,也確實在尋找出路。

  只是並不容易就是了。

  還是那句話,不是什麼國家都能提供大批廉價工人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