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杜淵故意擺出一副可惜模樣:「哎,我還想同公主切磋切磋呢。公主病了一場,怕是打不過我了。」趙酒鴦一聽,果然氣急敗壞,直接跳起同她動起手來,兩人很快便打到了院子裡。

  劉嬤嬤不禁頭痛,這倆人怎麼好端端的又打起來了,可見公主這般生機,又覺得放下心來,只叫萍兒在一旁看顧著些,自己眼不見為淨,走了。

  趙酒鴦本就憋屈了近一月,如今杜淵討打,正中她下懷,招招式式毫不客氣:「你姑奶奶我就算再病一個月,照樣打得你滿地找牙!」

  杜淵一邊與她拆著招,時不時假裝不敵挨上幾掌,又一邊挑釁著:「我若是不飲酒,當下就贏了。」趙酒鴦聽她口出狂言,心中拋去一切,只一心想給她點教訓。

  兩人拆招許久,杜淵見趙酒鴦打過癮了,便假裝力不能敵,求饒道:「公主饒命,是小的不識好歹,是小的不自量力。」

  趙酒鴦難得聽她這般求饒,便也收了手,哼了一聲:「算你識相,下一回敢摸老虎鬍子,看我饒不饒你!」說完,趙酒鴦神清氣爽地往屋裡走去,又沖躲得遠遠的萍兒喊道:「萍兒,準備洗漱!」

  萍兒聽公主這中氣十足的一聲,差點熱淚盈眶,趕緊跑了過去,經過杜淵身邊,還福了福身:「多謝駙馬。」

  第8章

  杜淵走到院子邊,一眼便瞧出了一棵樹下的泥土是新動過的,杜淵站在旁邊看了一會兒,又抬頭看了看點著燈的屋子,心想這小公主連定情信物都埋了,該是決心忘了,之後便會好起來的罷。

  杜淵洗漱完回到屋裡,趙酒鴦已經躺下了,聽到人進來,她也不覺有什麼不對,已然習慣杜淵夜夜宿在這裡了。

  杜淵站在屏風外,將今日得到的消息告訴趙酒鴦:「太子前幾日已經啟程回京,不日便要到了。」太子聽聞趙酒鴦病了,便心急得想回來,只是聖上不許,杜淵便也沒有將此事告訴趙酒鴦。只不過前幾日,西梵國派了使臣來,雖不知所謂何事,但杜淵依舊提議讓太子回京,聖上便也許了。

  趙酒鴦其實已經知曉此事,也知曉,如今太子哥哥與杜淵已經緊緊捆在一起,母后也提起過,太子哥哥很是信賴杜淵,事事都要先問過杜淵,因著西洲之事,父皇也破天荒地誇過幾句。

  想到這,趙酒鴦待杜淵的態度便也緩和下來,想起自己從未給她好臉色,她卻不計前嫌,又是照顧自己,又是幫助太子哥哥,雖有時行事讓人討厭,可她也明白,那是自己不願嫁人而遷怒之因,再者,她還是書媛姐姐的義兄,自己實屬不該如此。想明白了,趙酒鴦低聲認錯:「對不起。」

  聲音雖然輕極了,杜淵武功不弱,也聽見了,她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有了幻覺,很快便也反應過來,小公主這敢作敢當的性子的確叫人喜愛,低頭笑著:「公主言重了。」

  可惜自那以後,趙酒鴦待杜淵的態度並沒有好到哪兒去,只是較之以前,少了些刁難針對罷了。

  太子先西梵使臣一步回到京城,聖上並未設宴,趙酒鴦在明月樓為他接風洗塵。原本就兄妹倆的宴席,趙河明偏要拉上杜淵一起。趙酒鴦看見兩人一齊進來,又見趙河明滿面笑容,便也沒說什麼。

  飯桌上,趙河明一口一個妹夫,叫得好不親熱,幾聲下來,趙酒鴦沒忍住,將筷子拍在桌上:「她沒名字嗎?」趙河明也知曉自家皇妹並不喜歡這個駙馬,可他覺得這駙馬與皇妹再般配不過,皇妹年少不更事罷了,父皇常做些他不喜歡的事,可這件事,他覺得父皇做得對極了。

  趙河明也是寵極了自己的皇妹,可此刻卻難得不肯順著她:「她本就是我妹夫,我如何叫不得?」趙酒鴦無法,只好從旁的來說:「你身為太子這般,父皇又該不高興了。」

  趙河明反駁著:「我自知曉分寸,人前不會如此。」趙酒鴦不服氣:「你怎知此刻隔牆沒有耳?」趙河明正要再說什麼,杜淵趕緊攔住兩人:「公主說得不無道理,太子在外還需謹慎些,此中情誼淵心中明了。」

  趙河明雖沒什麼才能,也明白這本就不是什麼嚴重的事,只是安寧不喜歡罷了,杜淵也由著她,對著趙酒鴦哼了一聲:「我瞧你呀,如今又多了一個寵你寵到沒邊的。」

  說完,也不等兩人說話,就舉起酒盞與杜淵飲酒:「早便說過了,叫皇兄便可,前些日子都好好的,怎的在安寧跟前又改回太子了?你這未免也太懼內了些。」

  這兩句話說得聽的兩人都臉上微紅。兩人本來坦坦蕩蕩,可被趙河明這般一說,便覺著先前的相處都曖昧起來。

  西梵使臣沒過幾日便到了,來的人有西梵的王子,還有西梵的大將,眾臣也明白過來,這西梵怕是想來一探大召的虛實,前陣子南中的戰事叫他們心癢了。

  宮中設宴,大臣齊聚,安寧公主與駙馬自然也在。杜淵雖已位正四品戶部侍郎,奈何安寧公主的駙馬顯然更重要些,杜淵穿著駙馬的服制坐在安寧邊上,安心吃著桌上的菜餚。

  幾個節目結束,西梵使臣果然起身,一番話說得天花亂墜,其實就是想要跟大召比試比試。豈有怕他們之理?趙權自然是應了,坐在椅子上,想看看他們到底要玩什麼花樣。

  西梵使臣先是拿出一幅畫,命人當眾打開,畫的是西梵的遼闊草原,此畫說是王子所作,可誰知道呢?只不過,此事恰好撞上了趙河明,趙河明不愛政事,偏是喜歡這些文雅之事,如今因著杜淵,在政事上亦小有所成,底氣足了不少,竟自告奮勇,命人拿來紙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