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聞那陸子安是鎮北侯的子侄, 京城人士,不過及冠的年紀,尚未定親娶妻,便立下如此戰功,一時之間, 京城有女待字閨中的人家皆是蠢蠢欲動。

  不過到底這些也只是聽聞,具體如何,還需待大軍班師回朝後,看一下聖上他老人家的意思,再做定奪。

  只是想來如此大勝, 聖上他老人家也定不會吝嗇於封賞就是了。

  在今年九月份的這一戰中, 大魏大破匈奴, 逼得匈奴遠退漠北,大獲全勝。

  可謂是揚眉吐氣,一掃立國之初不得不與匈奴妥協求和的窩囊氣。

  聖上他老人家更是喜笑顏開,在他在位之時,能見到大魏擊退匈奴的這一幕,可以說是無愧於先祖了。

  便是百年之後,到了地下,見到先祖他老人家,那也能挺直腰杆子說話了。

  因著這個,聖上他老人家最近這段時日,心情很是不錯,朝堂上的氛圍也很是和洽。

  沒人想在這種大喜的時候,觸聖上他老人家的霉頭。

  一時之間,京城人人和樂,熱鬧的不行。

  便是連老百姓們都在七談八扯,日日盼著大軍班師回朝呢。

  聽說鎮北侯這次會率師回京,那時定會熱鬧極了。

  此番對戰匈奴,大魏大勝,聖上他老人家定會犒勞封賞全軍,雖然這事兒說起來跟他們關係不大,但熱鬧嘛,誰不喜歡湊。

  京城的老百姓們閒來無事湊在一塊兒胡侃,湊個趣兒。

  朝堂上的官員們卻想的更多,更深。

  此次鎮北侯大勝班師回朝,是整個朝堂接下來兩個月之中的重中之重。

  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沒一個能躲閒。

  首先,吏部便首當其衝。

  吏部掌管官員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此次大軍班師回朝,關於軍中諸將領的功績任免,少不了需要吏部這邊先出個備案,再報聖上他老人家定奪。

  其次,禮部的活也不輕鬆。

  此次大軍對戰匈奴大勝歸來,各種慶典總歸是少不了的。

  而且不光是少不了,還需得辦的漂亮,讓聖上他老人家滿意,讓軍中大勝歸來的諸將領感到朝廷對他們的重視才是。

  可這慶典要想辦的漂亮,那就得需要銀子。

  那便少不了跟戶部那邊進行扯皮。

  而朝中誰人不知,要想從戶部手中拿銀子,那可不是一件輕鬆活兒。

  雖說在大軍得勝歸來,聖上他老人家喜笑顏開,想要熱鬧熱鬧慶祝慶祝的時候,戶部也不敢卡的太過。

  但天性使然,總歸禮部的人要想在戶部那群人精手裡拿到足夠充裕的銀子,那也不太容易便是了。

  至於戶部,雖說掌管著國家的錢袋子,可這兩年的仗打下來,國庫里的錢不說到底,也差不多了。

  再加上上下大大小小官員的俸餉什麼的,總之,萬事也須得精打細算。

  在這般情形下,自然也不捨得多往外拿銀子了。

  而兵部,那便更不須多說了。

  此次大軍班師回朝,本就是自家的事兒,不過自家事兒反而是更複雜些。

  有人在戰場上廝殺得了軍功,有人在營帳里運籌帷幄、出謀劃策,眼看著博得了聖上他老人家的青睞,升官發財。

  那在京的這一撥人,其手中的權利和朝堂上發揮的空間勢必會被侵占。

  總之,複雜的緊。

  便是剩下的工部和刑部,也都少不了各自忙活。

  從匈奴俘獲的奴隸需刑部安置,而工部,則需要配合禮部,布置慶典的場地。

  再就是若是大軍班師回朝,聖上若是賞了宅院,那宅院的修葺也是工部的活兒。

  便是陸臻所在的翰林院,因為這事兒,也比平時忙碌上了些許。

  翰林院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考官員等等,雖說此次大軍班師回朝這事兒跟翰林院的關係不大,但因禮部事務繁忙,官員緊缺,為了這事兒,還特地奏請聖上,調了一部分翰林院的官員前去協助。

  當然,只是暫時協助,待此事過後,還是得各回各家。

  這樣一來,翰林院的人手便少上了些許,陸臻手頭上的任務也多了些。

  不過這也算是個機會。

  先前因陸臻初入翰林院,平日裡更多的是在旁邊打個下手。

  這次卻能趁著這個機會負責更多,雖說是累了些,但在翰林院想要升遷,這其一便是資歷了。

  若是資歷足夠,再加上能力,這一路才能走的順暢。

  陸臻雖是以探花的身份進入翰林院的,起點夠高,但翰林院是什麼地方?

  會試每三年一考,這也就意味著每三年便會有新一屆的狀元、榜眼、探花。

  這麼三年又三年的下來,雖說每三年也會有一部分人沒通過翰林院的留館考核,又或者是有別的打算,自尋調離前往其它部門。

  但能留下來的,便都是足夠優秀的。

  所以說,這不大的翰林院,可謂是人才濟濟。

  若是不奮力爭取,那便只能是泯於眾人。

  待三年期滿,或外放到地方,或留京任職於其它部門。

  雖說有著入職翰林院的這個光鮮履歷在,升遷速度上,總會比其他普通官員來得要快上些。

  但若要說最穩,前途最光明的,那無疑還是在每三年期滿的翰林院考核中,留館成功,通過翰林院內部的升遷通道來晉升了。<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