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往日她一定會把心頭的情緒壓下去,忍著不哭,不叫人厭煩,這次她想著是李暮,是曾經說過哭不是她的錯的李暮。

  她終究沒忍住抱著李暮嚎啕大哭起來,難過地問李暮該怎麼辦。

  李暮任由她抱著,聽她哭訴這些日子的經歷,手在李枳背上輕輕拍著,無聲安慰。

  半晌,李枳發泄完心中的情緒,同李暮道了歉,又同李暮道了謝

  李暮不知道她謝她什麼。

  李枳只說:「我想明白了。」

  父母曾撂下話,說她若不肯嫁,就儘早出家當姑子去,省得丟李家的臉。

  原先她是懼怕的,李暮來了才想起,剛被休的時候她與李暮一起陪老太太去明台寺,那竟是她出嫁後過得最舒心的一段日子。

  或許,當個姑子也沒那麼嚇人。

  不過她沒同李暮說,怕李暮誤會是自己害她去出家。

  而李暮也是回到王府第二天從鴿舍那裡得到消息,知道李枳同父母說了要出家去,信佛的老太太雖然心疼李枳日後要常伴青燈,卻也替她攔下了父母,做主將她送去了明月庵。

  正是書中李枳出家的那座明月庵。

  第二十章

  李暮曾經還想,李家沒被抄家,家人俱在,一定不會讓李枳被扔去明月庵做姑子。

  怎麼也料不到李枳的命運會在繞一大圈後,又回到了她原本的軌道上,而且這一回導致她出家的不是別人,是她還活著的父母。

  好在情況和書里還是不一樣的。

  書里李枳是被休棄無家可歸才去的明月庵,這次她是不想成為她爹出口惡氣的工具,被隨便嫁了,才選擇去做姑子。

  有家裡打點,日子應當會比書里好過許多。

  同時也因為家人都還在,她沒法像書里那樣剃度——還是本朝太.祖,出於人口需要規定了出家的年齡限制,女子必須滿四十才能出家,違者仗一百還俗,還要連累庵寺。

  幾任皇帝過去,這項條例早就沒最初那麼嚴苛,有了許多轉圜的餘地,像書中李枳那樣家破人亡又被休棄還沒有孩子的女性,無俗世拖累,是可以剃度的。

  現在的李枳不行,需要在庵裡帶發修行三年,才可以剃度。

  也不知道這次她還會不會遇見顧池。

  李暮跟顧池見面次數並不多,她給昭明長公主敬茶見過一次,中秋家宴一次,偶爾在燕王府碰見他來找林卻幾次。每次見面他對李暮都很尊敬,能看出是真把李暮當成嫂嫂來看待——哪怕李暮比他還小几歲。

  此外李暮對他的印象就是話少、長相冷峻不近人情,玩狼人殺撒謊騙人的時候因為表情太冷很難讓人懷疑到他頭上。

  要是他跟李枳和書里一樣遇上了,沒有李家那一齣悲劇橫在中依誮間,他們的關係會不會……

  「為什麼這樣看著我?」林卻抬頭,正對上李暮複雜的視線。

  李暮:「在想問題。」

  一對姐妹和一對兄弟,年紀大的和年紀小的在一起,這個稱呼要怎麼算?各叫各的?

  顧池管她叫嫂嫂,她管顧池叫姐夫?

  林卻:「我想知道是什麼問題,會讓你露出這樣的表情。」

  李暮的表情讓林卻覺得這個問題一定很有意思。

  沒影子的事兒,李暮暫時沒法說,但她承諾:「如果有機會,我會說的。」

  如果李枳和顧池會在一起,如果那時候你還在,這個奇妙的問題,我們可以一起討論。

  ……

  事務繁忙的九月,大嫂順利產子,二姐出家,林棲梧十一歲生辰,林晏安入宮為七皇子伴讀。

  林棲梧生辰那天李暮跟著林卻去了長公主府,給林棲梧送了一把林卻幫她挑的開元弓。

  林棲梧正是長身體長力氣的時候,原先那把嫌太輕用不上正準備換新的,收到李暮的弓和林卻的馬具,高高興興去馬場跑了大半天才回來。

  過完生日林棲梧才知道自己又多了一位講課先生,叫苦不迭,直到聽說李暮也會和她一起上課,她才心情好些。

  李暮難以想像,要是沒有加上那副馬具,直接跟林棲梧說林卻給她的生日禮物是一門新課程,小姑娘會不會擼起袖子跟她哥打起來。

  上課前李暮還挺緊張,畢竟不像現代教室里坐著滿滿的人,這課上就三個學生,壓力直接拉滿。

  幸好林卻又想了辦法安排李暮在帘子後面上課,與林棲梧和李雲溪是分開的,安穎也只能看到她一個影子,不然她肯定又要在上課前一天失眠大半宿。

  這門課程不是每天都有,主要看講課老師安穎的時間安排。

  李暮聽得還算可以,也會認真寫功課,就是怕寫得太差被拎出來在兩個孩子面前受批評,所以她會在上交前讓林卻替她看一看。

  林卻不僅會幫她查漏補缺,還會引經據典同她補充相關的律法規定和各地的風俗習慣,搭配往年的案例同她細細講解。

  不過即便這樣安穎還是會給李暮指出一些問題,讓李暮受益匪淺。

  李雲溪也很喜歡聽安穎講課,安穎總夸李雲溪小小年紀見地不凡,如果夸完後面沒有加「可惜」兩個字就更好了。

  可惜李雲溪是個姑娘——這種話李暮不是很愛聽。

  林棲梧則是整堂課都聽得很艱難,好在她不喜歡歸不喜歡,學還是會認真去學。<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