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攻打這麼大座府城,攻城器械那可不是一兩天就能造好的,這幾天可不能坐這乾等著啊!

  朱器圾坐在帥帳之中,盯著眼前的地圖看了半天,終於抬起頭來,對著一旁的寧丑旦道:「岳丈,派人傳令,命駐守在淮安的五萬湖廣軍即刻北上,攻打郯城。」

  郯城乃是兗州府南面最靠近淮安的一座城池,只要拿下郯城,便能阻斷山東通往淮安府的大道,也就是說,拿下郯城之後建奴想要派大軍從山東方向進攻淮安府就不大可能了,淮安府也無需人駐守了。

  當然,光是拿下郯城一地還不夠保險。

  朱器圾緊接著又下令道:「另派人傳令,命劉忠和率平南軍進攻臨沂,艾鐵柱率平北軍留守嶧縣。命李萬雄率平東軍進攻費縣,孫洪亮率平西軍留守藤縣。」

  寧丑旦恭敬的拱手道:「皇上,還有嗎?」

  朱器圾又想了想,隨即搖頭道:「沒有了,暫時就這樣吧。」

  寧丑旦聞言,這才打開旁邊的箱子,從裡面找出三個半邊的虎符,又從桌子上的令牌筒里拿出三塊令牌,恭敬的交給朱器圾,待他簽了命令,這才拿出去交給密衛傳令。

  這是自古以來最基本也是最保險的傳令方式,一般調動千人以上皆需如此,除非統帥就在軍中。

  永盛朝的傳訊速度還是相當快的,一般像藤縣和嶧縣這種距離一兩百里的地方,快馬傳訊基本也就幾個時辰,像淮安這種距離五六百里而有水路連通的地方,傳訊基本上也就半天左右就夠了。

  不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路人馬的進攻速度竟然跟傳訊速度有得一拼了。

  第二天下午,平東軍和平南軍便相繼傳來消息,費縣和臨沂守軍竟然望風而降!

  緊接著,第三天上午,湖廣軍那邊也傳來消息,郯城守軍也降了。

  這個著實有點出人意料,不過,細細一想也不奇怪。

  畢竟永盛朝大軍可不是一般的強,藤縣、嶧縣、鄒縣和濟寧那都是不到一天時間就攻克了,而且,兗州也已經被圍得如同鐵桶一般,費縣、臨沂和郯城的守軍等於都沒了援軍。

  一兩千人馬又或兩三千人馬,面對裝備精良的上萬永盛朝大軍甚至是五萬大軍,他們就算是奮勇抵抗也無濟於事啊!

  再說了,這裡原本就是大明的領土,洪承疇手下也都是原來的明軍又或本地徵召的青壯,他們根本就沒必要為建奴拼命,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投降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費縣、臨沂和郯城的守軍都降了,兗州守軍會不會降呢?

  朱器圾收到郯城守軍投降的消息之後,不由皺眉沉思起來。

  兗州城裡的守將就是原來崇禎朝的大同總兵姜瓖,這點他很清楚,姜瓖此人是先投李自成,又投多爾袞,應該是怕死的很,這點他也知道。

  如果在《三國演義》裡面,此人就是典型的三姓家奴!

  這種人到底要不要招降呢?

  他考慮了半天,還是決定,招降此人試試。

  畢竟此人就是個領兵將領,而且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劣跡,不像洪承疇、吳三桂和尚可喜等人一般,竭力幫助建奴打自己人,為建奴打下了大片大明江山。

  這種人,大不了招了不用,讓其回家養老,完全沒必要硬跟人家拼個你死我活,再逮住殺了。

  想到這裡,朱器圾當即親筆寫了封招降信,命人射入城中。

  大致意思就是說,姜瓖,朕念你本是明將,又沒什麼惡跡,所以,給你個機會,如果你願意開城投降,朕饒你不死!

  姜瓖收到招降信,心中可謂五味雜陳。

  他當然知道自己名聲不好,畢竟,他已經投降兩次了。

  不過,他並不是一個特別怕死的人,他前兩次之所以投降,主要是因為戰場形勢讓他看不到什麼獲勝的希望了。

  不管是李自成的大順軍攻打崇禎朝的時候,還是在山海關的時候多爾袞率軍攻打大順朝,他都看不到什麼獲勝的希望。

  說白了,他就是個牆頭草,哪邊風大就往哪邊倒。

  現在的形勢,明顯是永盛朝要強於建奴,他心裡其實早就有那麼一點想法了,但是,他又怕永盛帝痛恨他這種反覆無常的人,就算投降,也把他砍了,所以,他一直在猶豫。

  這會兒收到招降信,他這心情著實是複雜無比。

  唉,在人家眼裡,他就是個小人,他這名聲早就臭了!

  不過,還好,總算是保住了性命。

  而且,還有一件事情也值得慶幸,那就是他還沒把自己的兒子姜之升送去京城。

  前幾天,他就收到了建奴朝廷的詔令,「在京官員三品以上,在外官員總督、巡撫、總兵各送親子一人入朝侍衛,以習禮儀,察試才能,授以任使」。

  這擺明了就是要把自己的兒子交上去做人質啊!

  所以,他猶豫了一下。

  沒想到,這一猶豫,永盛朝大軍便打過來了。

  這運氣,真是沒話說。

  要是永盛朝大軍再遲來幾天,他估計就把兒子給交上去了。

  到那時,這兒子可就沒了!

  他拿著招降信在那裡胡思亂想了一陣,終於緩緩站起來,朗聲道:「傳我命令,開城門,請降!」

  第397章 洪承疇是真欠揍

  總兵姜瓖投誠,各州縣立馬一片倒戈之聲,整個兗州府很快重回大明,落入永盛朝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