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已值冬季,外頭雖不至於冰天雪地,但是天早就冷下來了。這會子出門趕路並不好受,可若是眼下不走,等到十二月一場大雪下降下來,更更不好再走了,需得等到明年春日才能南下。

  這樣拖著,先不說臨安那邊會亂成一團,朝廷這邊也不好交代。為了儘快趕往臨安,沈蒼雪他們不得不趁早啟程。

  能回臨安,沈蒼雪自然是高興的。回了臨安,她便能繼續做菜經商,不必像在京城一般,還得顧及著流言蜚語,忍受京城這些高門大戶對從商的偏見,因而不敢有什麼大動作。去了臨安,自有她施展的機會!

  淮陽跟臘月也高興,畢竟他們的親朋好友都在臨安,早就惦記著要回去了。

  沈蒼雪唯一覺得對不住的,便只有定遠侯了。

  沈蒼雪收拾行李時,尚在猶豫不決:「咱們都走了,父親一個人在府中,豈不孤單?」

  聞西陵知道她這兩日一直遲疑糾結,欲言又止的,想著該是什麼樣為難的事?沒想到她說出來的,竟然只有這麼一句。

  聞西陵哭笑不得,哄著她道:「你也把父親看的太脆弱了?」

  「有嗎?」她不過是出於關心罷了。

  聞西陵被她逗地笑彎了腰:「父親早年間一直征戰沙場,與家裡人也是聚少離多。咱們若是走了,他獨自在這府中只怕還清靜一些。府里有好像一直跟在他身邊的老兵,他並不是無人陪著。即便想念家人,宮裡還有太后娘娘跟聖上呢。」

  沈蒼雪細想了想,好像是這麼一回事。

  聞西陵又湊上前來:「若實在害怕他孤單,咱們早些生個孩子,等孩子長大了,把孩子丟給父親養著就是了。」

  他父親在養孩子這件事上,還是有一手的。

  沈蒼雪呵呵一笑:「你也捨得?」

  聞西陵大言不慚地道:「我是那種捨不得的人嗎?」

  沈蒼雪靜靜地看著他吹噓,真到了那時候,看是誰捨不得。

  兩日後,夫妻二人帶著一雙兄妹如約啟程。

  此番前往臨安是赴任,所以王老夫人即便再捨不得也得放手。只是臨走前還是不住的吩咐,讓沈蒼雪多寫信回來。

  一番辭別,等真正踏上歸程的時候,沈蒼雪又是一陣恍然若失。

  其實留在京城的日子並沒有她想像中的難過,甚至於這幾個月里,她已經適應了京城的生活。可是眼下,依舊要分別。

  可能往後她也要與臨安的親友們離別,人生便是如此,不斷朝前走,又不斷的同故人分別。

  這一路上滿心複雜,可等到了臨安城之後,沈蒼雪又欣喜了起來。久別重逢的喜悅,最終還是衝散了自京城帶來的離愁別緒。

  崔蘭與段秋生等得知沈蒼雪眼回來,早早地就在酒樓裡頭候著。這半年來可將她們急死了,生怕沈蒼雪嫁了人之後就留在京城,不回來了。他們這鋪子雖說離了沈蒼雪也能轉,但是沒了主心骨,就是不一樣。

  眼下掌柜的回來了,酒樓上下熱熱鬧鬧的,像是過年一樣。

  「東家終於回來了,這大半年可叫咱們好等!」

  「東家這回回來,可有什麼好點子?上回聯合別家酒樓辦的活動是不是該再辦上一回?」

  沈蒼雪被他們迎進了酒樓,瞧著他們臉上的歡喜,沈蒼雪心中湧起無限的豪情。她雖然嫁了人,可也有自己的事業,不管是從前如今還是往後,酒樓與生意都是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聞西陵要做官,她也得經商啊。

  沈蒼雪壓了壓手,示意他們安靜,隨即笑著說:「上回的活動是上回的,這回自然有更新的點子。來來來,今兒下午休息,我給你們好好說說,務必要弄出一個震驚臨安城的大消息來!」

  崔蘭等歡呼了一聲,愈發高興了,簇擁著沈蒼雪上了二樓的雅間,摩拳擦掌地準備大幹一場。

  臨安城熱不熱鬧,那得他們沈記酒樓說了算!

  第124章 結局

  從前沈蒼雪總以為, 開了這酒樓之後,自己才日漸忙碌。近來沈蒼雪驟然了悟,或許, 成親才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嶺。

  成親之前,日子過得很難,尤其是當年逃荒還有來了臨安艱苦開店的時候, 簡直度日如年, 每一天、每個月都格外漫長。但是自從成親之後, 時間仿佛變得快了許多。

  或許是因為,她每日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幾年來,沈蒼雪因為聞西陵做官,大多時候逐漸退居幕後。可她的生意卻越做越大, 崔蘭如今已經能自己經營鋪子了,連她已出嫁的女兒, 也跟在沈蒼雪身後做事兒。

  興旺等一批精力旺盛的,則去負責辣椒生意。沈蒼雪那辣椒園越種越大, 如今臨安城家家戶戶都種著辣椒。

  近來, 她又看上了湖州、川陝幾片地,已讓興旺買下, 今年便可以種上。

  辣椒種多了,又衍生出了辣椒醬。

  沈蒼雪的辣醬鋪子生意紅火到讓聞西陵也羨慕, 他曾含酸地說了一句:「我在這知府的位子上做一輩子, 也未必有你這辣椒廠一年掙的利潤多。」

  沈蒼雪笑笑不說話, 她賺得多, 但是撒出去的錢也多。

  臨安城也有專門收留孤兒老人的悲田院, 不過沈蒼雪曾親自過去瞧了瞧,發現裡面實在是又髒又差, 進去之後都無處下腳。悲田院是朝廷撥款,但是向來財駁動人心。對於貪財之人,油鍋里的錢尚且能撈出來花一花,更別說這老弱婦孺身上的錢了,拿的自然更加心安理得。他們貪的多了,悲田院的待遇自然就更差。<hr>




章節目錄