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畢竟無論是左先生還是鄭大人,他們的姻緣都是有跡可循的,偏偏環兒妹妹無聲無息的就被蕭明遠盯上了。
不過細想起來,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鄭四安便勸道:“五殿下既然說只要一人,這姻緣已是不錯。”
徐承平又喝了盞酒,低聲道:“他說的話,哪句真,哪句假,誰能說得准?”
鄭四安卻知道蕭明遠是個極其固執的人,原書中,他因為童年陰影恨了怕了魏臨一輩子,他也為了完成楚王遺願一統天下而奉獻了整個人生,這人的性子格外執拗,認準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如今認準了徐環兒,自然輕易不會反悔。
可是這些鄭四安不好直說,徐承平一心護著妹妹,他也不方便給蕭明遠說話,便不知如何開口。
倒是左鴻文果決些。
他先給三人都斟了酒,又慢條斯理的用銀夾取出了幾顆醃漬好的青梅分別放到了他們的酒盞中,這才道:“徐兄大抵是關心則亂,這事不難。”
徐承平和鄭四安同時轉頭。
而後便聽左鴻文道:“你我在戰場上,從來都是只求結果,不求過程,只要能得勝便是了,旁的都不緊要,如今這事兒也是一樣,只要環兒舒心便好。”
徐承平不解其意:“賢弟以為如何?”
鄭四安也端起酒盞,眼睛則是好奇的看著左先生。
左鴻文語帶笑意,聲音和順的道:“左右時日還長,五殿下若不重諾,自然不是個值得效忠之人,王位,說到底是個可上可下的。”
鄭四安:……!
這話說的已經足夠直白,再說,就是大逆不道了。
可是鄭四安很清楚,左鴻文不是說笑,他是真的在用這件事情評判蕭明遠的為人。
同樣的,鄭四安也瞧出,左鴻文從頭到尾確確實實沒把楚國王族放在眼裡。
鄭四安驚訝的是,徐承平一臉坦然,似乎很平和的接受了這個解決方法。
這讓鄭四安不由得想到,劇情中,蕭明遠的王位穩固,恐怕也因為他一直沒有對魏臨動手,不然,那個已經瘋狂了的徐承平不知道要做出什麼事情來……
如今想來,現在已經是最好的發展了。
這時候,有人在門外道:“鄭大人,府內有些安排布置還要請示。”
徐承平這會兒也想開不少,聞言便對鄭四安笑道:“去瞧瞧吧,過些日子你就要在新府邸裡面拜堂成親了,可不能出紕漏。”
鄭四安應了一聲,起身離開。
在他走後,左鴻文才問起:“五殿下其人,你我都很清楚,或許有些狡猾,可是對待至親之人是極好的,想來徐兄的擔憂暫時不會發生。”
徐承平先點頭,後嘆氣:“我就只有環兒了,便不想把她的前程都壓在另一個男人的不忍心上。”
左鴻文微微頷首:“所以,剛才的話依然有效。”
徐承平笑了笑,與左鴻文碰了下杯盞。
不過左鴻文為了治療身上傷疤已經開始用藥,酒不能多喝,只是淺飲,而後就只是為徐承平斟酒,嘴裡道:“不過若是這門婚事想成,徐兄也要坦誠才是。”
徐承平拿著酒盞的手一頓:“什麼?”
“徐兄的身世,怕是不能繼續隱瞞了。”
徐承平抬眼瞧了瞧左鴻文,而後將酒水一飲而盡,抹了下嘴角,道:“我家原本在科布多城,我和環兒的父親便是布日固德。”
此話一出,縱使左鴻文是個沉穩性子,也被驚得瞪大了眼睛。
這名字,他記得,是那小城的城主,自成一國的。
徐承平卻像是憋了太久,如今總算能一吐為快,便絲毫沒有停頓,接著道:“十年前,成國齊國交戰,科布多城作為邊陲城鎮,雖不屬於兩國,可因著有運河穿過,為保商路,便一直與兩邊相安無事,兩不相幫。但成王誆騙我父親,設計引我父親入套,將科布多城拉入戰火之中,用我城內百姓鮮血幫他成國抵擋災禍,不過十日,城裡就沒幾個活人,父親戰死,母親自盡,我便帶著環兒逃難到了楚國。”
這些事情左鴻文大多知道,科布多城如今已經是成國領土,為了準備將來有可能的一戰,左鴻文早早就開始探聽成國之事,也就不會放過科布多城的歷史。
可他沒想到,自己眼前的徐承平一家曾是那城池的主人。
左鴻文又幫他倒了一盞酒,聲音放輕:“那你道楚國,是為了報仇?”
大抵是因為時間久遠,徐承平提起往事時臉上不悲不喜,語氣也是清淡的很:“一開始並不是,環兒那時候年紀小,我只告訴她我們家道中落,父母意外亡故,旁的什麼都沒說,我們身上也只有表明身份的銅飾,卻從未露於人前。可是幾年前山匪作亂,我差點把環兒弄丟,環兒現在胳膊上還有一塊銅飾燙過落下的疤痕,若沒有將軍和夫人,只怕我和環兒早就魂歸地府,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決定跟著將軍,以報恩典。”
左鴻文卻點破:“亂世之中,人命不如豬狗,既然徐兄有本事,也能坐到如今官位,自然多的是機會報仇。”
徐承平瞧了左鴻文一眼:“我以為,你會勸我往前看。”
不過細想起來,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鄭四安便勸道:“五殿下既然說只要一人,這姻緣已是不錯。”
徐承平又喝了盞酒,低聲道:“他說的話,哪句真,哪句假,誰能說得准?”
鄭四安卻知道蕭明遠是個極其固執的人,原書中,他因為童年陰影恨了怕了魏臨一輩子,他也為了完成楚王遺願一統天下而奉獻了整個人生,這人的性子格外執拗,認準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如今認準了徐環兒,自然輕易不會反悔。
可是這些鄭四安不好直說,徐承平一心護著妹妹,他也不方便給蕭明遠說話,便不知如何開口。
倒是左鴻文果決些。
他先給三人都斟了酒,又慢條斯理的用銀夾取出了幾顆醃漬好的青梅分別放到了他們的酒盞中,這才道:“徐兄大抵是關心則亂,這事不難。”
徐承平和鄭四安同時轉頭。
而後便聽左鴻文道:“你我在戰場上,從來都是只求結果,不求過程,只要能得勝便是了,旁的都不緊要,如今這事兒也是一樣,只要環兒舒心便好。”
徐承平不解其意:“賢弟以為如何?”
鄭四安也端起酒盞,眼睛則是好奇的看著左先生。
左鴻文語帶笑意,聲音和順的道:“左右時日還長,五殿下若不重諾,自然不是個值得效忠之人,王位,說到底是個可上可下的。”
鄭四安:……!
這話說的已經足夠直白,再說,就是大逆不道了。
可是鄭四安很清楚,左鴻文不是說笑,他是真的在用這件事情評判蕭明遠的為人。
同樣的,鄭四安也瞧出,左鴻文從頭到尾確確實實沒把楚國王族放在眼裡。
鄭四安驚訝的是,徐承平一臉坦然,似乎很平和的接受了這個解決方法。
這讓鄭四安不由得想到,劇情中,蕭明遠的王位穩固,恐怕也因為他一直沒有對魏臨動手,不然,那個已經瘋狂了的徐承平不知道要做出什麼事情來……
如今想來,現在已經是最好的發展了。
這時候,有人在門外道:“鄭大人,府內有些安排布置還要請示。”
徐承平這會兒也想開不少,聞言便對鄭四安笑道:“去瞧瞧吧,過些日子你就要在新府邸裡面拜堂成親了,可不能出紕漏。”
鄭四安應了一聲,起身離開。
在他走後,左鴻文才問起:“五殿下其人,你我都很清楚,或許有些狡猾,可是對待至親之人是極好的,想來徐兄的擔憂暫時不會發生。”
徐承平先點頭,後嘆氣:“我就只有環兒了,便不想把她的前程都壓在另一個男人的不忍心上。”
左鴻文微微頷首:“所以,剛才的話依然有效。”
徐承平笑了笑,與左鴻文碰了下杯盞。
不過左鴻文為了治療身上傷疤已經開始用藥,酒不能多喝,只是淺飲,而後就只是為徐承平斟酒,嘴裡道:“不過若是這門婚事想成,徐兄也要坦誠才是。”
徐承平拿著酒盞的手一頓:“什麼?”
“徐兄的身世,怕是不能繼續隱瞞了。”
徐承平抬眼瞧了瞧左鴻文,而後將酒水一飲而盡,抹了下嘴角,道:“我家原本在科布多城,我和環兒的父親便是布日固德。”
此話一出,縱使左鴻文是個沉穩性子,也被驚得瞪大了眼睛。
這名字,他記得,是那小城的城主,自成一國的。
徐承平卻像是憋了太久,如今總算能一吐為快,便絲毫沒有停頓,接著道:“十年前,成國齊國交戰,科布多城作為邊陲城鎮,雖不屬於兩國,可因著有運河穿過,為保商路,便一直與兩邊相安無事,兩不相幫。但成王誆騙我父親,設計引我父親入套,將科布多城拉入戰火之中,用我城內百姓鮮血幫他成國抵擋災禍,不過十日,城裡就沒幾個活人,父親戰死,母親自盡,我便帶著環兒逃難到了楚國。”
這些事情左鴻文大多知道,科布多城如今已經是成國領土,為了準備將來有可能的一戰,左鴻文早早就開始探聽成國之事,也就不會放過科布多城的歷史。
可他沒想到,自己眼前的徐承平一家曾是那城池的主人。
左鴻文又幫他倒了一盞酒,聲音放輕:“那你道楚國,是為了報仇?”
大抵是因為時間久遠,徐承平提起往事時臉上不悲不喜,語氣也是清淡的很:“一開始並不是,環兒那時候年紀小,我只告訴她我們家道中落,父母意外亡故,旁的什麼都沒說,我們身上也只有表明身份的銅飾,卻從未露於人前。可是幾年前山匪作亂,我差點把環兒弄丟,環兒現在胳膊上還有一塊銅飾燙過落下的疤痕,若沒有將軍和夫人,只怕我和環兒早就魂歸地府,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決定跟著將軍,以報恩典。”
左鴻文卻點破:“亂世之中,人命不如豬狗,既然徐兄有本事,也能坐到如今官位,自然多的是機會報仇。”
徐承平瞧了左鴻文一眼:“我以為,你會勸我往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