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臣不敢!」

  王洽面露懼意,忙拱手道。

  「不敢最好!」

  崇禎皇帝冷冷道:「朕說的這些,不是在跟你們商量,而是決定,經此建虜進犯一事,朕眼裡只認一條。

  那便是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

  所以不要給朕在這裡強調,朕現在所做的決斷,會在朝堂引起什麼風波,當初建虜進犯大明的時候,為何沒人敢站出來,替朕分憂?!」

  把盧象升抬到薊遼總督的位置,是崇禎皇帝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斷,畢竟這個位置,跟遼東的牽扯也很大。

  袁崇煥這個督師之位,算是保不住了,但遼東那個地方,還不能沒有人坐鎮,整肅大明要做,穩定大明也要做。

  先前找孫承宗談話,就是叫他做好思想準備,遼東需要他坐鎮,但對建虜的策略要變一些,朝廷不可能沒有節制的向遼東調撥銀子了。

  面對崇禎皇帝這強大的威懾,孫承宗、王洽、李邦華幾人,不敢再有多餘的看法與說法,畢竟這次對戰建虜,大明能取得最終勝利,那就是靠崇禎皇帝坐鎮指揮拿下的,他們的建議歸建議,但涉及到一些重要事務,還是要崇禎皇帝來拍板定下的。

  第一百四十章 落幕(2)

  現階段的大明,處在一個上下擺爛的境遇,崇禎皇帝若想做成一些事情,謀劃好後續部署,那首要確保的便是京畿一帶的安穩。

  「薊遼總督的位置,定下了。」

  崇禎皇帝叉腰走動著,在孫承宗幾人的注視下,伸手道:「下面再說一說,朕對薊密永三協的看法。

  過去就因為平遼一事,朝廷逐步形成輕關內三協,而重遼前防線的思潮,所攤派的遼餉呢,多數都調撥到遼前。

  這使得我大明出現了為平遼而避其他的怪事。

  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袁崇煥所提五年平遼之策,以及他督師薊遼等地軍務期間,向朝廷上表的那些奏疏所致。」

  孫承宗、王洽、李邦華幾人,聽著崇禎皇帝所講之言,一個個神情各異的站著,心裡卻默契的生出一個念頭,天子要倒袁!

  此次建虜毫無徵兆下,繞開遼前防線,進犯大明關內,導致大明陷入到極為被動的境遇,還有袁崇煥在此期間的種種表現,哪怕是孫承宗他們幾人,都不免對袁崇煥生出不滿。

  「朕這次御駕親征,跟進犯大明的建虜交戰,便明白一個道理。」

  崇禎皇帝神情冷峻道:「平遼固然是我大明的要緊事,但前提是確保大明安定,而不是為了平遼去平遼。

  御駕親征期間,朕在心裡算了一筆帳,從天啟朝開始,朝廷調撥到平遼一事中的錢糧,那就是以千萬兩計的那種。

  而從朕御極以來,因為平遼一事費了多少神?

  在薊密永三協要地,行汰兵減餉之事,是錯誤的,是武斷的,倘若大明連自己的腹心之地,都無法確保絕對的安穩,那還講什麼平遼,滅什麼建虜!」

  天子這是要調整薊密永三協之地啊。

  此番建虜進犯大明,巡撫王元雅死了,薊州鎮總兵朱國彥、副總兵朱來同都死了,由此可見,拱衛京畿要地的三協要地,存在著多大的問題。

  孫承宗、王洽、李邦華幾人,心裡揣摩著崇禎皇帝的意思,不過他們也很想知道,崇禎皇帝準備如何調整。

  「朕接下來要說的,是關於此戰立功的部分恩賞,具體該增些什麼,不叫我大明立功者心寒,你們軍機處前指來潤色,呈給朕御覽,沒有問題就明發上諭。」

  崇禎皇帝神情自若,看向孫承宗幾人,說道:「擢馬世龍為薊州鎮總兵官,提督中協四路戎政;調滿桂為山海關總兵官,提督東協四路戎政;擢侯世祿為宣府總兵官,提督西協四路戎政。

  上述三人皆行守土有責,日後三協要地,敢出現任何問題,追責到人,決不姑息!

  調趙率教為大同總兵官,擢楊肇基為密雲總兵官,擢黑雲龍為永平副總兵官……」

  當崇禎皇帝一一講明這些天他所想的調整,孫承宗、王洽、李邦華幾人,臉色微變,心裡生出驚意,這哪裡是調整啊,這分明就是一場大地震啊!

  涉及到十幾名總兵官、副總兵官的調動,西起大同鎮,東到山海關,關鍵還著重明確三協要地責權,這要是傳到神京那邊,叫朝中那幫大臣知道,必然會掀起一場風暴啊。

  這件事情牽扯到的層面太廣泛了。

  「去吧,即刻去辦好此事,在拿下喜峰口前,朕就要看到相應奏疏!」崇禎皇帝也不管孫承宗幾人,心裡是怎樣想的,直接叫他們下去辦事。

  「臣等……遵旨。」

  其實孫承宗幾人心裡想些什麼,崇禎皇帝一眼就瞧出來了,無非就是自己這一次的調整安排,牽扯到的人太多,且賦予了部分統兵大將,在大明文官群體眼裡,較重的權柄了。

  但崇禎皇帝同樣明白,有些事情必須要辦好,並且要趕在班師回朝前定下,這拱衛京畿要地的屏障,絕不能叫一幫庸官、庸將掌控著,不然他在京城都睡不踏實。

  「去把盧象升召來見朕。」

  在孫承宗幾人離去後,崇禎皇帝冷冷的說道。

  「奴婢領旨!」

  帳外傳來王承恩的聲音。

  趁著當前的局勢穩定下來,這有些部署要提前安排好,等順帶手收拾了袁崇煥,自己就能班師回朝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