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啟元年,國朝對各項賦稅徵收情況,涉及田賦、人丁、關稅、鹽稅、茶稅……」在這等氛圍下,錢肅樂走上前,拿起一摞案牘,就神情嚴肅的朗聲說道。

  既然是推行維新變法,那就要講事實擺依據,叫大明的權力中樞層面能夠見到,他們在過去有不少人反對的事情,究竟能給大明帶來什麼,推行新政,不是小孩子過家家,這是一個牽扯層面極廣的事情。

  崇禎皇帝既然選擇做了,就必須要把此事做紮實,否則存在任何的疏忽和紕漏,就會導致不好的事情發生。

  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方維新(2)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隨著內務府諸大臣和官員,將涉及財政層面的案牘一一宣讀,乾清宮正殿的氛圍,卻開始變得耐人尋味起來。

  「陛下,內務府整理的這些案牘,分明是在斷章取義。」在張肯堂宣讀之際,溫體仁從朝班中走出,作揖行禮道。

  「就像人丁稅,從孫傳庭藐視國法,公然違背祖制,於河南推行所謂的攤丁入畝,就引起極大的公憤。

  人丁稅乃是重要的賦稅之一,是牽扯國朝的根本所在,可是孫傳庭卻為了自己的仕途,根本就不顧及這些。

  從河南試行攤丁入畝以來,到現在擴展到北直隸和山東兩地,來京告御狀者不斷,倘若繼續這般下去,縱使國朝能徵收較多的人丁稅,可大明的社稷根脈,也在遭受破壞啊。」

  「溫閣老,你說這話就不對吧。」

  本在聆聽的畢自嚴,見溫體仁出來打斷,當即皺眉道:「攤丁入畝之政,是確保國朝所定賦稅的延續,本輔倒是覺得孫傳庭試行之策,沒有什麼不妥的。

  土地多的,多交人丁稅。

  土地少的,少交人丁稅。

  沒有土地,不叫人丁稅。

  這難道有什麼不對的嗎?

  從萬曆朝後期開始,我大明治下各地,就頻繁的出現災情,這使得國朝治下的自耕農群體銳減。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國朝徵收的賦稅規模,就一直處在持續下降的趨勢,為此國朝先後攤派遼餉、剿餉、練餉等,以緩解國朝財政的壓力。

  可是這樣一來,卻造成更為嚴重的問題,實際攤派徵收的稅收,沒有增加太多,可地方上的矛盾卻日益激化。」

  賦稅徵收,這是一個亘古不變的話題。

  不管是在大明也好,亦或是其他朝代,想要確保國朝的正常運轉,就必須要有一個健全的良性循環框架。

  賦稅應當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可是每每到王朝後期,賦稅徵收的崩壞速度,超出了尋常人的想像。

  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本原因。

  就是既得利益群體,不願將自己名下財富,拿出來一部分繳稅,甚至想方設法的偷稅漏稅,這就會滋生出嚴重的壓榨趨勢。

  吵吧。

  鬧吧。

  見到眼前這一幕的崇禎皇帝,雙眼微眯起來,這就是他為何不亮明維新變法的大旗,一直按著他的意願做事的原因。

  大明滋生的弊政、頑疾、毒瘤,並非是一年兩年形成的,這是幾十年,甚至更久,一點點堆積出來的。

  不打破某些罈罈罐罐,就像實現剷除這些毒瘤的構想,本就是不現實的事情。

  可是崇禎皇帝是大明天子,他不能把自己的鍋砸掉,一旦是那樣的話,崇禎皇帝就不會有好下場。

  「人丁稅想要調整,那也是朝廷的事情,他孫傳庭就是河南巡撫,有什麼資格能去做這些事情?」

  迎著畢自嚴的注視,溫體仁繼續說道:「現在就因為他試行的攤丁入畝,導致國朝層面很是被動,甚至激化北直隸、河南、山東等地矛盾。

  倘若對待這一現狀,朝廷不儘快的解決好,只怕昔日山陝等地,所爆發出的流賊叛亂,就會在上述之地出現啊。」

  「簡直是不可理喻。」

  徐光啟皺眉上前,看向溫體仁,「按照溫閣老的意思來講,就算是利國利民的良政,就因為讓部分群體蒙受損失,那就是十惡不赦的惡政了?

  本輔倒是想要問問,溫閣老究竟是怎樣想的?為何對攤丁入畝一事,抱有這般大的敵意和曲解。

  倘若是這樣的話,那溫閣老是不是覺得衍聖公也是錯的,要知道擴大攤丁入畝的提議,是衍聖公上疏提出的。」

  廟堂是複雜的。

  別看在大明的朝堂上,聚集的京官就那般多,可是在他們的背後,卻站著一個個的小群體,而在外人不知道的前提下,這些小群體,就可能彼此間聯繫起來,形成一個個較大的利益集團。

  新政為何難以推行?

  根源不就是觸碰到利益了。

  這些現存的利益集團,不希望自身的利益,受到新政的影響遭受損失,這也是新政最難以維繫的根本。

  維新變法難啊。

  崇禎皇帝深切的明白,他所構想的新政,必然需要啟用一批批的新人,去不斷地革掉既得利益的根脈。

  就像內務府聚攏的這批人才,或許適合初期的維新變法,可是等到了新的階段,就會變成繼續推行的絆腳石。

  為何?

  還不是利益使然嘛。

  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下的,是需要有來往的,是有人情世故的,在這種聯繫下,就必然產生利益。

  乾清宮正殿的爭吵,開始擴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