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縱使天子再怎麼英明神武,卻沒有人將天子的意志,在地方貫徹下來,那就大明所處的境遇,就會鬧騰出諸多的事情。

  彼時的孫祖壽,尚不清楚遠在京城的崇禎皇帝,處在怎樣的境遇下。

  第一百一十四章 番薯輪種

  紫禁城,乾清宮。

  一名名值守的大漢將軍,宛若雕塑一般,挎刀挺立,和先前的氣氛不同,彼時的深宮內,就像置身在深淵之中。

  冷漠。

  壓抑。

  「皇爺……軍機處所派山西平叛前指,已離京趕赴山西治下。」王承恩微微欠身,向自家皇爺稟明道。

  「另外駱養性所領錦衣衛,已展開相應的行動,大內行廠這邊,亦遴選出一批可靠的宦官,展開相應的密查。

  此外,據奴婢所知曉的情況,周國丈所掌控的林家商號,已趕赴到真定府治下,要接收一批整編好的災民……」

  聽著王承恩所講的這些,崇禎皇帝沒有停下手裡的御筆,一直都在寫個不停。

  給毛承祿他們的密旨,直到現在才構思妥當。

  先前按崇禎皇帝所想,在自己沒有覺得,將毛承祿、孔有德他們調教之前,是不會輕易放出京城的。

  畢竟放虎歸山之事,崇禎皇帝絕不會做出。

  奈何殘酷的現實,使得毛承祿、孔有德等所領四衛營,被迫滯留在山西治下,至少在山西民亂結束前,毛承祿他們是不能返回京城了。

  『不管怎樣……對待毛承祿他們,在表面上,必須要給予絕對的信任。』

  崇禎皇帝放下手中的御筆,看著眼前這些密旨,心裡暗暗說道:『等到山西民亂結束以後,要回歸京城,這樣在京畿一帶的兵馬,才能增多,到時徹底掌握三大營,順勢將祖大壽、吳襄這幫遼東將門設法架空。』

  崇禎朝的大明,所暴露出的一應問題,都是先前積攢的一應矛盾,到了現在這個時候,算是徹底爆發出來了。

  崇禎三年,是極為關鍵的一年,若是不能掌握住大勢,將所謀劃的一應部署,都逐一的落實下來,那之後所面臨的處境,只會變得更艱難。

  「王伴伴,遴選一批忠誠可靠的宦官,將朕所寫的這些密旨,實發到毛承祿他們手裡。」

  崇禎皇帝拿起這些密奏,看向王承恩說道:「切記,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發派到毛承祿他們手裡。」

  「喏!」

  王承恩當即捧手接過密奏,沉聲應道。

  現階段所處的境遇,對崇禎皇帝來講,必須要穩中求勝,安置災民事要解決,蛀蟲要揪出來殺一批,山西民亂必須鎮壓,若是一切都能順利解決,那所掌握的優勢,就能增多不少。

  「臣……徐光啟,求見!」

  王承恩前腳離開,後腳徐光啟,就來東暖閣這邊。

  『嗯?徐光啟此時過來,是所為何事?』

  崇禎皇帝聞言,心裡不由得暗暗思量道:『莫非是倉場那邊,又出現什麼事情了?』

  帶著種種的疑惑,崇禎皇帝召見了徐光啟。

  崇禎皇帝端起茶盞,呷了一口,看向徐光啟說道:「徐卿,此來見朕,所為何事?」

  徐光啟作揖行禮道:「啟稟陛下,臣此來……想奏請陛下,准許農科,在北直隸治下各處皇莊,試種番薯。

  當前國朝所遇局勢艱巨,又是安置災民事,又是山西民亂事,臣這些時日,一直在跟農科的人,在一起探討。

  能否趁著此次春耕到來之際,在試種番薯的這些皇莊,譴派農科官吏,跟隨所種育秧番薯。」

  作為高產的農作物,由於是舶來物的緣由,使得大明對於番薯的種植技術,都在摸索和總結之中。

  但生活在神州的族群,乃是最會種植的族群,若是沒有這次所遭遇的問題,徐光啟或許不會這般著急。

  然眼睜睜的看著天子所遇處境,國朝所臨格局,並非徐光啟所能眼睜睜的在旁看著。

  「徐卿……對待試種番薯一事,可有多少把握?」

  崇禎皇帝看向徐光啟,說道:「徐卿應該也清楚,朕很是重視此事,若番薯試種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朕必將要在大明各地推廣種植。

  特別是山陝、遼東等地,對待糧食的需求,可謂是極大的,此事若不能有所成效,那朕是不會允許的。」

  雖說番薯、土豆等物,在萬曆朝,甚至更早一些,就通過西洋海船,傳播到了大明治下。

  但真正等番薯、土豆等物,開始在神州種植開來,那都等到韃清的康乾年間了。

  對待外來物種的接受程度,尚且經歷這般漫長的時間,由此可見,在思想方面的守舊程度,是何其頑固的存在。

  好在崇禎皇帝已然想好了對策,利用銀錢大批收購,以此來叫底層百姓,大範圍的種植番薯、土豆等物,通過生產燒酒等物,來更換方式售賣出去,只要堅持一到兩年,就能逐步叫更多的人接受。

  等到日後災害愈發頻繁之際,即便無需國朝來強迫種植,那底層的百姓也會主動去種植的。

  畢竟連觀音土都能吃進肚子裡,那還有什麼是不能吃的?

  「臣不敢說有絕對的把握,但也有七成把握。」

  徐光啟神情嚴肅,作揖行禮道:「若是小範圍的試種,想要總結相應的種植經驗,肯定是緩慢的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