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多數人都是陽奉陰違,對率部監工所征遼民壯丁,也多是敷衍了事,以至於進度極為的緩慢。

  「撤職撤的好!」

  崇禎皇帝拿著奏疏,皺眉道:「一個個在遼前,只想著叫國朝調撥錢糧,卻不知國朝的艱難。

  想用這種方式,逼迫著國朝改變策略。

  看來給孫卿的權柄,還是太小了啊,叫一些人覺得,孫卿這個遼東督師,離開遼前這些年,不復先前的威望了。」

  王洽、王在晉幾人,聽聞天子所講之言,不少露出疑惑的神情,究竟是怎樣的事情,叫天子這般讚許孫承宗的做法?

  「軍機處這邊,明發一道上諭。」

  崇禎皇帝接著說道:「遼前各城,各堡,皆行守土有責,誰敢丟掉所鎮守的城池,軍堡,就地免職,押解進京審辦!此事著遼東督師府負責。」

  第四十八章 孫承宗的魄力

  遼東在崇禎皇帝的眼裡,更像是一個火藥桶,周遭布滿了火把,稍稍有風吹草動,吹動的火星,附著在火藥桶上,就會引燃,爆炸!

  導致當前這種境遇的,可追溯到已故的寧遠伯李成梁身上。

  若非李成梁在鎮守遼東時,被朝中的文官鬥倒,黯然失勢長達十年,再度被起復出鎮遼東,其心境已發生改變。

  一招養寇為重,使得努爾哈赤積攢底蘊,叫混亂的建州女真,逐步被老奴一統,具備和大明在遼東叫板的資格。

  除此之外。

  再度出鎮遼東的李成梁,還做了一件福澤李家,卻危害大明的事情。

  提拔遼東的本土將領。

  這直接導致從薩爾滸之戰開始,經萬曆朝、泰昌朝、天啟朝、崇禎朝,再摻雜了各方利益,以及朝中形成的黨爭。

  使得這短短十幾年間,建虜是越打越強,遼東將門是越打越強,反倒大明卻是越打越虛。

  初代締造的李家,繼承壯大的祖家,揚威成勢的吳家,這構成了遼東將門的三個不同階段。

  這一準軍閥勢力,依附在大明的身上,借著平叛建奴事,吸吮著大明的元氣,跟建虜勾勾搭搭,不斷地拖累著大明。

  『孫承宗啊,希望當初朕給你說的那些話,你能牢牢記在心裡。』

  看著離去的眾人,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皇帝,思緒卻飄在了遼前,『趁著祖大壽這個投機派,被朕調離遼東,逐步梳理好遼前的局勢。

  就大明掌控的遼前之地,能確保著不被建虜奪走,保障好山海關防線的安定,那剩下的事情,就看針對遼南的部署了。

  看來在皮島那邊,劉興祚的麾下,也該調遣一些能力強,有主張的虎將悍將,以開啟遼南大練兵的謀劃了。』

  在崇禎皇帝的眼裡。

  嚴格意義上來講,天啟朝出鎮遼東的孫承宗,所定下的對戰建虜的方針,無疑間接促使遼東將門的底蘊增強。

  但是拋開歷史的上帝視角,在那等動盪糜爛的局勢下,又恰恰是孫承宗的方針,幫助大明穩定了遼前局勢。

  只是卻加劇了大明財政的危急,滋養了遼東將門這一投機派群體!

  孫承宗的能力和忠誠,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受歷史局限性的影響,使得大明沒能在遼前那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這個大明啊,當真是遍地皆為造反派啊!』

  站起身來,朝軍機處外走去的崇禎皇帝,心裡暗暗道:『占據先知先覺的優勢,朕就不相信,解決不了這些麻煩!』

  深邃的眼眸,看向遠方。

  仿佛相隔千里之遙的遼東,那一幕幕的場景,浮現在崇禎皇帝的眼前。

  ……

  「督師……您這樣做,免去那幾位將領的軍職,難道就不怕遼前這邊,生出什麼風波嗎?」茅元儀面露憂色,看向伏案忙碌的孫承宗,低聲道。

  「雖說祖大壽被陛下調到京營任職,可祖家在遼前的勢力,依舊是很強盛的,尤其是跟吳家聯姻後,那摻雜的……」

  「止生啊,你說的這些,老夫都明白。」

  放下手中公函的孫承宗,抬起頭來,看向茅元儀說道:「但恰恰是祖大壽,被陛下調到京營任職,卻也給我們創造機會,逐步梳理整個遼東。

  這些時日,老夫叫你秘密搜集,整個遼前的情況,存在著怎樣的問題,難道你心裡會不清楚嗎?」

  「我……」

  茅元儀愣住了,眉頭緊皺起來。

  他怎麼會不清楚呢。

  這不進行調查前,還真是不清楚。

  現階段的遼前啊,從袁崇煥出鎮遼前後,有不少的兵鎮和軍堡,甚至是不少軍隊,都是祖家、吳家一脈的將領駐守統領。

  先前在遼前這個地界。

  還有滿桂、馬世龍這些外將,肩負著要職,鎮守在遼前各處,以確保遼前整個態勢穩定。

  但是漸漸的,也不知從何時開始。

  這遼前主要層面的將領,不管是總兵官、副總兵官,亦或是副將、參將、游擊將軍等,多數都是遼東本土的將領,或者沾親帶故的擔任。

  至於千總、把總這些職務的,那就更不用多說了。

  「像這些問題的提出,都是陛下言明的。」

  孫承宗站起身來,緩步朝前走去,神情正色道:「在赴任遼前時,老夫的心裡,還沒什麼特別的感受。

  可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