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會議的氣氛是很融洽的。溫暖的黃色燈光下,身為主人的北伐軍總司令韓小波,揮手示意勤務兵,給下首的端坐的幾位中年人倒上了軍用咖啡。

  「對於關寧軍的安置工作,皇上早有旨意的。」

  端起綠色缸子隔空示意,然後輕輕嘬了口苦澀的黑咖啡,韓小波繼續說道:「祖大壽善行,吳三桂毅忍。將來,像西域、高麗、天竺這些地方,在在都要用兵。你們關寧軍是有大用的。」

  下首幾個關寧將領,聞言心中頓時一塊大石落地。

  說實話,自建虜入關以來,關寧軍上下也是不得安生。不但派出一部分軍力去京城打保衛戰,東邊也得防著山海關的安危。

  而後,局勢突變。先是建虜倉惶撤出關外……雖說李繼春部封鎖了燕山至天津一線的消息,但關寧集團盤踞關外這麼多年,僅僅從關外的各種渠道,就能得到三屯營一戰的大概情報。

  再往後,皇上一夜間掛了樹枝,李自成進京。

  眼花繚亂的局勢,城頭變幻的旗幟,這一次真的令關寧集團目不暇接。

  何去何從?

  巨大的壓力面前,舉棋不定的關寧集團,分別向京城和天津派出了規模相等談判使團,用以收集信息。

  來天津的使團代表,是時任前屯副將的祖澤盛……這位是祖大壽的侄子。其餘使團中的重要人物,還有關寧軍另一個大山頭,吳三桂的親兵家將吳徹。

  使團來到天津,隨即就得到了韓小波接見。見面後的韓小波也非常熱情,端著咖啡杯,就把曹皇帝的善意釋放了出來。

  聞言,關寧這邊也是鬆了口氣。要知道,來之前關寧上下,可是判斷天津方面不會有好的招降態度的。

  答案很簡單:既然曹燕能打敗建虜,那麼對於被建虜多年壓制的關寧集團,必然缺乏應有的尊重。

  所以韓小波這邊釋放善意後,一干談判代表都鬆了口氣,紛紛抱拳行禮,一疊聲稱頌曹皇帝寬宏大量,韓大帥世勇無雙。

  一通諂詞過後,代表團團長祖澤盛,有意無意地和副使吳徹對了個眼神。然後,吳徹乾咳一聲,抱拳說道:「末將大膽,有句話不知當問不當問。」

  韓小波擺擺手:「都是軍人,有話直說。」

  「敢問……關寧上下投了大燕皇帝後,就食之地於何處?」

  「哈哈哈。」

  韓小波聞言,仰天大笑一聲:「此事易爾,左右拿筆墨。」

  話畢,韓小波當著下首眾人的面,刷刷刷幾筆寫就一封信,再用火漆封邊,交給了祖澤盛:「一切都在信里了,你帶回去,給你家將主一看便知。」

  祖澤盛珍重收起了信。

  「還有些皇上賞賜給關寧軍的禮物,你們一併帶回去吧。」

  「關寧上下銘感五內!」

  就這樣,當晚,發生在京城中的一場會面如約完成。而奔赴天津的關寧代表團,也於第二日一早,回返山海關。

  來的時候,代表團是有帶一些財貨做為拜會韓大帥的禮物的。不過回去的時候倒也不虧,代表團拉了兩大車的賞賜,貨箱堆得滿滿,反倒是賺了。

  這一天,是十一月五日。李自成入京後的第十五日。

  ……

  與此同時,遠在京城的另一個關寧代表團,也帶著李自成集團的誠意和官職,踏上了返回山海關的道路。

  此刻的北方情勢,又演化出了一個三角形的對峙局面。然而,看似最為穩固的結構,實則脆弱不堪。李曹吳三方之間的脆弱平衡,用不了多久,就會徹底打破。

  就在三天後的十八日,李自成早朝時,出現了一件驚天大事:國師掛印而去。

  聞知消息後極度震驚的大順皇帝李自成,和同樣震驚的臣子們,一路快馬加鞭,從紫禁城踏馬而至。

  當皇帝衝進情報司的大堂後,看到的就是吊在屋樑上的國師大印,以及靜靜躺在案几上的信封。

  打開信封,抽出信紙,自小讀過私塾的李皇帝,顫抖著念出了其上文字。

  信的內容很簡單。周大國師言道,如今李闖王功業已成,當日鐵傘門和闖王約定業已完成,雙方都得到了各自想要的。

  接下來,周道掌就要尊掌教真人法旨,率眾道徒,回山修煉大道玄功去也……俗話說大道無情,未免君臣之間再有俗世羈絆,周道長只好不辭而別。

  信的最後,周道長臨別之際,留辭半闕,以為紀念:「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以上。

  看完國師留言,大順皇帝仰天長嘆一聲,久久不能言語。這一刻,他仿佛感到有什麼重要的東西丟了,心中突然空蕩蕩的。

  心情極度差勁的李自成,最終還是率領群臣,一路返回皇城。

  就在他們經過長街時,卻看到了一幕悽慘場景:一個下肢鮮血淋漓的商人,被如狼似虎的闖軍拖至當鋪門前,當場就要把家產全部當掉。

  如若不然,便當街拷打。

  默然不語良久,李自成扭頭,對他身邊最重要的將領劉宗敏說道:「何不助孤做好皇帝?」

  坐在馬上,目視前方的劉宗敏,毫無磕絆地回出了歷史上那句名言:「皇帝之權歸汝,拷略之威歸我,無煩言也。」

  我現在是集團內部廣大參與發財將士的代言人,皇上你他媽別煩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