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洪熙想了想,道:「什麼事都是雙刃劍,有利有弊,就看是利大還是弊大,看到時候能不能當機立斷,轉危為安了。」

  經過了洪家被抄沒的事,宋積雲感覺洪熙沉穩內斂了不少。

  「所以你一說合夥的事,我就立馬答應了。」宋積雲笑道,「我相信你的能力。」

  洪熙苦澀地笑了笑,感慨道:「不過是想過些安穩的日子,想討口飯吃罷了。」

  「現下這光景,能過安穩的日子,能討口飯吃,已是莫大的福氣了。」宋積雲也頗為感慨。

  兩人沉默了片刻,還是洪熙笑著打破了寧靜,道:「你看看有多少人想入股,到時候我再來想辦法。」

  宋積雲也想到了前世的控股公司,用洪熙能聽得懂的話說給了他聽,並道:「我目前能想到的就只有這些,你看看能不能用得上。」

  洪熙眼睛一亮,道:「我得回去仔細琢磨琢磨。」

  「那就辛苦洪大少爺了。」宋積雲和他開了幾句玩笑,這才送了洪熙出門。

  她在二條胡同守了七、八天,一窯把皇后娘娘要的瓷枕、茶具、掛屏都燒出來了,觀世音像卻出了點問題——有一尊的釉料沒控制好,衣服褶皺有一處顯得不夠明晰。

  小郭師傅看了又看,道:「我們之前給御窯廠燒的還不如這一尊呢?東家是火眼金睛,您要是不指著,我都看不出來。而且,有時候利坯的師傅少了這麼一筆,也是有的。這觀世音像又沒有誰規定一定得有多少條褶子。」

  眾人大多數都露出贊同的表情。

  「這是送進宮去打樣的。」宋積雲道,「我們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要別人做不出來的,我能做出來。別人能做出來的,我比別人做得更好才行。」

  她問幾位師傅:「如果我要求每一條衣飾的褶皺都要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們能做到嗎?」她還道:「如果你們做不到,我們就從技術入手,重新調整。如果你們做得到,我那就重新開一窯,再燒。」

  眾人面面虛覷,想到宋積雲在瓷器上的天賦,沒人敢質疑她的決定,紛紛道:「我們再燒一窯。」

  只是可惜了一爐窯就燒這麼一件東西,成本都沒辦法算了。

  宋積雲就趁機燒了些甜白瓷的文房四寶,道:「龍泉青瓷計家燒的是單色瓷,只在顏色上變化莫測,但白色是他們的空白,我們得想辦法填上,說不定能有所收穫。」

  「正是。」周正道,「我這些日子在外面打聽行情,原本龍泉青瓷的銷售遠遠比不上我們景德鎮瓷器的。可自從計家拿了慈寧宮的訂單,他們家在京城的鋪子狠狠地宣傳了一番,現在他們家一瓷難求,訂單都排到三年後了。我覺得我們吃夸就吃虧在一直沒有自己的鋪子,全靠著御窯廠壯聲威,也難怪別人說起瓷器都只知道比我們賣得便宜了不是一星半點的德化瓷而不是景德瓷了。」

  「慢慢來!」宋積雲向來覺得做生意機會很重要,但厚積薄發也很重要。

  她又在二條胡同這邊呆了快半個月。

  元允中找上門來。

  他嘟嘟嚷嚷地道:「雲朵,你這段時間要去哪就讓邵青跟著你。我要去一趟泰山。」

  宋積雲愕然:「你去泰山幹什麼?」

  元允中煩惱道:「我要代皇上去泰山祭天。」

  「啊!」宋積雲聽說是這種事,她奇道,「這可是好事啊,你愁什麼愁?」

  能代表皇上去泰山祭天的,那可都是寵臣。

  元允中含含糊糊地道:「我這不是怕寧王那邊又出什麼么蛾子嗎?」

  宋積雲不相信,道:「你給我說清楚了,你和寧王又怎麼了?別打著為我好的旗號什麼也不告訴我,我一點防備也沒有,反而著了他的道。」

  元允中聞言,頓時有些不自在地輕咳了一聲。

  (本章完)

  第325章

  元允中那模樣,有點像小朋友頑皮搗亂被家長抓包的感覺。

  宋積雲不由地抿了嘴笑,抵著他問:「坦白從寬,抗拒從嚴。趕緊交代了。」

  「也沒什麼。」元允中說著,眼底閃過一絲寒光,「我最近常去宮裡見皇上,說起寧王的事,讓他回去吧,他是求到了太皇太后面前,不時進宮到太皇太后面前進孝的。不說讓他回去的話吧,他又死皮賴臉地住在京城不走,非要和皇上敘一敘兄弟情不可。我就跟皇上說,他既然這麼願意留在京城,那就留下來好了,反正寧王兄弟多,讓他弟弟瑞昌郡王替他管理封地好了。」

  宋積雲訝然。

  做了皇帝都想著把兄弟們遠遠打發出京,何況是做藩王的。

  她問:「那瑞昌郡王是不是和寧王的關係一般般。」

  元允中點頭,笑道:「要不是寧王占著嫡長這個名頭,誰做寧王還不一定呢!」

  宋積雲哈哈大笑,對元允中道:「你可真行!打蛇打七寸。我喜歡。」

  元允中就算常常聽人讚揚,可也架不住她這樣的直白。

  他耳朵一熱。

  宋積雲擔憂道:「以寧王的性格,怕是這瑞昌郡王要吃虧。咱們也不能為了對付寧王就讓人家瑞昌郡王天降一口大鍋,萬一被那寧王忌恨上了,那就更是得不償失了。還是得想辦法把人家瑞昌郡王撇清才是。」

  「當然。」元允中道,「我說這話的時候,起注官都不在旁邊,何況我只是感慨了幾句,拿主意的可是皇上。而且皇上也知道瑞昌郡王受了委屈,準備等寧王回了南昌府,就宣他進京,給他在京城找點事做。他要是不作不造,不僅他自己可以安享百年,甚至是他的子孫都可以在京城落籍了。」<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