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南洋公主的兒子,那也是流淌著一半老朱家的血脈,這老朱家的子孫,給個國公不算什麼的。

  劉晉的回來,整個遼國公府都變得無比熱鬧起來。

  劉信和劉清多年來努力的開枝散葉,這後代子孫也是有不少,現在都一窩蜂的回來看劉晉這個老祖宗。

  對於劉家的子孫來說,劉晉那就是傳奇,那就是開山的鼻祖。

  以後劉家子孫分散在全球各地,那都是要自從昌黎劉氏的,這一切都是因為劉晉這個老祖宗。

  到了劉晉這個級別了,也確實是有資格做這個開山的鼻祖了。

  劉晉在京城這邊暫時住了下來。

  永盛皇帝得知劉晉回來,還特意抽出時間來看了一次劉晉,和劉晉深入的討論了下如今大明的局勢,希望能夠從劉晉這裡獲得一些指點和幫助。

  然而劉晉即便是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了,也是依然要裝糊塗的,自己總不能說這以後君主立憲制才是未來的主流吧。

  當然劉晉也是不忘提醒永盛皇帝,他永盛皇帝才是這大明最大的資本家,麾下多少的產業,多少的工廠、商行等等。

  這些都還是當年劉晉和弘治皇帝、正德皇帝一手創辦下來,打下來的基業,到了如今也是便宜了永盛皇帝,不過他似乎好像有些不太清楚自己的產業到底有多大,有多重要。

  這要是拆自己家業的話,以後可就是和自己的錢袋子過不去了。

  劉晉的話說的很委婉,至於永盛皇帝有沒有聽進去,或者是聽進去了之後能不能明白,劉晉就不得而知了。

  在京城這裡劉晉住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之後就直接的返回昌黎縣下河屯老家這裡,準備在自己的老家這裡靜靜的等待死亡的到來,等待著自己的黃昏落日。

  第2280章 大明鎮海王(大結局)

  昌黎縣下河屯。

  下河屯這個地方在半個多世紀之前那是默默無聞的一個小村子,因為地處渤海邊,故而那個時候村裡的村民多以煮鹽為生。

  但偏偏又不是灶戶,故而煮鹽都是非法的,只能夠將鹽賣給那些私鹽販子,價格很低,也很辛苦,艱辛度日,是周圍十里八鄉最窮苦的地方。

  然而到了現在,下河屯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以前海邊煮鹽的灶台等等早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港口,儘管不是深水區,無法停泊大型的船隻。

  但只要肯投入,這裡依然修建起了能夠停泊千噸輪船的港口和碼頭,得益於大明京津地區的繁華與發展,這裡的港口和碼頭也是變得無比繁忙,承擔了部分京津地區對外的貨物運輸。

  下河屯村里這裡的規模也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僅僅只是一個破爛的小村子,但是到了現在嫣然已經變成了一個人口稠密、繁榮熱鬧的小鎮。

  以前的茅草房、爛泥房現在也是變成了一棟棟鋼筋水泥的房子,建設的整整齊齊,外牆刷上各種顏色的油漆,看起來漂亮多了。

  有些牆上甚至於還有人在上面作畫,讓整個村子看起來就充滿了活力。

  至於這下河屯,不,現在已經改叫下河鎮了。

  至於這下河鎮的村民也早已經大變了樣子。

  這裡處在京津地區的外圍區域,緊隨著京津地區的發展,也是迅猛的發展起來。

  有人開工廠、開商行,有人跑海運,開輪船,也有人走南闖北的闖蕩,如同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巨變。

  這裡出了很多的大工廠主、商行老闆,輪船老闆、大莊園主、大種植園主等等,也是讓下河鎮這裡變得無比富裕起來。

  家家戶戶門口停放的汽車,還都是不錯的牌子,奔馳寶馬也都隨處可見,一條條道路寬敞而整齊,還都裝上了路燈。

  各種各樣的公園、足球場、運動場等等也是非常多,能夠看到大量在裡面揮灑汗水的大人和孩子。

  漂亮的學校,裡面傳來嚷嚷的書聲,稚嫩而充滿了活力。

  在一處處空地這裡,大量的老人聚集在一起,回憶著以往的一幕幕,不斷的指著一處處地方,說著大幾十年前這裡的一切。

  劉晉慢慢悠悠的行走在下河鎮,這裡發生的變化實在是太大、太大了,自己多年沒有回來,很多記憶中的地方都已經找不到了。

  自己上次回來還是自己母親去世時回來守孝在這裡住了三年的時間,算算時間,這都已經幾十年前的事情了。

  這裡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以至於劉晉都有些找不到東南西北了,自己記憶之中的下河屯早就已經消失不見了,就如同這個時代大明的無數村莊一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巨變。

  「變化可真大啊!」

  劉晉一邊說也是一邊感嘆的直搖頭。

  這時幾個小孩子拿著足球嬉戲打鬧,足球來到劉晉的腳下,劉晉輕輕的撿起足球看著幾個孩童。

  「老爺爺,能不能把足球給我們?」

  幾個孩童來到劉晉的身邊,很是有禮貌的說道。

  他們好奇的看著眼前的老人,這個老人似乎好像不是他們周圍的老人。

  「好,好!」

  劉晉笑著將足球遞給這些孩子,無論是這孩童,還是周圍的這些大人,一個個現在都不認識自己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