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他們提出了一個補償方案。」

  「這事情恕郭家不能答應,土地買賣是合法進行的,個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那些產業屬於郭家!」事情到了這一部,由不得郭先生再含糊了。

  如果單單是要回去那些土地,只要給予補償,郭先生也不是不能同意,可現在看來,蘇丹的胃口更大,他們不單單是想將郭家的地拿回去,更想讓郭家賠錢!

  這是絕對不行的!

  有了這些土地,後面的橡膠、棕櫚種植園呢?

  那些礦山呢?

  不合法的頭一旦開了,那就全都不合法!

  第423章:郭家危機

  有時候,回答需要委婉,有時候,回答需要堅決。

  起碼現在郭先生遇到的情況來說,他絕對不能含糊其辭,給蘇丹依斯干達任何軟弱的暗示。

  從柔佛王宮離開,郭先生坐在車內,神色明暗不定,臉色難看。

  他早就知道這幫土著在給予郭家的財富,而且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個人兩個人。

  畢竟,郭家的財富比柔佛州的蘇丹還要多的多的多,對於這些懶惰、愚蠢的土著來說,嫉妒是一定的。

  在馬來紮根百年,郭家人也從未改變過對土著的看法,看不起就是看不起。

  包稅制這種東西,最早是葡萄牙人殖民者搞出來的,後來,葡萄牙人被荷蘭人趕走,但這種管理制度依舊被保留下來,再後來的主人是英國人、日本人,對於殖民者來說,這很正常。

  殖民者並未想過將殖民地變成本土。

  可對於土著來說,特麼的,你是土地的主人,部落的首領,基本的管理都做不好,準確的說都懶得做,稅都懶得自己去收還要僱傭外人……

  這得是多懶惰,多愚昧?

  好吧,讓他們自己管理也確實不大可能,他就沒那個能力。

  這樣的人,這樣的統治者,這樣的民族,怎麼可能讓人看得起?

  這也是殖民者走後,財富和國家的經濟命脈依舊被華人掌控在手中的原因。

  這麼多年,蘇丹和本地貴族的給予一直伴隨著郭家和所有的華人富豪,暗地裡的小手段一直存在。

  但,郭家也不是好欺負的,亞洲糖王,名聲便傳東南亞,哪怕在歐美,行內人也都知道郭家。

  害怕國際影響,加上很多經濟命脈都掌握在郭家手裡,他們也不敢過分。

  三瓜倆棗的,郭家也就打法了,但這次胃口太大了,郭家退不得。

  當然,無論是郭先生還是蘇丹依斯干達,大家都知道事情不可能做絕。

  搶奪一些資產是會有的,但,趕盡殺絕是絕對不會的。

  原因嘛,也簡單。

  這些土著不是沒有嘗試過從華人手中搶奪產業過來,他們覺得自己很聰明,很有能力,那些產業到了他們手裡一樣能賺錢,而且賺的更多。

  但實際情況就是,原本的優良資產,到了土著手裡,沒兩年就變成負資產了,直接賠了個乾淨。

  這就很尷尬了。

  說到底,還是沒那個能力。

  這也是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明明受制於資本家,卻拿這些資本家毫無辦法的原因。

  特別是對於那些僱傭了大量工人的資本家毫無辦法。

  哪怕明知道有巨大的問題,依舊只能幫忙掩蓋,很多時候大家以為是權錢勾結。

  事實上,並不是,或者說並不全是。

  想像中,政府可以強勢出手抓人,直接接管企業,保持平穩運營,並不會造成什麼失業什麼的影響。

  事實情況卻不是如此,資本家根本不屌政府。

  是政客不想將公司弄到政府手中,國企化,增加自己的權利嗎?

  不是的……

  事實情況是,公司到了政府手中,沒倆月就會扭盈為虧,變成負資產……

  然後就是破產,下崗潮……

  一堆麻煩接踵而至……

  全世界的官僚都一個樣,等國企破產賣給私人後,稍稍整頓,哎,立刻扭虧為盈……

  當然,你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另說,比如東邊的基建。

  言歸正傳,現在柔佛州的蘇丹和當地貴族看中的就是郭家手裡的錢!

  或者是那部分用來收租的地產、礦山、種植園等很難賠錢的產業。

  當然,到他們手裡最多是個收支平衡,不能再多了!

  一路心情壓抑地回到家,召集家裡的兄弟兒子們過來開會。

  現在輿論環境很不好,他很怕蘇丹政府強行動手。

  「這輿論風潮到底是怎麼來的?」大兒子郭孔丞一臉煩躁地問道。

  (郭孔丞,曾經與鄧麗君訂婚。)

  「最早從泰國掛起來的,那邊一家報紙報導了一組統計數據,最近這些年馬來富豪榜和財富變化。」郭先生皺眉回道:「之後被興城媒體報導,然後被轉載到國內,便引起了這股風潮。」

  「今天有本地人遊行。」五哥郭欽寶皺眉說道:「堵在公司門口,有媒體拍攝,本地的警察根本不管,影響很惡劣。」

  「好了,不要說這些了!」郭先生擺擺手,「當務之急是說說,如何應對蘇丹政府。」

  「這次蘇丹政府胃口很大,我們根本不可能滿足他們的胃口……」

  一番商議,定下一個初步策略。

  首先,找興城李家幫幫忙,從國際社會上給予一些關注,讓蘇丹政府投鼠忌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