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和你朱棣一樣,這些年一直有個人在找自己。

  寧王!

  他找自己作甚?

  還不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把你朱棣弄下去後,他來坐皇位,只不過隨著火器的發展,寧王漸漸沒了心氣而已。

  朱棣也沉默了起來,「錯就錯在,太祖不該讓你來承擔大哥才承擔得起來的責任。」

  朱棣回想了無數次。

  如果的大哥懿文太子朱標登基,自己會不會靖難?

  不會的。

  雖然會有野心,但絕對不會有行動,而且會老老實實配合大哥削藩,然後坐鎮北平,大哥說老四,咱們發兵去打漠北,朱棣二話不說就會親自揮刀黃沙。

  因為大哥登基,哪怕自己攻進應天,也坐不穩皇位。

  懿文太子朱標太被擁戴。

  關鍵是以大哥懿文太子的能力,自己永遠也沒有機會攻進應天,甚至連北平三府都不一定守得住,這樣的局勢,不老老實實配合削藩,還敢有其他念想。

  朱允炆微微嘆氣。

  父親若在,四叔父朱棣哪有這般野心,父親薨天后,朱棣的野心就壓不住了,從少年時代就給了朱允炆巨大的壓力。

  朱棣道:「事情很多,朕還要御駕親征日本,給太子太孫謀一個萬世太平的家國大勢,允炆你有什麼要求,但說無妨。」

  朱允炆沉默了一陣,「沒,稍後見一下鎮西公即可。」

  朱棣暗暗頷首。

  正想說你我叔侄一場,今日我為你送行,喝杯酒黃泉路上不冷,卻聽得朱允炆繼續道:「你難道就不好奇我是怎麼逃出應天的麼?」

  朱棣確實有點好奇。

  但見朱允炆從身後拿出一個包裹,解開之後露出一襲僧袍,以及一本譜牒,道:「這是太祖陛下留在奉天殿的。」

  朱棣倏然面色僵硬。

  朱允炆盯著朱棣,難得的笑了起來,「你看,連太祖陛下都知道你狼子野心,早早的便做了提防。」

  朱棣嘆了口氣,搖搖頭。

  沒有吱聲。

  朱允炆繼續道:「其實我曾經和太祖陛下討論過,如果你們這些藩王要造反怎麼辦,太祖實錄中記載著有的罷。」

  朱棣微微頷首。

  朱允炆道:「當時太祖陛下不知道這個事如何解決,我也不知道,不過我最終還是給出了一個完美答案,然而現實卻如此截然不同。」

  朱棣深呼吸一口氣,「也就是說,太祖其實從沒相信過朕會對應天忠心耿耿?」

  朱允炆斬釘截鐵,「沒有。」

  你朱棣坐了江山,打造了盛世又如何,連你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信任你,你看起來成功了,實際上你做人失敗了。

  朱允炆相信,知道這個真相後,朱棣將在痛苦中度過餘生。

  不料朱棣卻忽然笑了起來:「允炆,你難道沒發現麼,太祖陛下為何要在奉天殿留下一襲僧袍,是因為他料到你可能會輸,而你一旦輸了,如果東山再起,那就很可能會給大明造成生靈塗炭,讓王朝走向末日,所以太祖留下僧袍,讓你出家為僧,就是告訴你,只要你輸了,他就認可了朕!」

  毫不留情的問道:「你這些年東躲西藏,大多事情是不是都是太祖陛下提前安排好了的?而且太祖陛下是不是還給你留了書信,讓你不要再妄圖反攻了?」

  朱允炆愣住。

  確實是這樣。

  難道事實真如朱棣說的那般,一旦自己沒守住京畿,爺爺就認可藩王,而放棄了自己?

  朱允炆的心境倏然就崩了。

  僵滯在那裡久久說不出話。

  朱棣哈哈大笑起來,仰天長嘆一聲,「父親,你看到了嗎,你的決定是正確的,大明有此盛世,也有你生前的未雨綢繆之功!」

  殺人誅心。

  朱允炆徹底心喪若死。

  許久,才對漸漸冷靜下來的朱棣道:「著人送酒進來罷。」

  自戕太過於血腥。

  不好。

  自縊形容太醜。

  那就唯有鴆酒了,而且朱棣剛才也提到過,要和自己喝一杯,這一杯酒當然是鴆酒。

  朱棣看著朱允炆,許久才道:「其實很多時候,朕很矛盾,既希望找到你,又希望找不到你,找不到你,也不影響太子和太孫,只是朕心難安而已,找到你,你我叔侄便要天人永隔。」

  朱允炆沉默許久。

  仰天大喝一句:「時與我利劍、千萬黎民、廣袤江山,幾番昏塗,數次歧路,終究是朕辜負了這白日青天!」

  君王一聲長嘆,八千里河山終不見。

  第1438章 遠征:日本!

  永樂二十年,上元節後的第一天,壓在朱棣心頭二十年的石頭,終於落地。

  雖然事情機密。

  不過終究是朱家人,還當過四年皇帝,朱棣也沒喪心病狂到針對後事,讓人給朱允炆修建了豪華的墳塋,甚至墳塋允許雕龍。

  是帝王之龍,而非藩王之龍。

  只不過墓碑上不允許落名而已,畢竟朱允炆最好還是死在洪武三十五年的奉天殿大火中比較好,而不應該死在福建寧德支提山的華藏寺。

  塵埃落定。

  一行人繼續乘坐火車回應天,然後從應天出發,坐火車北上,然後直接抵達威海——威海因為有鄭和的造船廠,工部那邊優先照顧,是以威海雖然沒有專列火車運行,但陛下出行,調也要調一列火車過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