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他現在有宋積雲,也要為小家考慮了,以後應該不會再讓別人有這樣兩難的選擇了。

  他騎上馬,帶著他外祖父送他的幾個護衛往石景山去。

  眼角的餘光一瞥,卻看見徐光增鬼鬼祟祟地躲在幾個留在這裡的校尉身後,顯然是害怕跟著他去了石景山會遇到危險。

  元允中冷哼一聲,沒有管他,帶人去了石景山。

  *

  石景山是附近一座比較大的山,山勢緩遲卻密林森森,很少有人會深入其中。這就讓去山林里的碧霞寺的路雖然多卻不好走。

  元允中想著得儘量勸這些流民去登記造冊做良民才好,萬一逃進了石景山的密林里去,風調雨順的時候在林中開荒自耕,等到年成不好的時候,肯定會出山作亂,到時候宛平縣的百姓遭殃,而宛平縣離京城又這麼近,等同於順天府也不會安寧。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剛剛接近石景山,石景山里就冒起了滾滾濃煙,還夾雜著婦孺的哭喊聲。

  他心裡咯噔一下,忙讓斥候去打聽。

  很快斥候就來回話:「說是碧霞寺的僧人不讓流民進寺,僵持了幾天之後,流民想強行攻寺,寺里的僧人將寺院點燃了,說是燒了也不會留給這些流民。」

  元允中喊了聲「糟糕」,沉著臉下令之前負責去救巡檢司之人的校尉:「你們按計劃行事。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他準備在這裡圍截那些有可能四處流竄的流民。

  眾人恭敬地應「是」。

  有的人進入了密林,有人開始埋伏在要塞,也有人開始紮寨。

  元允中覺得這些流民應該會餓幾天之後才清楚自己的處境。

  第二天,攻打下了宛平縣衙的陳指揮使帶著墎子等幾人的頭顱來見元允中:「下官幸不辱命,平定了宛平縣民變,剿殺悍匪二十八名。其餘人等全都關押了起來。」

  這是很大的軍功。

  他還咧著嘴高興地對元允中道:「兩座糧倉都沒事。」

  然後感慨:「真是一群不識字的。縣衙的文書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寫明了兩座糧倉在哪裡,甚至糧倉的鑰匙就掛在戶房的牆上,他們卻是看也沒看那些文書不說,還把衙役幾乎都殺光了,在大戶人家搶糧吃,根本不知道有那兩座糧倉。」

  第373章

  這對元允中是一個好消息。

  那些糧食至少可以給流民設幾天粥棚了。

  他問陳指揮使:「史大人怎麼沒有和你一起過來?」

  陳指揮使笑道:「史大人去給那些流民登記造冊去了。說是朝廷若是要招撫,也能事半功倍,省點力氣。」

  元允中頷首。

  沒想到史大人還是位能吏。

  他正想讓人去問問史大人具體的履歷,石景山那邊突然傳來喧囂聲、叫喊聲和辱罵聲。

  元允中皺眉,有校尉遠遠地跑了過來。

  「元大人!」校尉匆匆給元允中行禮,急聲道,「石景山那邊流民騷動。說是那些流民已經斷炊好幾天了,原指望著能攻下碧霞寺,取了碧霞寺的藏糧。可宛平巡檢使帶碧霞寺的僧人燒了藏糧,如今那些流民沒有了指望,要下山投誠,被趙老伍殺了祭刀,雖然嚇唬住了很多的流民,可有也些流民不滿,雙方起了爭執,打了起來。王指揮使覺得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已帶人過去勸降。」

  元允中點頭,道:「可知道碧霞寺的情景?」

  校尉道:「已差斥候打聽了。」

  元允中換了軟甲,由家中的私衛護著,在陳指揮使陪同下,去了石景山腳。

  上十二衛出身的指揮使,可沒那麼好的脾氣。

  所謂的勸降,也不過是先把人打一頓,不死即可,武力威脅罷了。

  等到元允中過去,地上已躺了很多的青壯年流民。

  在他們的痛苦的呻、吟聲中,其他的流民都怯生生地望著陳指揮使等人,不敢越雷池半步。陳指揮使還在那裡兇悍地道:「皇上聖明,不殺你們。只要你們投降,往前的事既往不咎。否則,」他拔出半截腰刀,刀鋒在陽光下泛著寒光,令人畏懼,「刀下無情。就算你們去了黃泉路上,也別想轉世投胎。」

  話雖糙,卻鎮住了黑壓壓一片的流民。

  元允中覺得這位陳指揮使既然已經立威,他就不要去湊和了。

  他安靜地看著陳指揮使和那些流民拉扯著。

  史大人扶著個神色狼狽的二十來歲男子蹣跚著走了過來。

  「大人!大人!」他壓低了聲音焦急地道。

  元允中迎上前去。

  二十來歲的男子忙向他行禮。

  元允中這才發現這男子的頭髮、身上都有多處焚燒的痕跡。

  他心中一動。

  二十來歲的男子已道:「下官仍宛平巡檢司巡檢使孫嚴,您趕緊派人往西邊追,趙老伍趁亂帶著幾個心腹已經悄悄地離開了石景山,在石景山的西麓還有一萬五千流民。我已經讓一個屬下跟了過去,可趙老伍武藝高強,而且為人很是警覺,不知道會不會被發現。」

  元允中神色微變,吩咐孫嚴:「你先下去休息,其他的事交給我。」

  孫嚴應諾,由著史大人扶著退了下去。

  元允中親自帶人追了過去。

  *

  深山密林里,水急灘險,合抱粗的大樹遮天蔽日,一行人手拿竹杖,不時地掃過面前的齊膝高的野草雜樹,艱難地朝前走著。<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