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不管是閹黨,還是東林黨,本質上都屬於同一類型,即守舊派利益群體。

  若崇禎皇帝想當亡國之君,那也能走他皇兄的路子,但顯然崇禎皇帝並不想這樣去做。

  「盧卿果真沒有叫朕失望啊。」

  東暖閣內,響起崇禎皇帝的讚許聲,「這才過去多久啊,北直隸賑災行署,就迅速的搭建起來了。

  這大名府治下,已經開始有所改變,不錯,不錯,看來這些時日,盧卿做出的事情不少啊。」

  王承恩見自家皇爺這般高興,臉上亦流露出些許笑容。

  回想起前幾日,以韓爌為首的閣臣、樞輔、廷臣,集體請辭事,王承恩這心裡啊,就甚是心悸。

  如果說這樣的事情,真的朝那樣的態勢發展,只怕朝堂這邊,就會先亂起來,到時大明各地就會跟著亂起來。

  「王伴伴,山東那邊是否有呈遞的密奏?」

  崇禎皇帝放下手中奏疏,對王承恩說道:「這賑災公署的設想,在北直隸所取得的那些成效,看來是正確的。

  山東那個地方,太重要了,不能因為一場水災,就徹底亂起來,現在大明最不能有的,就是民亂了。」

  「啟稟皇爺,暫時還沒有。」

  王承恩欠身說道:「不過算算時日,由內帑所調撥的賑災錢糧,經漕運的話,也該抵達山東境內。」

  「那就再等等看吧。」

  崇禎皇帝點頭道:「此次直隸和山東,倘若所設賑災行署,能切實擔負起擔子,那對國朝來講,無疑是件好事情。」

  有明以來,在中樞所設衙署,地方所設衙署,那都是文官群體的自留地,想繞開他們做些事情,其實是不容易的事情。

  就好比這賦稅徵收方面。

  被文官群體卡著脖子,很大程度上就會陷入別動。

  甚至特設的軍機處,從較大程度上來說,也是會受文官群體的影響,不可能做到絕對的部署。

  不過叫軍機處總攬平叛事,卻能在國朝層面,形成統一的部署,減少不必要的流程,這也是崇禎皇帝最看重的。

  而在前些時日,順勢設立的賑災公署和理藩院,那勢頭就不一樣了。

  特別是這個賑災公署,包括地方上的賑災行署。

  在大明文官群體的眼裡,這就是一個非法組織,是不受大明主流所承認的,是侵害他們利益的。

  然而崇禎皇帝偏要用這個機構,來吸納沒有出路的寒門生員,甚至是有理想有抱負的生員,乃至是更寬泛的讀書人群體。

  叫他們通過嚴峻棘手的賑災事,在基層狠狠的摔打磨礪,哪怕中途有退卻的,哪怕十個里只能培養出一個,這對崇禎皇帝來講,都是穩賺不賠的事情。

  再一個若是在他們之中,敢有把手伸到賑災糧餉上的,那崇禎皇帝殺起來,就沒那般多要思量的了。

  晉升的希望都給你們了,只要踏實肯干就能逐步擢升,若這樣還敢貪污,那不就是自尋死路嗎?

  北直隸和山東兩地,是崇禎皇帝著重布局的。

  畢竟兩地的巡撫,一個盧象升,一個袁可立,外加上登萊巡撫孫元化,都是務實、肯乾的賢才良臣。

  由他們所在轄區內,主抓起來的地方賑災行署,定然能起到不錯的成效。

  「對了王伴伴,李自成這邊,是否離京赴津了?」崇禎皇帝端起茶盞,呷了一口,繼續詢問道。

  王承恩欠身道:「回皇爺,是昨日離京的,一應的人手,包括所需甲具、軍械等,都一同押送天津,包括皇爺要傳遞給東江的密旨。」

  最近朝堂這邊,地方這邊,鬧出的事情都不少,這牽絆著崇禎皇帝的精力,不過對李自成一事,崇禎皇帝還是很重視的。

  好在內廷這邊,有較為完善的班底,能幫崇禎皇帝分憂,不至於說拖後腿,這給他省去不少麻煩。

  「真快啊,轉眼間李自成就走了。」崇禎皇帝放下茶盞,感慨道:「希望這個李闖將,別叫朕失望啊。」

  王承恩的心裡有些生疑,為何自家皇爺這邊,會對李自成這個叛賊,表現的這般重視?

  難道大明多年來,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就靠一個李自成,便能全部解決了?

  那大明先前戰死的那批悍將,連區區一個叛賊,都比不上嗎?

  只是王承恩哪裡會明白,李自成能得崇禎皇帝的重視,就是他那套流竄作戰,和其所知的游擊戰術,具備在實踐中去總結經驗的可能性。

  建虜在遼東採取的是高壓統治,即便皇太極上以後,一直都在努力調整政策,以求消散隔閡。

  但是建虜八旗的高層,多數都是鄙夷漢人的,看見他們喜歡的,不是靠搶,就是靠殺。

  這也使得遼東生活的百姓,或許駭於建虜的殘暴,被殺的人太多了,不敢再行反抗了。

  可是李自成的出現,只要能在遼東那片黑土地上,渡過最初的那段虛弱期,那他所領的流寇隊伍,就能衍生出較大的影響,這便能拖住建虜的後退。

  「奴婢拜見皇爺。」

  王德化匆匆走進東暖閣,作揖行禮道:「皇爺,午門外聚集一幫學子,為首的是錦衣衛百戶,閻應元,請求進宮面聖。」

  「誰?」

  崇禎皇帝一愣。

  閻應元?

  可緊接著,崇禎皇帝就想起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