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外針對朕所想的這些,司禮監尊奉朕的旨意,進行相應的篩選和羅列,哪些事情是好操作的,哪些事情是難辦的,都進行了標註。

  等卿家離宮時,這些都會交付到卿家手中。」

  崇禎皇帝心裡當然清楚,自己所講的那些,對湖廣這個地界,究竟代表著什麼,所以他從沒想過一口吃成胖子。

  如果說李邦華赴任湖廣,能按照他所構想的部署來辦,那麼利用五年的時間,結合湖廣本地的情況,是能將其逐步落實的,至於是否在這五年內,能夠見到成效,崇禎皇帝心裡並不在意。

  這五年見不到成效,那在下個五年能見到,也是可以的,至少這代表著湖廣境內,有著相應的改變。

  大明整體的階段性謀改。

  大明地方的階段性謀改。

  是崇禎皇帝所構想的路線,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叫敵對勢力劈開,能將矛盾點分散,那大明就能逐步改變。

  「臣定當盡力。」

  李邦華硬著頭皮道。

  「卿家,不是盡力,是必須。」

  崇禎皇帝走上前,輕拍李邦華的手臂,說道:「朕知道,想做好這些事情,難度很大,壓力很大。

  可現在的大明,真的是等不起了。

  如果說卿家都要知難而退,那人人都是這般的話,大明想要中興,想要排憂解難,無疑是難如登天啊。」

  李邦華的神情變了,看著天子堅毅的神情,堅定的態度,當即作揖道:「臣謹遵上諭!」

  「對了,卿家在離京赴任時,還要攜帶兩份密旨。」

  崇禎皇帝彎腰攙扶起李邦華,繼續說道:「是朕給福建總督方孔照,兩廣總督熊文燦的,他們到任以後,在地方要做的事情也不少。

  朕知道。

  朝中有司的不少人,對天津開海通商一事,那多是存有詬病和反對的。

  說什麼的都有。

  但是開海通商一事,必須要堅定的走下去,這是為國庫開源的良策,是減輕大明治下百姓負擔的良策。」

  李邦華皺眉道:「陛下是否想過,倘若人人都見到開海通商,所帶來的利益,那大明治下的土地,又靠誰去種呢?」

  大明重農抑商的思潮,其實是很嚴重的,像李邦華這等大臣的想法,其實還有很多。

  崇禎皇帝反問道:「那不開海通商,大明治下的土地,就能確保都有人種嗎?」

  李邦華:「……」

  面對天子所問,李邦華一時無言。

  他清楚天子這般問,潛在的意思是土地兼併,是各地災情,其實有很多事情,有很多弊政,大明統治階層的群體,不是不清楚。

  但是清楚歸清楚,能不能說,要不要說,敢不敢說,該不該說,就成了很多人所顧忌的因素。

  「朕知道在大明治下,存有很多流民,存有很多破產的百姓。」

  崇禎皇帝撩了撩袍袖,開口道:「想妥善安置這部分群體,以確保地方秩序安定,根本就沒有更好的辦法。

  土地,都是有主的。

  讓他們種了,就會讓別的群體受損。

  既然這條路走不通,那為何不能興辦官辦諸廠,叫他們集中起來,靠自己的雙手,去賺取養家餬口的錢財呢?」

  李邦華沉吟片刻,皺眉道:「這件事情只怕會很難做。」

  「難做,那就慢慢做。」

  崇禎皇帝也不氣惱,微笑著說道:「萬事開頭難,若事事都以此來搪塞,那治理大明就成了空談。

  朕也是第一次當皇帝,也是第一次統御天下,其實有很多事情,都是在摸索中不斷前行的。

  朕希望卿家能牢記這一點。

  做錯了事情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是錯的事情,卻頑固的堅守,我們都要勇於去披荊斬棘,這樣才能叫大明越來越好。」

  了解大明的現狀,讓崇禎皇帝明白一點,要改變大明的意識形態,要改變大明的諸多觀念,唯有將這件事情做好,那大明才有可能改變。

  想辦到這一點,就要有人去做實事,他這位大明天子,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給這些人撐腰。

  第二百四十九章 風起遼東

  當前的大明朝堂是盤大棋,下好了,能延緩大明傾斜的速度,下壞了,會加劇大明傾斜的效率。

  面對這樣一盤大棋,崇禎皇帝想獨當執棋者,只可惜文官群體不會同意。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想拔除掉這樣的糟粕,並非是件容易辦到的事情。

  「陛下,臣出任東閣大學士,進內閣佐政,懇請陛下明示,應主抓哪方面的政務?」

  周延儒神情恭敬,作揖行禮道:「臣此前在軍機處任職,都是陛下決斷,臣才有所作為的。

  這突然去了內閣,有些事情,臣心裡難免彷徨,不知該……」

  你這個老狐狸,嘴倒是挺甜的,借著先前在軍機處任職,來向朕討要權柄了。

  崇禎皇帝倚靠在龍椅上,面露笑意,看著吹捧自己的周延儒,心裡卻暗暗冷笑起來。

  溫體仁也好。

  周延儒也罷。

  崇禎皇帝是了解的,二人的能力是有,然功利心很強,是徹頭徹尾的政客,不能簡單歸類於帝黨。

  崇禎皇帝心目中的帝黨大臣,應當是具備一定眼界,開明,務實,肯干,有公心,能為社稷分憂,為萬民謀福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