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崇禎四年的科舉,在忙碌的狀態下安然結束,對這一屆科舉高中者,崇禎皇帝並沒有多干預什麼。

  畢竟想要謀改科舉制度,並非朝夕所能辦成的,與其做惹眾怒的事情,倒不如逐步的滲透改變。

  像辛未科的狀元陳於泰,榜眼吳偉業,探花夏曰瑚皆進翰林院,被崇禎皇帝下旨做些具體性事宜,待考察一番後再決定新的政務。

  「自吏治新規明確後,不提此次在朝清查出的事情,朕發現很多地方,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崇禎皇帝端起茶盞,呷了一口,看向韓繼思說道:「吏治不清,就算朕做的再多,朝廷做的再多,都無法改變大明的窘境。

  像內閣大臣周延儒、徐光啟奉旨離京清查歷年賑災諸事、清查地方火耗,這終究只能做一次,不可能讓他們長期遠離中樞,去做這些本屬都察院的事情。

  朕有意讓這批新晉的兩榜進士,到都察院出任巡察御史,直屬於都察院左都御史,以中樞的名義,不定期的對地方展開巡察,就像當初在山西等地所做諸事一樣。」

  「陛下,在當前這種朝局下,貿然做出這等舉措,只怕會加劇朝局的動盪。」

  韓繼思想了想,拱手作揖道:「何況所調進都察院的人,有不少在吏部那邊,都已經明確要下放到地方去……」

  「加劇朝局動盪,事情就可以不做了?」

  崇禎皇帝重頓茶盞,皺眉道:「難道我大明的吏治不清,就不會加劇社稷動盪嗎?這等簡單的道理,你這位左都御史還不清楚嗎?

  地方存在多少冤屈?

  地方存在多少弊政?

  地方存在多少紛爭?

  如果這些現象都不存在,那我大明的吏治何至於此會這般?

  這只是一個開始,以後大明每定一屆兩榜進士,都要挑選一批補進都察院,就專司中樞巡察之事。

  朕就是要通過這些兩榜進士,來好好的去各地看看,去各地深查,把那些不法事全都查清楚。」

  中央巡察,是崇禎皇帝所定的一把利器,他要通過一批剛進仕途的新人,去對付官場的老油子,特別是那些隱藏極深者。

  哪怕所派的中央巡察隊伍,一半以上都沒能查出什麼,可剩下的那部分能查出問題,也是能解決不少問題的。

  剛邁進仕途的官員,還沒有被大明官場的風氣所沾染,或許在這過程中,會有一批墮落下來,可依舊堅挺的那部分,就是值得信賴的臣子。

  「這件事情就這樣定了。」

  崇禎皇帝繼續說道:「待這批官員補進都察院後,就到山陝兩地去,給朕明察暗訪,看看有多少不法事,看看有多少漏網之魚!!」

  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北之爭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極好的詮釋了當下的大明,法紀失去震懾和約束,就會讓吏治崩壞,繼而衍生出更多的問題。

  「大哥,您說錢謙益他們,為何要設宴邀請我等?」吳襄一身便服,騎馬前行,不解的看向祖大壽詢問道。

  「據我所知,這幫東林黨人最瞧不起的,就是我等武夫出身嗎?莫非是想通過咱們提督衙門,做些什麼事情不成?」

  「瞧不起歸瞧不起。」

  祖大壽神情冷峻,似笑非笑道:「不過迫於當前漕運的變動,特別是天津那邊持續的開海通商,導致江南諸省的海貿收縮不小,所以他們就想做些事情。

  現在琉球鎮那邊,以鄭芝龍為首的群體開始勢起,替朝廷把守著海疆要鎮,使得進出大明的歐羅巴各國海商不斷增多。

  這幫東林黨人啊,嘴上仁義道德,實則卻都是利己者。

  何況他們背後站著的人,都是士紳、大地主、海商,你說他們這個時候,選擇邀請我等能為了什麼?」

  「為了銀子!」

  吳襄嗤笑道:「跟我心中所想的一樣,不過錢謙益他們邀請我等,又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呢?

  雖說咱們提督衙門掌著漕軍,可漕運大權卻在漕運總督府,充其量在調度漕軍上,我們能做些事情。」

  「有這些就足夠了。」

  祖大壽雙眼微眯道:「現在得天子支持的開海地域,除了天津直隸州外,也就登萊兩府做得較深些。

  像遼東所明確的諸港,只能跟天津港進行對接,北上的歐羅巴各國海商,根本就無法前去這些港口。

  如果咱們漕軍這邊,要出現一些問題的話,繼而影響到漕運調度,那朝廷是否會多開闢些地域,增設海貿航線?」

  吳襄臉色微變。

  對祖大壽所講的這些,吳襄先前從沒有想過,如果漕軍該出現任何問題,繼而影響到漕運調度,那他們必然會受到嚴懲。

  畢竟漕運的重要性,吳襄心裡是清楚的。

  儘管現階段的大明,在對外開海通商一事,已有銳不可當之事,但海貿航線的開闢和運轉,卻並沒有影響到漕運。

  恰恰相反,因為天津直隸州的持續發展,使得內運河經濟命脈不斷增強,以從江南諸省治下,北上運輸大批瓷器、絲綢、茶葉等海外緊俏品。

  淮安府城,某處會館內。

  祖大壽、吳襄在幾名青衣小廝的引領下,走進這裝潢奢華的正堂內,以錢謙益為首的十餘眾人,紛紛從官帽椅上起身,笑著朝祖大壽他們走來。

  「祖提督能屈尊赴宴,老夫心裡甚是歡喜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