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想在我大明從事傳教之事,沒有接觸西洋的人群基礎,縱使你們這些西洋傳教士,將信奉的教義宣講的再好,也不會有人去相信的。

  鄧玉函、湯若望、羅雅谷、龍華民,就你們這些年的經歷,覺得朕說的對與不對?」

  外來信仰這種東西,想在大明傳遞開來,必須要經歷相應的改造,去除不好的東西,留下好的東西,像佛教不就是外來的嗎?

  可經過千百年來的發展和演變,最終不也是化作本土派了?

  「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您說的太對了。」鄧玉函情緒有些激動,向崇禎皇帝行禮道:「若您所講的這些,真的都能一一實現的話,我等願意將畢生所學,都奉獻給大明。」

  湯若望緊隨其後道:「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您說的那些,要是真的能實現的話,只怕需要花費不少銀子,若是……」

  「銀子這方面,你們不用多考慮。」

  聽到湯若望所講,崇禎皇帝擺手道:「通譯你們歐羅巴各國的典籍,開設京師大學堂,還有小學堂,包括想進京的各地傳教士,朕都會從內帑調撥銀子,來幫助你們推動這些事宜的落實。

  不過有一點朕要強調,做這些事情的前提,武備院所進行的領域,必須要取得相應的進展。

  同時你們必須招收一批精通火器方面的人才來京,到武備院這邊進行研究,有關火器、火炮等領域,要叫朕在最短的時間內,見到相應的成果。

  甚至有必要的話,可以通過在蚝鏡(澳門)的西洋船隊,回歐羅巴各國,多多的招募相應的人才來明。

  朕會毫無保留的資助武備院五年,需要多少銀子,朕就給你們多少銀子,但如果說五年之內,朕沒見到想看到的,那不僅資助沒有了,朕還會全面驅逐你們,從此傳教就在大明自絕了。」

  聽著崇禎皇帝所講,徐光啟、李之藻、宋應星這些親近西洋科學的人也好,包括鄧玉函他們也罷,內心都是很激動的。

  需要多少銀子,就資助多少銀子,那縱使遇到再多難關,在火器、火炮領域,他們也是能一一攻克的。

  「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我等一定會盡心盡力,辦好您交代的差事。」鄧玉函恭敬的行禮道。

  對鄧玉函他們的保證,崇禎皇帝並沒有太在意,畢竟自己給出的善意,足以叫他們拼盡一切的去努力。

  強調五年的時間,是要叫他們感受到壓力,總不能自己銀子花了,卻沒得到相應的,那他不成了冤大頭了。

  「徐卿,武備院的事宜,就交由你全權負責。」崇禎皇帝拿起一摞文書,遞給徐光啟說道:「這是朕對武備院的一些構想,還有關於火器、火炮的一些想法,你拿下去認真翻看後,便開啟相應事宜吧。」

  「臣遵旨!」

  用五年的時間,來搭建屬於大明的科學框架,若是那時大明的問題,能夠解決一部分的話,必然會有不小的改變。

  等到了那個時候,大明必將擁有一批具備專業素養的人才隊伍,對大明的各個領域,掀起新的浪潮,屆時不斷提升生產力的同時,趁著大航海時代的末班車,叫大明積極地對外拓展出去,如此大明的頑瘴痼疾,才能全部剷除乾淨。

  第二百二十八章 抗稅(1)

  專業的事情,就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崇禎皇帝作為大明天子,只要懂得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即可。

  倘若什麼事情,都叫他這個大明天子來做,崇禎皇帝不覺得大明還能長久,甚至甲申之變的慘劇,將會更早的發生吧。

  「韓贊周,武備院這邊的事宜,要在司禮監這邊列為第一檔。」看著徐光啟他們離開以後,崇禎皇帝強調道:「不管有任何需求,有任何事宜,必須第一時間向朕稟明,記住了沒有?」

  「喏!」

  韓贊周忙拱手道。

  對歐羅巴本土各國的詳細情況,崇禎皇帝了解的並不多,但是關於印度、南洋等地的西洋各個勢力,崇禎皇帝還是比較清楚的。

  處在這樣一個大時代下,倘若有朝一日能解決大明內患,除掉大明的外患,順勢開啟海上擴張之路,想想都是叫人興奮的。

  「皇爺,出事了。」

  神情凝重的王承恩,匆匆從殿外走進來,對崇禎皇帝拱手道:「眼下在東便門那邊,形成嚴重的淤堵情況。

  並且有不少的商賈,聚集在崇文門稅關靜坐抗議,控訴順天府尹孫傳庭,橫徵暴斂的情況。」

  本暢想著大明龍旗插遍寰宇的崇禎皇帝,聽到這樣的事情後,眉頭緊蹙起來,大明的內部矛盾,還是很尖銳的存在啊。

  「這哪裡是在控訴啊,這分明是在示威啊!」

  崇禎皇帝冷芒一閃,看向王承恩說道:「孫卿是否知曉此事?順天府衙這邊,採取了什麼措施?」

  當初重改崇文門稅關,想進一步完善各項徵收稅目,以此擴充京城稅關收入,崇禎皇帝就想到會有這麼一出。

  畢竟能在京城這邊,形成規模生意的商賈,背後定然有勛戚、權貴、官紳的支持,也可以說是他們的白手套。

  叫他們將吃進去的利益,攥在手心的利益,且還是常年都有的,突然間選擇吐出來、叫出來,那肯定是不行的。

  崇文門稅關,作為大明治下稅關之首,年徵收稅銀不到十萬兩,這對崇禎皇帝來講,肯定是不合理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