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幫傢伙,竟然鑄造出巨型紅衣大炮來了,難怪敢集結人馬在這跟他拼命。

  哼,把尚可喜調過來跟我拼命,關寧錦防線不要了是吧?

  朱器圾心中冷哼一聲,隨即緩緩放下望遠鏡,皺眉沉思起來。

  多爾袞在遼陽擺出這樣的陣仗,瀋陽那邊肯定也差不到哪裡去。

  看樣子,這傢伙是被逼的走投無路,準備決戰了。

  這遼陽城就集結了將近十萬人馬,瀋陽城會有多少呢?

  很有可能,這傢伙就連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都調去瀋陽了。

  如果再加上蒙八旗的人馬,瀋陽城裡最少集結了二十萬大軍,而他這會兒就帶了十六萬精銳衝過來,明顯有點輕敵了。

  人家可是最少三十萬人馬據城而守,而且就連射程超過五里的巨型紅衣大炮都造出來了,他如果就憑這十多萬人馬魯莽開戰,很有可能會吃大虧。

  這仗可不能這麼打,既然是決戰,那就得全力以赴。

  他手下百萬大軍都不止了,卻只帶十餘萬人馬跟人家決戰,這不腦子有病嗎?

  想到這裡,他果斷下令道:「傳令,命秦邦翰就近調集六萬秦軍接管宣府鎮和薊州鎮防務,命宣府鎮和薊州鎮的湖廣軍在永平府集結,命孫傳庭率西南軍第一軍團趕往永平府,準備跨海進軍寧遠。」

  關寧錦防線這會兒應該是沒什麼人駐守了,就算有,估計也不多,孫傳庭率十萬西南軍拿下關寧錦防線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到時候,山海關就成為一座孤城了,十五萬湖廣軍和十萬西南軍兩面夾擊之下,就算吳三桂和其手下十萬人馬都在,那也守不住。

  山海關一旦打通,通往遼東的陸路便通了,而且拔掉山海關之後,京城附近就沒什麼建奴的人馬了,他完全可以調集更多人馬來跟多爾袞決戰。

  當然,這裡的十多萬精銳也不能在這乾等著。

  他想了想,隨即又下令道:「李定國,你即刻率鎮東軍、鎮西軍、鎮南軍很鎮北軍去拿下海州城,注意小心建奴騎兵偷襲,一旦建奴騎兵衝過去找你們,你們立馬結陣防禦,等待援軍,切不可與之對攻。」

  這是要開始決戰了嗎?

  戚金和馬千乘等將領聞言,臉上均露出一絲凝重之色。

  建奴實在是太狡猾了,也不知真正展開決戰的時候這幫傢伙會出什麼么蛾子。

  第416章 多爾袞的盤算

  多爾袞真想跟瘋王朱器圾拼命嗎?

  當然不是!

  他只是想試試看。

  如果能擊退瘋王大軍自然最好,如果幹不過,那就繼續跑。

  這是他老爹努爾哈赤和四哥皇太極留下來的經驗教訓,明軍並不是不行,如果真發起狠來,他們也不是對手。

  當初在瀋陽、錦州和寧遠,他們就吃過熊廷弼、孫承宗和袁崇煥的虧,如果那時候他們明知道干不過還跟明軍死磕,那滿八旗這十來萬人馬恐怕早就拼光了。

  所以,他老爹努爾哈赤和四哥皇太極基本是干不過就不上,熊廷弼鎮守瀋陽的時候,孫承宗和袁崇煥鎮守關寧錦防線的時候,他們就不去跟明軍打,轉而去征服蒙元諸部。

  最後的結果就是,熊廷弼、孫承宗和袁崇煥都被大明朝廷自己收拾了,他們也趁著這時間把蒙元諸部給征服了,等大明朝廷換上袁應泰、王化貞、王在晉、洪承疇這些飯桶之後他們再上,贏得簡直不要太輕鬆。

  這會兒他顯然是干不過那瘋子的,避其鋒芒,等待時機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他之所以集結大軍擺出一副拼命的架勢,其實是另有目的的。

  他的主要目的真不是跟朱器圾決戰,他也沒心存僥倖,他很清楚,這一仗十有八九是要輸的,贏的可能性不到一成。

  到時候,他們如果退守科爾沁草原和察哈爾草原,很多事情就要未雨綢繆了。

  比如最重要的糧食問題,雖說糧食沒有了可以去搶,但是,沒搶到又或者搶得不夠吃怎麼辦呢?

  難道,讓族人餓死?

  這種事情,他自然要儘量避免,所以,他得想辦法節約糧食,像蒙八旗步卒和漢八旗步卒,搶糧的時候基本沒什麼用,吃的卻比一般的族人還多,留著幹什麼?

  他把這些人都集結過來的真正目的就是這個,如果僥倖打贏了,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如果打不贏,那你們就去死,省得以後浪費糧食。

  這些人消耗乾淨了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保證他們滿八旗的絕對統治地位。

  要知道他們滿八旗青壯本就不多,論數量根本就沒法蒙八旗比,在遼東的時候他們還能憑藉地利上的優勢和漢八旗的走狗穩穩壓制蒙八旗,如果到了科爾沁草原和察哈爾草原,地利上的優勢沒了,漢八旗步卒留著也只能浪費糧食。

  所以,在去科爾沁草原和察哈爾草原之前,他得想辦法消耗蒙八旗的實力。

  像那些浪費糧食的蒙八旗步卒,最好能消耗乾淨。

  至於漢八旗步卒,反正只要他們能打回來,要多少有多少,這次,他們就留這裡給蒙八旗步卒陪葬吧!

  吳三桂和尚可喜要知道多爾袞的想法,估計能氣得當場造反。

  問題這會兒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多爾袞的想法,因為多爾袞裝得太像了,擺明了一副孤注一擲跟瘋王朱器圾拼命的架勢,他們能不拼命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