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削弱遼東義軍、朝鮮、建虜等部的勢力,讓區域戰爭和衝突,始終維繫在一個動盪的境遇下。

  與此同時,還能在新接收的遼南諸衛,逐步吸納一批人口安置,在這種基調下,大明處在較高層面,進行有利於自己的部署和謀劃。

  「這件事情關係重大,並非我等所能決斷的。」

  劉興祚收斂心神,迎著金鉉的注視,開口道:「此事必須要呈遞御前,要讓陛下知曉此事才行。」

  「此事肯定要呈遞御前。」

  金鉉朗聲道:「但是劉帥,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情,陛下在知曉遼地變局之初,就決定遷移人口,到唐王移藩的濟州島,究竟是怎樣想的?」

  「本帥不知道。」

  劉興祚皺眉道。

  「不,劉帥知道。」

  金鉉道:「陛下想拿下朝鮮,只是朝鮮畢竟是大明的藩屬國,就這般直接的拿下,肯定是不好的。

  有損大明國威。

  所以才用這種迂迴的方式,逐步的實現這一謀劃,殺韃令的本質,就是在這一整體謀劃下,持續性的削弱進犯朝鮮的建虜,與此同時也削弱朝鮮的元氣。」

  「你是什麼意思吧!」

  劉興祚皺眉道。

  「這件事情要呈遞御前,但是要等到促成以後再呈遞。」

  金鉉開口道:「現在國朝的情況,劉帥心中也是清楚的,我們作為臣子,要懂得替陛下分憂,想一些能做的事情,必須要做好才行,否則只是提出想法,叫陛下去聖裁的話,那反倒是愚昧的表現。」

  劉興祚道:「金參贊,你這分明就是在玩火!」

  「玩火又能怎樣?」

  金鉉渾不在意道:「只要我等是忠誠於陛下,忠誠於社稷,就算做的事情,違背一些所謂的道義,那也是正確的,此事劉帥是否要和我一起做?」

  第八十八章 新舊衝突(1)

  責任與擔當,對於大明的官員隊伍,其實是較為欠缺的,根源就是過去的黨爭,導致風氣變壞了,變差了。

  太多的人做官,是為了仕途,為了利益,從而忘卻了初衷。

  大明官場就像一個大染缸。

  崇禎皇帝清楚的知道這些,為此做出很多調整和部署,讓大明的實幹派,不會遭受不公的待遇。

  「徐卿,你要照看好自己的身體啊。」

  崇禎皇帝神情感慨,看著消瘦不少的徐光啟,伸手說道:「坐吧,這裡就咱們君臣,有什麼話就坐下聊吧,不必過分恪守禮制。

  你這個內閣首輔,做起來不容易。

  朕心裡也清楚。

  當前朝野間的情況,看似是比較平穩,實則卻暗涌不斷,他們爭議的地方,反對的地方,無非是朕閉塞言路,乾綱獨斷之類的。」

  「陛下,事情絕非您想的那般簡單。」

  徐光啟拱手作揖道:「國朝面臨的處境,其實很不好,河南試行的攤丁入畝,陝西試行的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形成的輿情和爭議很大。

  進京告御狀的人,很多。

  朝中有司的一些官員,表面不說什麼,背地裡卻在推波助瀾,倘若這些事情不妥善的進行解決,那遲早是要出大問題的。」

  其實維新變法推行至今,從某種意義上去說,已經是推不動了。

  在舊問題沒有全面得到解決前,過去維新產生的紅利,算是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崇禎皇帝很清楚這些。

  想在大明繼續深化改革,就必須將先前的謀劃部署,都扎紮實實的做好,通過擴大內外需求,讓涉及的各個群體享受維新紅利,繼而帶動更進一步的改革。

  持續開海是為了此事。

  軍火貿易是為了此事。

  支持研製是為了此事。

  發展國營是為了此事。

  大搞基建是為了此事……

  崇禎皇帝在用他的方式,來有效轉移矛盾,讓內部的一些謀改事項,不會引起較大的反應,甚至出現叛亂。

  利益嘛,是能進行替代的。

  可縱使是這般吧,依舊無法掩蓋一些問題。

  「徐卿,朕就問你一句話。」

  崇禎皇帝正色道:「鹽政整頓,拔除火耗,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這些試行的新政,對於國朝,對於社稷,對於百姓,究竟是好?是壞?」

  大明現在的矛盾究竟是什麼,崇禎皇帝比誰都要清楚。

  說到底這就是新舊之爭。

  經濟構架的轉移,不是說說那般簡單的,即便是到現在,不說別的地域,單說大明的北方諸省。

  依舊存在很多阻撓勢力,不想順應改革的浪潮,不想參與產業發展,不想參與對外開海,他們的眼睛裡只有土地。

  千百年來傳承的小農經濟,想要逐步向工業經濟靠攏,可不是說說那般簡單,背地裡摻雜的事情太多,受影響的群體太多,牽扯到的層面太多。

  核心只有一項。

  那便是特權!

  崇禎皇帝想要逐步打破特權,讓大明過去欠下的歷史帳,能逐步的彌補回來,繼而回歸到正常的道路上。

  維繫絕對的公平,是不現實的事情,不過崇禎皇帝想要維繫相對的公平,至少不讓黑暗成為主流。

  可是這件事情太難了。

  「陛下,這些新政都是好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