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承恩忙拱手請罪道:「皇爺的這些旨意,奴婢定會堅決執行的,絕不叫內帑的銀子,浪費一兩。」

  「王伴伴辦事,朕放心。」

  崇禎皇帝點頭道:「以後在朕這邊,王伴伴可以少來,集中精力,梳理好內廠所管轄的事宜。

  記住你這個內管家,不止是一個端茶倒水的,要切實幫助朕分憂才是,任何需要解決的問題,但無法解決的,必須第一時間稟明於朕。」

  像王承恩這樣忠心耿耿的太監,崇禎皇帝要交付給他相應的擔子,能力這種東西,是能培養出來的,但是忠誠卻不一定了。

  兩面三刀、騎牆派的太監群體,崇禎皇帝一個都不會放出京城,就叫他們待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去干那些髒活累活,要是有蹦躂的,那就殺了。

  但像王承恩、方正化這幫忠誠可靠,能力不俗的太監群體,圍繞著整個北直隸一帶,沒事就多跑跑吧,把各自所轄職權干好,這才是正道。

  當大明的皇帝,還是有一項極佳的優勢。

  就是在干任何有用的事情,崇禎皇帝都能找到相應的人才,無需自己親力親為,叫忠誠可靠的群體,在自己的支持下,去做能改變現狀的事情。

  第三十章 京城要改變

  崇禎三年的大明,似乎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遼東沒有大亂子。

  山陝沒有大亂子。

  大明其他地方,也沒呈遞災情、民變、兵亂的緊急奏疏。

  雖說在朝堂這邊,受責任制和追責制的影響,依舊產生些風波,但內閣的明確,也使得這一切都在可控之內。

  因為內閣這邊,在溫體仁的運作下,願意落實責任制和追責制,這也叫崇禎皇帝在默認下,給予更多的權柄給內閣。

  眼下外朝的糟心事,一般都有內閣在前頂著。

  周延儒和溫體仁這兩個權謀政客,一個放在軍機處,一個定在內閣,的確幫崇禎皇帝做了不少事情。

  然崇禎皇帝的心裡也清楚。

  目下的平靜,只能算暴風雨前的寧靜。

  等到了三月後,諸多的問題,又將接踵而至的先後爆發。

  流寇全面轉戰山西。

  白蓮教將在北直隸、河南等地冒頭。

  張獻忠會強勢崛起。

  山東大水。

  金陵地震……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崇禎皇帝哪裡敢有絲毫鬆懈,需要他做的事情,需要推進的謀劃,還有很多很多。

  「皇……黃少爺,您不該隨意出來走動的。」

  換了一身便服的孫傳庭,眉宇間帶著憂色,看向崇禎皇帝說道:「府上需要黃少爺坐鎮,現在……」

  看著規諫的孫傳庭,緊了緊紫貂披風的崇禎皇帝,笑道:「伯雅,你說的這些,本少爺先前都聽到快起繭子了。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若是只待在一處地方,卻不多出去走動走動,又怎麼會清楚外面的情況?本少爺聽說,當前崇文門稅關那邊,改變不小?」

  「是,的確改變不小。」

  孫傳庭心裡輕嘆一聲,看了眼左右,邊走邊說道:「僅過去兩個多月,崇文門稅關所徵收的各類稅收,總數就有三十七萬餘兩銀子。

  這還不包括查抄的私鹽。

  若是寄售在便民鋪的那批私鹽,能全部平價賣出,至少能得銀二十幾萬兩銀子。

  隨著各項制度的明確,僅崇文門稅關這邊,一年所徵收的稅收,或能突破一百五十萬兩銀子。」

  從不足十萬兩銀子,到突破一百五十萬兩銀子,崇禎皇帝心裡能想像得到,大明各地偷稅漏稅的情況,究竟是怎樣嚴峻的存在。

  「改變還真是不小啊。」

  崇禎皇帝微微一笑道:「若朝廷每年都能徵收這麼多稅收銀子,又何至於因為一些邊地生出的動盪,就動不動向各地攤派遼餉呢?

  人人都說為了社稷,為了國朝,可叫他們分憂時,一個個所想都是給百姓加擔子。

  在大明當官老爺,就是好啊。

  若是崇文門稅關的各項制度,能推行到運河七關,朝廷真正做到掌控在手,又能增收多少稅收銀子?

  伯雅,你說朝廷這邊,怎麼就沒想過這些?戶部應盡的職權,與漕運總督的職權,混淆在一起,這不是誠心擺爛嗎?」

  陛下這是想要全面整治,在漕運所設的七大鈔關啊。

  但是釐清戶部和漕運總督的職權,怎會那般輕易就能辦成呢。

  不過若是能一地、一地的推行,多培養一些相應官吏,設立健全的監察制度,同時明確紗關留任時間,還是能逐一解決的。

  上述這些能落實下來,國朝僅在七大鈔關一項,至少能徵收五百萬兩銀子,但難度也是很大的,必然會引起不小的反彈。

  看著陷入沉思的孫傳庭,崇禎皇帝露出笑意,看來他所講的這些,是叫孫傳庭聯想到什麼了。

  「伯雅啊,等回去了以後,去那位府上聊聊。」

  崇禎皇帝淡笑道:「將本少爺提到的這些,包括你心裡想的,你們聚在一起,好好研討下。

  貪多嚼不爛嘛。

  沉下心來,將事情逐一給辦成,遇到棘手的問題,就解決問題,需要重設的規矩,就大膽重設嘛。」

  「喏!」

  有畢自嚴這個財相,坐鎮戶部,全面主持戶部事,崇禎皇帝肯定不會叫他閒著,畢竟國庫的稅收,還是要多多增加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