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明的核心統治基礎,是基於讀書人這一主體,以相對龐大的官紳等群體為延伸,統御著更龐大的底層群體,繼而構建起的一套完整統治體制。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治下各領域資源,都朝一小撮群體傾斜聚集,讓多數人沒了生活保障。

  一旦出現災情、戰亂等催化狀況,就會逐步點爆積攢的怨氣,直到大明轟然倒塌。

  時下崇禎皇帝所做的事情,就是在這等駁雜、混亂的秩序下,逐步進行梳理,開闢新領域分配,讓大明能持續的穩定下來。

  其中的難度有多大,掣肘有多深,唯有崇禎皇帝一人清楚。

  這也使得崇禎皇帝的內心深處,很多時候都有些羨慕,占領遼南部分疆域的李自成。

  戰爭終究不是主旋律,穩定才是民心所向,這一點在飽受戰亂之苦的遼東,可謂得到真實的寫照。

  遼南,蓋州城。

  「崇禎小兒在京城不是創設軍機處,以總攬平叛事嘛。」

  李自成穩坐在帥椅上,拿著旱菸袋,環視堂內眾人,朗聲道:「那咱們遼東義軍也要總攬軍機要務,以確保在遼東複雜的局勢下,針對明軍和建虜兩方,明確相應的軍制,以確保局勢的穩定。

  本帥決定創設樞密院,由本帥兼領樞密使,下轄七大學士,輔佐本帥統籌全軍,以更好的讓遼東義軍發展。

  從即日起,遼東義軍所轄各部大軍,都要接受樞密院的調遣,一應軍令調度,皆從樞密院下發。」

  楊方興、裴雄虎、李鐵山等諸文武,聽聞李自成所言,無不露出各異的神情,似這等事情他們先前毫不知情。

  縱使頗受李自成倚重的楊方興,對李自成所謀劃的這一切,那絲毫口風都沒聽到,李自成所統遼東義軍要謀改了。

  李自成拿著旱菸袋,繼續說道:「當前復州和蓋州兩地,悉數被我遼東義軍收復,相應的募兵和分田,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

  不過在此期間也出現不少問題,這都是所奉軍制不明所致。

  先前本帥聽一位高人講過,想戰勝所面臨的對手,就要吸取對手的精華,摒棄掉他們的糟粕。

  所以咱們遼東義軍,不僅要吸取明軍的精華,還要吸取建虜的精華,但是啊,他們的糟粕卻不能學!」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楊方興神情感慨,看著侃侃而談的李自成,心裡卻生出一些唏噓,沒想到自家主公還熟讀聖賢書。

  只是楊方興哪裡會知道。

  李自成所說的高人,恰恰是他罵的最狠的崇禎皇帝。

  沒辦法。

  為增強泛遼東戰略的凝聚性,真正限制住建虜擴張勢頭,確保大明在遼地的安穩,崇禎皇帝特意為流放遼地的李自成,謀劃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造反綱要。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想要讓大明變得安穩,那就要托住強敵,儘可能多的搶奪時間,來逐步推動大明境內的變革維新。

  崇禎皇帝不是沒有想過,他一手培養的李自成所部,有朝一日變成大明的敵人,那又該怎樣?

  但是他沒有其他選擇。

  畢竟時間不等人。

  不過在崇禎皇的眼裡,李自成所部更像是謀改維新的先驅,替大明在遼地積蓄力量,來探索革新道路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李自成所部勢力,就是大明的磨刀石。

  如果最後真技不如人,那就怪不得別人,不過崇禎皇帝的內心深處,也有十足的信心,來面對後續所處的多樣化局勢。

  李自成侃侃而談道:「基於這樣的前提吧,本帥決意整飭遼東義軍,明確專司征伐的野戰軍,專司守備的駐防軍。

  以老營作為野戰軍根脈,創設前、後、左、右、中五軍營,各營暫轄2萬兵馬,專司對外征伐事。

  設權將軍、副權將軍、制將軍、果毅將軍、威武將軍、都尉、掌旗、部總、哨總各級將校。

  本帥親率遼東義軍中軍營,裴雄虎擢前軍營權將軍,李鐵山擢後軍營權將軍,柳常忠擢左軍營權將軍,陳大忠擢右軍營權將軍!」

  被點名的裴雄虎、李鐵山、柳常忠、陳大忠紛紛起身,向李自成表明相應態度,表示定會絕對服從樞密院調遣。

  身處在這等亂世下,向來是時勢造英雄,像裴雄虎、李鐵山之流,過去皆是籍籍無名之輩,然在死人堆里殺出來,還能活下去,就會讓他們有所改變。

  對裴雄虎、李鐵山他們的效忠宣言,李自成露出欣慰的笑容,麾下有這10萬專司對外征伐的野戰軍,那他所統地盤就會很穩定。

  想到這裡,李自成繼續道:「野戰軍算是明確了,那接下來要說的就是駐防軍,日後我遼東義軍所控地盤,要明確軍政分離。

  文官治民,武將鎮守。

  文官那套東西,本帥就不跟你們講了,事後和楊相商榷議定,現在就說說這地方駐防軍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自李自成統率著遼東義軍,從建虜手裡奪走復州和蓋州兩地,愈發覺得崇禎皇帝當初跟他講的那些,是何其英明的存在。

  這也讓李自成的內心深處,對崇禎皇帝愈發恐慌,覺得自己在崇禎皇帝面前,就像是被剝光了一般。

  「本帥決意撤衛設府,創設復州府和蓋州府,設復州防禦使、蓋州防禦使,以統轄兩地駐防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