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彼時的乾清宮。

  「李卿,先前涉及山西之事,你坐鎮處置的很好。」

  崇禎皇帝面露笑意,看向眼前的李邦華,說道:「若非有你們在山西,恐不知還會生出什麼亂子。

  就肆虐的流寇勢力,一旦知曉山西之亂,那必然會大舉侵掠山西,到時整個山陝之地,必將亂成一團啊。」

  「陛下謬讚了,這些並非臣等之功。」

  李邦華作揖行禮道:「若非有陛下之決心,恐整頓山西官場,不會取得當前的成效,山西也不會儘快平亂。

  只是陛下……在山西那邊,所追查的地方官較多,縱使是吏部這邊,增補不少官員,以補上空缺,可山西……」

  聽著李邦華所講這些,崇禎皇帝便知曉李邦華的心裡,在擔心一些什麼,畢竟當前陝西那邊,是那樣惡劣的局勢。

  一旦說有大批流寇叛軍,侵掠進山西境內的話,恐針對流賊的平叛勢頭,就將會變得更為被動。

  這也是李邦華先行歸京,而劉鴻訓暫留山西,處理掃尾事宜的原因吧?

  山西這次鬧的動靜很大,牽扯到的層面很多,甚至治下的晉藩、代藩一事,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張之極雖說兼領理藩院尚書,不過有很多事情,並非是特設一個新衙署,就能立時得到解決的。

  特別是現階段的山陝兩地,那種複雜特殊的局勢,真要是一股腦把事情都做了,那是會發生大麻煩的。

  想到這裡的崇禎皇帝,看向李邦華,開口道:「先前為確保北直隸安定,朕特設直隸巡撫,罷黜宣府、保定、順天等巡撫職。

  這勢必會影響到山西的一些層面。

  所以朕打算更換山西巡撫,叫劉鴻訓這位軍機處大臣,兼領山西巡撫,坐鎮山西平穩局勢,掃平各府縣的匪賊,治理好整個山西。」

  「陛下……臣以為此議可行!」

  李邦華忙作揖道:「就山西治下各府縣,當前這種複雜局勢,朝廷的確需要譴派重臣坐鎮。

  然譴派的重臣,必須熟悉山西情況,不然沒有把握好方寸,恐整個山西境內,又將會引起新的風波。」

  奉旨趕赴晉地查案,期間所經歷的種種,叫李邦華見到了很多,也叫李邦華想了很多,這間接也叫他改變一些。

  見自己的想法,李邦華非但沒有反對,相反還很支持,崇禎皇帝略有詫異,不過心裡想了想,也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磨礪(1)

  大明其實並不缺能臣幹吏,亦不缺敢為社稷而死之輩,怎奈『黨爭』二字,卻叫官場變成了大染缸,叫天下失去了秩序,身處這等環境之下,漸漸的,一些人心死了,開始跟著和光同塵了。

  想要拯救搖搖欲墜的大明,並非是簡單的開源節流,解決大明財政危機,另一個根本所在,就是在人上。

  大明的文官群體,其實是一個複雜的存在,並不能簡單的去用,非黑即白去定義,畢竟人性是複雜的。

  山西那邊的事情,想要得到有效解決,還需些時間去走流程,崇禎皇帝心裡並不希望,劉鴻訓留守山西,有任何官面上的質疑。

  劉鴻訓是有能力的,有治國之才,然性格有些剛正不阿,不擅權術算計,就時下朝堂風氣,並不適合待在朝中。

  恰恰是派到地方上去任職,或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也就是劉鴻訓這個人,並不在意個人榮辱。」

  看著李邦華離去的背影,崇禎皇帝輕嘆一聲,「但凡是換一個人,即便曾被受牽連免職流放,但曾經是那般的高位,現在卻要屈就一地巡撫,恐此事亦不少說通。」

  劉鴻訓就任山西巡撫一職,若是能順利推進下去,對崇禎皇帝的整體謀劃,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

  整頓山西官場。

  恢復山西秩序。

  設立賑災行署。

  能將這些方針落實下來,那山西就不會再亂下去,這為後續平叛流賊,減輕陝西方面壓力,試行所謀的一些新政,都夯築了一些基礎。

  不過山西若能變好,那對整個平叛流賊的局勢,卻是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畢竟山陝緊挨著。

  一個是全國性的。

  一個是地方性的。

  不管從那個角度來講,劉鴻訓就任山西巡撫,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這也叫崇禎皇帝堅定決心,必須叫此事儘快落成。

  「皇爺,直隸和山東兩地,所設的賑災行署,呈遞了幾封奏疏。」王德化捧著奏疏,走進東暖閣,作揖行禮道。

  「呈上來。」

  崇禎皇帝言簡意賅道。

  近期所出風波不少,叫崇禎皇帝很忙,雖心中對賑災行署很重視,但有些事情吧,還需倚重的大臣來辦好。

  「袁卿這邊,所取得的成效,還是夠大的嘛。」

  接連看過幾封奏疏,崇禎皇帝微笑著說道:「受災的那些府縣,都先後募集不少的賑災吏員,這給官府賑災,減輕不少壓力。

  這一點,反倒是盧卿落了下風。

  對了,王伴伴,先前內廠這邊,派人去找的人,都找到了沒有?」

  說著,崇禎皇帝想起一件事情,看向王承恩就詢問起來。

  身為一國之君,要處理的政務很多,要謀劃的事情諸多。

  崇禎皇帝不可能將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某件事情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