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李暮始終沒有聽見或找到任何有關刺殺的隻言片語。

  ——直到今天早上。

  李暮被照顧她的嬤嬤從被窩裡刨出來,隔扇門外傳來熱鬧的說話聲,是來給老太太請安的三位夫人,以及跟李暮同輩的幾個兄弟姐妹。

  李暮情況特殊不用早起,一般來講是遇不上他們的,偏偏今天是正月初九,佛教的帝釋天尊聖誕日。

  每年這一天,老太太都會帶上一家老小去參加明台寺的齋天法會

  李暮本就睡不安穩,昨晚記掛著今天要跟一大群人一起出門的事情,懷抱著在健全人看來過分多餘的緊張和憂慮,在床上翻來覆去大半宿才睡著。

  眼下被叫醒了也不覺得困,只手腳有些冰涼,動作也比平時更緩慢,仿佛再慢些,她就可以不用踏出這個小房間,面對外面熱鬧談笑的李家人。

  相比李暮的慢慢吞吞,負責照顧李暮的丫鬟嬤嬤手腳麻利,很快就幫李暮換好衣服梳好頭髮,還端來了墊肚子的雞豆粥與糖糕。

  李暮安安靜靜地往嘴裡送東西,身後趙嬤嬤匆忙拿來火斗,一邊熨燙平鋪的衣服,一邊低聲訓斥纖雲、飛星兩個丫鬟,說這些衣服是李暮今日出門要帶的,萬一路上被雪水弄濕了衣裙也好替換,本該昨晚就熨好,定是她們偷懶,才落下了這樁要事。

  趙嬤嬤的訓斥混雜著外間的聲響,讓李暮第不知道多少回在內心嘆息——

  好想回家。

  「爹爹!」外間的談笑被一道脆生生的女童音打斷。

  李暮聽出那是女主李雲溪的聲音,老太太膝下三個兒子,李雲溪的爹爹排行最末。

  果然老太太也喚了一聲「老三」,問:「怎麼就你一個?不是說老大見客,讓你去做陪嗎,他人呢?」

  李家三老爺是個教書先生,一身儒雅氣質,說起話來也是斯斯文文。

  他回老太太,說來客是禮部的溫大人,禮部掌貢舉,聊著聊著難免說起了籌備春闈一事,他想避嫌,就先過來了。

  李暮蹲書房外面偷聽小半年也不全是白費功夫,至少她弄清楚了當朝的禮部尚書就姓溫,與李聞道曾是同窗,又因為他們都有收集字畫的愛好,李聞道偶爾會邀請溫大人去他書房品鑑他新到手的字畫拓本。

  過去每次溫大人登門都是虛晃一槍,沒給李聞道送什麼詩集。

  李暮不確定他們這次的會面還會不會和之前一樣無事發生,況且外間還有這麼多人等著一塊出門,她要是偷偷跑去李聞道的書房,肯定會惹得滿府上下都來找她。

  陣仗太大,還會成為焦點,光想想李暮就頭皮發麻。

  李暮不想去,但卻不得不去——距離李家被抄家僅剩四個月,她根本不敢賭。

  於是有了開頭她蹲在書房窗戶下的一幕。

  幸運的是,這次她沒白跑一趟。

  書房裡,溫大人給李聞道送了一本詩集,說其中收錄了他家小兒在詩會上做的兩首詩,讓李聞道有空幫著點評點評。

  隨後他們又聊了別的,李暮等許久才等到溫大人開口告辭,想著能趁著李聞道送客離開的間隙進去翻詩集找密信,不曾想溫大人還沒蹋出書房的門就攔住了李聞道:「知道你今日要出門,耽誤了這麼些時間,便不勞你親自相送了。」

  李聞道也沒客套,吩咐管事送他,自己折回書房正要把詩集收起來,忽覺好友這次登門的表現有些異常。

  先前提起籌備春闈的事宜,簡直像是故意要把他三弟支走一般。

  他三弟在曇林書院教書,平日裡最好詩文佳作,若他三弟還在,定會當面翻開詩集,看看溫家小兒作的詩,難道……

  李聞道停下了要將詩集收起來的動作。

  他將詩集翻開,很快找到了溫家小兒作的詩,看來看去看不出什麼異樣,又去找第二首。

  不等他發現什麼,書房外頭傳來了喧鬧聲。

  李聞道下意識將詩集合上,心虛般靜了幾息,然後才問外頭發生了什麼事。

  外頭候著的小廝回說是五姑娘不見了,全府上下正四處找呢。

  李聞道猶豫片刻,最後還是先將詩集放到桌案上,轉身出了書房。

  書房門剛一關上,李暮趕緊從地上起來,她聽見有腳步聲朝這個偏僻的角落靠近,慌忙爬進窗戶。

  當尋人的丫鬟過來,看到的就是書房與院牆之間那一條因為太過偏僻無人打理,導致雜草叢生的小道,小道一眼望得見頭,空空蕩蕩的,沒有半個人影。

  ……

  書房裡,李暮一邊壓低急促的呼吸聲,一邊掃過書房內的陳設,很快就鎖定了桌案上的詩集。

  詩集裝幀用的是線裝,從外表來看就是古裝劇里經常出現的藍皮線裝書。不過李暮也是穿越過來真正接觸了才知道,線裝書並不是她以為的那樣,把所有雙面印刷的紙張合在一起對齊,然後用線縫合裝訂這麼簡單。

  這個時代的書籍製作都是單面印刷,把有字的那一面向外對摺,摺痕邊朝外做書口,另一邊做書脊,用紙捻固定後再粘上書皮,最後用線縫合。

  別問她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問就是出於好奇親手拆過一本。

  這樣裝訂的書頁中間都有空隙,像個紙筒,故又稱筒子頁。

  李暮不知道溫大人的兒子叫什麼,只能把姓溫的人作的詩都找出來,果然在其中一首的筒子頁空隙里找到了夾藏的密信。<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