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子想重開北疆榷場?

  可真的選擇重開,那又該怎樣避免類似通敵案的情況?

  畢自嚴神情凝重,心裡卻思索起來,當前大明在遼東那邊,整體優勢很弱,建虜八旗之勢已起。

  若是真的恢復北疆榷場,那時間一長的話,豈不愈發對建虜八旗有利?

  看著沉默不言的畢自嚴,負手而立的崇禎皇帝,很容易就洞察到其心中想些什麼,但大明這種簡單粗暴的關閉榷場,被動的對建虜八旗貫徹經濟制裁,在崇禎皇帝的眼裡,太過於簡單粗暴,明顯就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這北疆榷場一關,家賊碩鼠爭先賣國牟利,蒙古各部失去貿易渠道,唯有年年侵襲劫掠北疆。

  「畢卿,朕打算重開北疆榷場。」

  崇禎皇帝一甩袍袖,神情正色道:「但現階段只開張家口堡一地,之後怎麼增開,要根據情況來定。

  但是重開榷場,並不代表什麼東西,都能帶到榷場去販賣,國朝這邊,必須加強對榷場的監管力度。

  同時朕打算賦予內廠和錦衣衛監察權。

  為了方便榷場管理,朕有意創立榷場十三行,明確各項制度,劃分准賣品和禁賣品,有戶部直管,詳細的章程,朕都寫明了,畢卿你可以先了解一下。」

  針對重開榷場,執行經濟制裁一事,崇禎皇帝想了很久,最終還是否定了,從內廷抽調太監群體,全權接管榷場的想法。

  萬曆朝外派鎮守太監,所產生的前車之鑑,那是歷歷在目的。

  內廷的太監、宦官群體,離開了大明天子的視線,就是一群狼,自身加持的光環,縱使是再好的人,那終究有被腐蝕的時候。

  說到底被閹割的宦官,心理都是扭曲的。

  「陛下……這個榷場十三行,真真是不錯的解決良策啊。」

  畢自嚴翻看過手中文書,雙眸微張,對崇禎皇帝說道:「若能做好此事,牢牢監察住榷場十三行,敢有通敵者直接逮捕,抄家處決,並重金懲罰該行商賈,行連坐之實。

  那麼重開的榷場,就能有效避免禁賣品被暗中售賣出關,而那些個准賣品,又能以高價削弱蒙古各部、建虜八旗的底蘊。

  此策甚善!

  若真能推行起來,國朝每年至少能增兩百多萬兩的稅收!」

  第四章 大動作(2)

  『增收兩百多萬的賦稅?你也太小覷草原貿易的潛力了。』

  崇禎皇帝暗暗搖頭,顯然對畢自嚴所說並不認可,就算榷場十三行,日常管理歸商賈負責,但若是能調控的好,每年稅收和入行費,少說能有三四百萬兩銀子。

  最最重要的一點,重開北疆榷場一事,能叫大明獲取優良戰馬,這才是崇禎皇帝最看重的。

  能用經濟的手段,去達成政治和軍事層面的雙獲益,哪怕是在運轉的過程中,出現貪污腐敗、勾結建虜、權錢交易等事,崇禎皇帝也是能夠接受的。

  人嘛,愛財是本性。

  但有命去賺,不代表有命去花!

  每年給內廠和錦衣衛,都明確定下指標,寧錯殺不放過,用一次次的鐵血鋤奸,去告訴大明上下,違背國朝意志,違背國朝法紀,會付出怎樣的代價。

  見崇禎皇帝搖起頭來,畢自嚴露出詫異的神情,他以為自己說錯了什麼,但創設榷場十三行,的確是一良策啊。

  治理地方這是大明官員的強項,但是涉及商業的事情,卻並非大明官員的強項,而半官半民性質的榷場十三行,卻有效的結合了起來。

  「畢卿啊,重開北疆榷場,創設榷場十三行一事,就叫戶部專辦了。」崇禎皇帝面露笑意,看向畢自嚴說道。

  「具體該怎樣操辦,該如何篩選榷場十三行人員,你要多操些心,叫國朝稅收能多增收些。」

  畢自嚴拱手道:「臣領旨!」

  在小農經濟的背景下,想叫大明官員隊伍中,找一些精通經濟領域的人才,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沒有培養出相應的人才前,先用半官半民性質的機構,頂替國朝的實際需求,是崇禎皇帝深思熟慮後定下的。

  治理地域龐大、情況複雜的大明,想擺脫文官群體,靠自己一人就治理好,這是不切合實際的。

  新政不是一天能推行起來的,是需一個前期積累的過程,在此之前,崇禎皇帝要用各種辦法,達成朝堂上的制衡,大勢上的相對穩定。

  其實在不知不覺間,崇禎皇帝已為大明脆弱的財政,增設了兩項財源,一個崇文門稅關,一個榷場十三行,這都是能穩定提供稅收的。

  倘若這兩項事宜,都能一一落實到位,雖不能解決大明全部問題,但至少也能解決部分燃眉之急。

  看著畢自嚴離去的背影,崇禎皇帝眉頭微蹙,指向王承恩說道:「王伴伴,榷場十三行這邊。

  你們內廠要篩選些可靠的商賈,並加入到這裡面去,日後內廠所轄的作坊和廠,量產的棉布、鹽糖等准賣品,一部分要售賣出關,以換取優良戰馬,還有羊牛等物。」

  「喏!」

  王承恩忙拱手道。

  雖說管轄榷場和管理榷場十三行,不能叫內廷的太監宦官群體,去直接的干涉,但是間接的貿易,還是要去做的。

  從國朝層面籌辦的對外貿易渠道,搶占一定的市場份額,叫自己締造的國營經濟體,能多一項穩定財源,崇禎皇帝沒覺得有什麼不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